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寒霜千年完结 > 正文 第269章朕梦到过你

正文 第269章朕梦到过你(第1页/共2页)

    见过我这张脸……

    这老登在说什么呢?

    宋时安被这句话搞得有些错愕,开始极力回想。

    可哪怕穿越之前的记忆,也没有什么时候,有机会见到皇帝啊。

    不过比起这句让人困惑的话,宋时安现在...

    夜色如墨,浸透了敦煌第七窟的岩壁。风沙早已停歇,唯有地脉深处传来细微震颤,仿佛大地仍在回味那场撼动三界的仪式。石碑上的“并蒂”二字已不再渗血,而是凝成一朵晶莹剔透的玉花,嵌在裂缝中央,微微发亮,如同一颗跳动的心脏。

    沈昭的名字从史册中淡去,却在无数口耳相传的故事里悄然重生。有人说他化作了守护西域的山神,每逢大雪封道,便有白衣人引迷途商旅出沙海;也有人说他在月圆之夜现身千佛洞,为苦修僧人低诵《归墟经》??那是一部从未记载于典籍的秘传,讲的是灵魂如何穿越十二重轮回,最终以湮灭换取永恒安宁。

    而此刻,在时间之外的一处虚境之中,两道魂影静立不动。他们脚下是无尽星河倒悬,头顶则是万千世界的投影轮转不息。执玉者眉目清冷,握剑者神色温润,彼此相望,竟分不清谁先开口。

    > “你说,人间值得吗?”

    > “值得。”

    > “哪怕他们一次次重蹈覆辙?哪怕权力仍腐蚀人心?哪怕战火未曾真正熄灭?”

    > “正因如此,才更值得。”

    声音落下时,远方一道微光闪现??那是岭南山村槐树根下埋藏的玉匣,忽然自行裂开,羊皮卷缓缓展开,字迹泛起淡淡金芒。信纸飘起,化作飞灰升空,随风散入九州四海。每一片灰烬落地之处,都生出一株细小的梅苗,破土而出,迎雪绽放。

    与此同时,江南念安堂的药炉突兀沸腾,铜鼎盖被一股无形之力掀开,蒸腾雾气中浮现出一段残影:少年沈昭盘坐于归墟渊底,双生玉缠绕周身,口中吟唱着一首无人听过的歌谣。阿菱怔然抬头,手中晾晒的当归洒落一地。她听见自己心跳骤然加快,仿佛有什么沉睡已久的东西正在苏醒。

    “霜落三更后……”她喃喃接上,“儿眠母未眠。”

    话音未落,屋檐积雪簌簌滑落,砸在地上竟未碎裂,反而凝成一面冰镜。镜中映出的不是她的脸,而是十六岁的自己,站在宫墙之内,手捧一碗汤药,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东宫。那时的沈修文还未被废黜,沈昭尚在襁褓,素娥尚未披上黑袍成为影卫统领。一切悲剧尚未发生,命运之轮尚未开始转动。

    阿菱伸出手,指尖触到冰面的一瞬,整面镜子轰然炸裂,化作漫天晶屑。她踉跄后退,胸口剧烈起伏,脑海中涌入大量不属于此生的记忆片段:她在十二次轮回中曾是太医之女、敌国密谍、江湖游医、甚至是某一代沈昭亲手杀死的刺客……每一次,她都在关键时刻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每一次,她的死法都不相同,唯独那一句“别忘了我”,贯穿所有时空。

    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明白,自己并非偶然与沈昭相遇。她是“共鸣体”,是唯一能在不同轮回间保留情感印记的存在。而沈昭选择彻底消散神魂,并非只为终结轮回,更是为了将这份记忆的火种,完整交付于她。

    “你早就计划好了……”她对着虚空 whisper,“所以你不肯见我最后一面,是因为你知道,只要我还记得你,你就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窗外雨势渐歇,晨曦微露。一只青鸟掠过屋脊,衔走一片飘落的梅瓣,振翅飞向西北。

    ***

    十年光阴流转,并蒂书院已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地。其主楼名为“守诺堂”,门前悬挂一副无字匾额,据说每逢春雪初降,便会浮现一行血书般的文字:“愿以吾身为薪,照后来者之路。”

    这一日,书院迎来一位特殊访客。他身穿粗布长衫,背负竹篓,篓中盛满带雪的草药。守门童子拦他盘问,他只微笑道:“我来还债。”

    此人正是当年护送沈昭遗信至岭南的老驿卒。如今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却坚持徒步千里,只为将一件旧物归还。他从怀中取出半块断裂的双生玉,递予书院现任山长??一名年轻女子,眉眼间竟与阿菱有七分相似。

    “这是那位大人临行前托我保管的。”老人颤声道,“他说,若有一日世间再起异象,便交由此地掌灯之人。”

    女子接过玉片,指尖刚一接触,整座守诺堂骤然震动。梁柱之间浮现出无数光影人物:有持剑怒吼的将军,有伏案疾书的学者,有跪地救人的医者,更有十二具水晶棺缓缓升起,环绕大厅旋转不休。最中央的幻象中,沈昭立于祭坛之上,双臂张开,任由原初意志吞噬自身意识。

    > “记住,”他的声音穿透时空,“真正的光明,不是战胜黑暗,而是有人愿意走进黑暗,永不回头。”

    刹那间,所有光影崩解,化作点点星辉融入女子眉心。她浑身剧震,双目翻白,口中吐出一句古老咒语:“**归墟启,万象定,命契重燃。**”

    三日后,钦天监急报:北极双星再度异动,轨迹偏离常轨,竟在夜空中勾勒出一座古老宫殿的轮廓。与此同时,敦煌第七窟石门无风自开,壁画上的两名少年同时抬手,指向西方极远之地??那里,传说中的归墟渊入口正悄然浮现。

    消息传开,举世震惊。各国遣使探查,皆被狂暴风浪阻隔。唯有并蒂书院派出的三人小队安然抵达渊口。领队者正是那名女子,她手持半块双生玉,踏浪而行,直入深渊。

    渊底景象已非昔日模样。十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