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肯,军机处很快就成了袁世凯的天下,虽然慈禧强留张之洞执掌军机处,可张之洞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慈禧留他不是因为他能服众,不管是满人亲贵、清流或是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团体,实际上都不待见他,但是大家却都不敢把他这面旗帜扯下来。
虽然张之洞苦心经营,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叫鄂系的军政团体,因为他缺乏一个核心来团结自己人。不管是湘系还是淮系,团体内首先认同自己人,然后才是效忠朝廷,但张之洞没法搞这个,因为他是从清流升上来的,不是靠军功出头,自然就没有这样一个利益小团体团结在自己身边。
哪怕他身边的那些幕僚,对于朝廷的忠诚还是高于对张之洞个人的忠诚的,这也是端方和铁良能够搞定梁鼎芬,对湖广军政人事任免加以控制的原因。不过田均一、唐才常的出头,使得鄂系这个团体终于成型了。
虽然田均一、唐才常不会认为自己是什么鄂系,他们认为自己是党团所领导的工农兵政权,但是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明明白白的张之洞麾下的鄂系,哪怕那些和劳工党意见不一的湖北军政人员,也依然认为大家是有香火情分的。
张之洞很清楚,慈禧需要的就是他的名义,以他的名义去压制武汉,军机处真正的决定权显然不会在他手中,过去是满人的,现在不过是转到了袁世凯手中,他要是去和袁世凯争这个权力,倒是慈禧乐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呢,张之洞只管大方向,具体事务一概不插手,大方向上他和袁世凯是一致的,就是认为国家再不改革就要完蛋了,毕竟连小日本都开始都中国虎视眈眈了,这个国家还怎么装睡?
满人亲贵们对于这个结果当然是不满的,他们也的确去和慈禧闹过,不过慈禧问他们谁愿意去满洲收复祖宗基业,把老毛子赶出满洲,这些亲贵们就不吭声了。和袁世凯闹没啥,这毕竟还是大清的天下,袁世凯难道还敢让北洋军开枪打他们不成?但是老毛子是真敢,八国联军进北京城时,俄国人可没认啥满人不满人的。
满人亲贵算是消停了下来,袁世凯也总算掌握了军机大权,但他很快就发现,现在这个军机处实际上也就管得了他这个直隶总督,其他地方的督抚压根不理会军机处的命令。西北各督抚都忙着备战,只向军机处要钱粮和军械,南方各督抚则要求开国会,不开国会不肯出钱粮,湖北的工农兵委员会横在长江中部,盯着周边地区,谁敢附和朝廷的主张呢?
袁世凯的热情顿时被现实浇灭了大半,不过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只是他让唐绍仪和各国商谈借款一事也很快遇到了挫折,唐绍仪和各国接触后就来告诉他,“英国人只肯借100万英镑,并且要求我们承认锡金和不丹不归属西藏。
这显然是个陷阱,现在锡金和不丹都在我们手里,而且已经发电给朝廷成立了山南省,要是我们发表这一声明,就意味着取消了山南省的法理,驻扎在山南地区的我军就属于非法的武装了。人心必失于朝廷,西藏恐怕也会有新的变故。”
袁世凯微微颔首后说道:“英国人确实没安好心,这个当不能上。再说了,我们发这个声明有什么用?武汉一定不会承认,不过是给人白白打脸。那么其他各国怎么说?”
唐绍仪道:“法国人拒绝了,这也是理所应当的,法国没有加入俄国一方对付我们就不错了。美国和德国表示,他们在中俄之间是中立国,所以不能借钱给我们打俄国人。只有日本人愿意借款一千万日元于我,但要求我们购买日械,并希望增加日本顾问的数量。”
袁世凯思考良久,最终也只能叹息一声说道:“日械就日械,总比没有强,顾问的事情也可以商量。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得自己搞兵工厂和铁厂啊,这工农兵委员会占了汉阳兵工厂和铁厂,就把我们的军械弹药给断了,这就是受制于人啊…”
唐绍仪虽然认为袁世凯说的对,但这修建兵工厂和铁厂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张之洞搞了十来年才初见成效,投入了不知多少银两,最后差点被盛宣怀捡了便宜。劳工党能够拿住武汉,可不是在投机取巧,过去几年里田均一这些人在武汉下的功夫,早就超过了张之洞搞的洋务基础,这才能一呼百应啊。
反观淮系搞得那些洋务,都是以见效快而著称,虽然得利甚多,但是一场甲午战争就把气泡给戳破了。现在再想回头去拓实根基,那里还有这个时间和金钱呢?
不过就在唐绍仪前去和日本人商讨借款的时候,袁世凯又派人把他叫了回去,给他看了一份报纸后不满的说道:“你不是说,美国和德国是中立国,所以不肯借钱给我们吗?为什么他们肯借钱给武汉?而且一借就是5000万美元,这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唐绍仪一时也回答不出,从袁世凯府邸出来后便去找了美国公使,他毕竟是留美幼童出身,和美国人沟通的更加方便一些。美国公使虽然还是康格,但他已经接到国内的通知,知道自己即将卸任,因此对于当前的中国政局并没有过多的关心,他对唐绍仪的询问很是客气的回答道:“我知道此事,但这和美国政府无关,这是一笔商业贷款。更确切的说,这笔贷款并不是使用在战争上,而是用于对贵国的水利及交通建设进行投入,可以算是为了大众利益服务,我想没人会质疑这笔贷款不该发放…”
第278章 新的贷款保证
对于美国和德国的资本家来说,向武汉贷款5000万美元,不单单是因为得到了本国政府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这是通过湖北经济区扩展美国和德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的大好机会。
不管中国这个4亿人口的未开发市场前景有多么广阔,寻找一个资本的切入点其实还是很困难的。毕竟这个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就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的大一统制度,也就是说,列强在中国很难如其他地区那样采取分割蚕食的殖民推进政策。
虽然各国在中国划分了各势力地区,但是这些势力地区并不认为自己就因此成为德国人或英国人了,他们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那些为列强服务的中国人,在普通中国人眼中都是洋奴,不仅没法依赖列强的支持成为一种高等华人,反而成为了普通中国人攻击的对象。
因此在拳乱之后,美国人最先醒悟过来,想要在中国复制南美等地的殖民经验,首先得让中国人认同美国的文明制度,就如同英国人在印度干的那些文化殖民政策,不获得这个民族知识界的认同,那么他们在这里始终都是外人。
于是在拳乱之后,美国就加大了在中国教育和文化事业上的投资,但这对于美国资本家来说,见效还是太慢了。武汉政权的出现,给了美国资本家另外一个选择,之前对于德国人独占中国中部地区的利益,早就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们不满了,但武汉政权敢于用武力手段反抗列强的武力威胁,并证明了他们的反抗确实是有效的,列强也就试图寻求同武汉政权和解了。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