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出宫前夜 > 正文 第448章 我信你

正文 第448章 我信你(第2页/共2页)

br />     “我不能再躲了。”她忽然开口,声音坚定如铁。

    夜无尘抬眸:“你要回去?”

    “不。”她摇头,“但我必须发声。”

    她起身走向内室,取出一方锦盒,打开后是一支玉簪,通体莹白,簪头雕着一朵半开的梅花??那是她母亲生前最爱之物,也是苏家女主人的象征。

    “明日,我要召开‘万民大会’。”她说,“请全镇百姓、过往商旅、僧侣道士,皆来春风堂前。我要当众写下一封《自述书》,说明身世来历,澄清复辟谣言,并宣布从此断绝与朝廷一切关联,终生行医济世,永不涉政。”

    夜无尘皱眉:“此举虽能平息风波,却也等于自断退路。一旦公开声明,你再无法干预朝局,哪怕天下大乱,你也只能旁观。”

    “正合我意。”苏绾淡淡一笑,“我本就不该握权。医者治病,不在庙堂,在人心。”

    第二日午时,春风堂前广场人山人海。各族百姓齐聚,僧侣诵经,商队鸣锣,连远处驻军都派代表前来聆听。苏绾一身素衣,立于高台之上,手持毛笔,面对铺开的丈长宣纸,朗声道:

    “诸位父老兄弟:吾名苏绾,乃前朝太傅苏崇礼之女,先帝托孤遗臣之后。十年前国难当头,吾辅幼主登基,肃清奸佞,重整朝纲。然功成身退,不愿恋栈权位,遂弃官远走,辗转边陲,只为践行医者初心。”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清晰:“今有宵小之徒,假借吾名,散布谣言,妄图动摇社稷。吾在此郑重宣告:吾非皇族血脉,亦无复辟之心。赵承琰乃正统君王,仁政爱民,天下共鉴。凡以吾名义蛊惑人心者,皆为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全场寂静,唯有风拂纸页之声。

    她继续写道:“自今日起,苏绾唯以‘春风堂’为家,以针药为业,救一人是一人,治一病是一病。若天下太平,则默默耕耘;若战火再起,亦只救人,不问归属。”

    写罢,她将笔掷地,转身面向众人,深深一拜。

    刹那间,掌声雷动,哭声四起。无数人跪地叩首,高呼“苏娘子慈悲”“活佛降世”。

    夜无尘站在人群之后,默默注视着她,眼中竟有泪光闪动。

    他知道,这一拜,不只是告别权力,更是将自己彻底献祭给了苍生。

    三日后,这份《自述书》被誊抄数十份,由商队、驿使、游方僧人带往四方。短短半月,传遍西域、陇右、河东,甚至流入京城街头巷尾。百姓争相传阅,称其为“素女盟誓”。

    而在紫宸殿中,赵承琰手持抄本,读完最后一句,久久不语。

    身旁内侍小心翼翼问:“陛下,是否要嘉奖苏氏?”

    他轻轻摇头:“不必。她不需要封赏,也不想要名声。”

    他将抄本收入袖中,望向北方天空,低声道:“她要的,只是安宁。”

    然而,风暴并未就此平息。

    一个月后,边关急报:柳文渊联合三位节度使,以“清君侧、迎贤妃”为名,起兵南下,已攻陷两州。京畿震动,百官惶恐。更有传言称,他们找到了所谓的“先帝遗诏”,证明赵承琰并非真龙血脉,而是赵景灏私生子!

    赵承琰召集群臣议事,满朝文武意见纷争。有人主张议和,有人建议迁都,唯有几位年轻御史坚持主战,言辞激烈。

    散朝后,他独自步入无名祠堂,点燃第四十九盏长明灯。

    “老师说过,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刀兵,而是人心溃散。”他对画像低语,“现在,他们要毁掉你建立的一切,包括信任。”

    他闭目良久,忽然起身,提笔疾书一道圣旨:

    **“朕即日起亲征西北,不擒逆首,誓不还朝!”**

    诏书一下,举国哗然。皇帝竟要御驾亲征?

    但更令人震惊的是,三日后,一支神秘队伍悄然抵达前线大营??为首的,竟是三百名身穿白衣的女子,个个手持银针、药箱,领头者戴帷帽,身形清瘦,眼神如炬。

    将士们认出了她。

    “是苏娘子!”有人惊呼,“她回来了!”

    苏绾并未入帐觐见,而是直接扎营于伤兵营外,彻夜救治重伤员。她带来大量西域奇药,创制“止血生肌散”“回阳救逆汤”,令死亡率骤降七成。士兵们称她为“战地观音”,说只要看到她身影,便觉安心。

    赵承琰得知消息,策马亲赴医营。

    两人相见,隔着帘帐,谁都没有说话。

    良久,他才沙哑开口:“你不该来。”

    “你也一样。”她反问,“明知前方是陷阱,为何还要亲身犯险?”

    “因为有些事,必须由我来做。”他说,“就像你救这些人,不是为了功劳,而是因为他们在等你。”

    她掀开帘帐一角,露出半张脸。十年光阴,刻下细纹,却掩不住眼底光芒。

    “那你答应我一件事。”

    “你说。”

    “打赢之后,放我走。”

    他苦笑:“你何时学会谈条件了?”

    “我只是不想再看见更多人,因误会而死。”她轻声说,“就像柳妃……她真的以为,是我害了她全家?”

    赵承琰沉默片刻,点头:“我会让她亲眼看到真相??她父亲的平反文书,赵景灏的罪证录,还有当年刑部档案。我要让她明白,真正的仇人,早已伏诛。”

    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这才像明君该做的事。”

    七日后,决战爆发。赵承琰巧设埋伏,诱敌深入,一举歼灭叛军主力。柳文渊被捕,当场咬破藏于牙中的毒囊自尽,临死前嘶吼:“姐姐……我对不起你……”

    战后清算,牵连者数千,但赵承琰仅处决首恶十八人,其余皆贬为庶民,责令归乡务农。他又下诏大赦天下,重修律法,设立“昭雪司”,专管冤狱复查。

    而在庆功宴上,所有人都在寻找那个白衣身影。

    她早已离去。

    春风堂前,桃花再度盛开。

    苏绾坐在院中晒药,阳光洒在脸上,暖意融融。阿桑跑来,兴奋地说:“师父,您知道吗?皇上在长安建了一座‘春风碑林’,刻满了各地百姓感谢您的诗文!”

    她笑了笑,不置可否。

    夜深人静,她取出那封信,再次展开。

    忽然发现,信纸背面竟有一行极淡的隐形墨迹,需以火烤方显??那是他亲笔所书,只有两个字:

    **“等我。”**

    她怔住,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他从未放弃希望。

    她起身走到院中,点燃一盏灯笼,挂在门前。

    如同十年前那个雨夜,她最后一次离开皇宫时,他曾为她点亮的那盏灯。

    风吹灯晃,光影摇曳。

    她仰望星空,轻声呢喃:

    “好,我等你??等到春风化雪,等到山河清明。”

    远方,一轮朝阳正缓缓升起,照亮万里疆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