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沉御幽冷的眼尾带着挑衅,他目光越过秦昭的身影,幽幽的盯着温云眠。
但是他却第一次看到,温云眠的眼里没有他的身影。
因为温云眠的目光,一直看着秦昭。
这是她头一次在不可一世,狂妄至极的秦昭眼里看到无措。
他本来就不擅长言语。
“此事……”
秦昭喉咙干涩,刚想解释,但是温云眠却温柔的走过来,他只觉得肩上一沉,侧眸余光看到了那个搭在他肩膀上的披风。
是她专门给他拿过来的披风。
秦昭的眸子很深,静静的看着她。
温......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昭德书院的冬天向来清寂,可今年却格外不同。温清婉走后,她的影子非但未淡去,反而如雪莲根脉般在泥土深处蔓延开来。那株她亲手种下的雪莲苗,在严寒中竟抽出了嫩芽,被学生们用琉璃罩护着,日日诵读《女权律例》于其前,说是“以声养魂,以志暖根”。
林疏月接掌书院总务,肩上担子重如千钧。她不再只是讲经授业的先生,更是千万女子目光所系的旗帜。每日清晨,她仍会去桂花树下站一会儿,仿佛还能听见温清婉低语:“书不救人,人自救;道不行于朝,便行于野。”
这一日,天光未明,外院传来急报:西域快马加鞭送信至??大梁女子大学边防研究所遭人纵火,三间实验坊焚毁,两名女技师重伤昏迷,唯一幸存的镜面烽燧主控图卷被撕去一角。信末附言:“守礼盟残部未灭,已潜入边疆,誓要断我智脉。”
林疏月握信的手微微发抖,不是惧怕,而是愤怒。她们烧书、砸局、刺杀官员,如今连科研都敢毁?这哪里是维护礼教,分明是要让女子永远蒙昧!
她当即召集十二州联络使密议。昭德书院早已不是一座学堂,而是一张横贯南北的情报与动员网络。自《女权律例》推行以来,各地女子大学、医馆、工坊皆由校友执掌,彼此互通消息,共订章程。第六条铁令如山:“若有阻学者,即为全民公敌。”这不是口号,是行动纲领。
“不能等朝廷反应。”一位来自陇西的工程师冷冷道,“他们动作越快,我们越要抢先一步。建议启动‘破茧计划’??将核心研究成果分散转移,同时公开揭露真相,逼朝廷表态。”
林疏月点头:“不止如此。我们要让天下知道,这不是一起普通的纵火案,而是针对国家命脉的袭击。女子不只是读书参政,更在筑城、炼钢、治疫、戍边!若她们倒下,边疆危矣。”
次日,一封由七十三名女子科学家联署的《告天下书》传遍全国:
> “吾等非宫中宠妃,亦非世家闺秀,乃农女、匠妇、商贾之女,凭苦读与实学立身于世。
> 今有人焚我屋舍,毁我心血,伤我姐妹,只为恐吾等智慧发光。
> 然尔等可知?我们造出的烽燧系统,已在三日前预警北狄主力调动;
> 我们改良的冻伤药膏,正送往五千名守军手中;
> 我们设计的水利模型,将解西北十年旱患。
> 若此为‘乱纲常’,请问我朝百姓何辜,要为此愚忠陪葬?”
文书随驿马飞驰,三日内,京畿、江南、川蜀、岭南等地书院纷纷响应。街头巷尾,说书人添了新段子:“巾帼智士战暗夜,一纸图卷定乾坤。”孩童唱起童谣:“姐姐点灯照边关,贼人放火反露胆。”
压力如潮水涌向紫宸殿。
皇帝年近五旬,素来谨慎,对女子参政本持观望态度,然近年来民生渐安、边防稳固,多赖女子投身实务,心中已有偏向。此次事件若处理不当,恐激起民变,更会让天下以为皇权庇护逆流。
第三日早朝,御史台弹劾兵部右侍郎周廷章??此人曾多次反对女子任技术官职,且其族侄正是此次纵火案中被捕的一名嫌犯。证据确凿:周府管家供认,曾收受“卫道会”余党白银三千两,用于资助边疆破坏行动。
满朝哗然。
太常寺卿怒斥:“此乃诬陷!岂能因一家族丑闻,便污蔑整个男儿群体?”
刑部尚书却冷声道:“陛下,案卷在此。不仅有银票编号与户部记录吻合,更有西域商队证词,称见周家马车深夜出入禁地。若非女子研究所自有巡防队及时截获,整套烽燧编码都将落入敌手。”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拍案:“传旨:周廷章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流放葱岭劳役十年。其所辖军工事务,暂交女子参议院代管。”
圣旨一下,举国震动。
这是历史上首次,军事要务由女子集体接管。苏挽云作为参议院议长,亲自签署第一道命令:在全国设立“女子科技特区”,免除赋税,鼓励发明创造,并允许女性自主组建护卫队保卫研究机构。
与此同时,林疏月做出惊人决定:重启“天女讲义”刊印工程,并新增《女子格物志》《边防器械图谱》等十册实用典籍,免费分发至各州县学堂。
“以前他们说女子只该读《女诫》《列女传》,现在我要让他们看见,女子也能写《算经》《农政全书》!”她在刊印仪式上高声宣告,“知识不分性别,真理只问真伪!”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