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孩子谁爱生谁生 > 正文 第578章其实你是爱朕的,对吗

正文 第578章其实你是爱朕的,对吗(第1页/共2页)

    君沉御眼底的猩红压制下去,他慢慢起身,光影中,他的神色锋利冷酷到了极致,“眠儿,今日你好好看着,朕为你报仇,把你受过的所有委屈,都讨回来!”

    宁霜雪震惊,她看着居高临下的帝王,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就要跑,但是她的路早就已经被沈恹他们给堵死了。

    宁霜雪颤抖着后退几步,她转身看向君沉御,“皇上,我已经在这里为她守皇陵了,我已经知道错了,你不能再杀了我……”

    “当初我救了你的。”

    “救了朕?”君沉御下......

    雪落无声,檐角铜铃在寒夜里轻轻晃动,如低语般回荡于空庭。太极宫东暖阁内烛火未熄,温清婉披着素白狐裘,坐在摇篮边凝视女儿熟睡的小脸。窗外雪花纷飞,映得她眉目清冷而坚定。知命睡得安稳,小手微微蜷缩,似握住了整个世界的希望。

    林疏月悄然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封密函,神色凝重:“陛下,北疆急报。”

    温清婉接过信笺,指尖微凉。展开一看,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秦砚亲笔:**“孙婉容残党潜入燕云,煽动旧族叛乱,焚毁‘明心医塾’分堂,三十七名女医惨遭活埋,仅一盲童幸存,口述‘她们说,女人不该学医’。”**

    她沉默良久,将信纸缓缓放入炉火之中。火焰舔舐墨迹,那句“女人不该学医”在火光中扭曲、焦黑、化为灰烬。

    “传旨。”她声音平静,“即日起,全国凡有女子欲习医者,官府须专设学堂,三年内每州不得少于一所。违令者,以阻断国脉论处。”

    林疏月轻颤:“陛下……此举或将激怒士族。”

    “那就让他们怒。”温清婉冷笑,“我已不是那个跪着求一碗安胎药的妃子。我是皇后,是摄政,是我女儿未来的引路人。谁若敢拦她的路,我就拆了这道墙。”

    次日清晨,京城街头张贴新诏。百姓围观,议论纷纷。有人唾骂:“妇人干政还不够?如今连郎中学问也要让给丫头片子?”可更多人低头沉思。河北乡间,一位老郎中看着诏书老泪纵横,终将毕生医典交予独女:“你娘死于难产,若当年有个女医在侧……或许就不至于此。”

    与此同时,皇城西隅的废墟上,焦木残瓦之间,一群年轻女子默默清扫。她们中有曾受柳芸教导的弟子,也有听闻惨案后自发前来的民间接生婆。无人下令,无人监督,她们只是来了,带着工具与信念。

    苏明漪站在废墟中央,手中捧着一块烧黑的牌匾残片,上面依稀可见“明心”二字。她转身对众人道:“老师说过,光不怕黑,怕的是没人点灯。今天,我们就是那盏灯。”

    当夜,温清婉召见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及凤影卫统领秦霜。

    “我要追查到底。”她立于殿心,目光如刃,“孙婉容虽死,但她的思想仍在蔓延。这不是一个人的罪,是一整套旧秩序的反扑。我不只要杀人,更要诛心。”

    秦霜抱拳:“属下愿率凤影卫彻查九省官员家眷往来书信,凡发现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妇人不得干政’者,一律记录在案,列为监察对象。”

    兵部侍郎迟疑片刻:“可如此牵连甚广,恐动摇朝局……”

    温清婉截断他的话:“朝局本就该动一动了。这些年,多少有才女子被拒于科考之外?多少军功卓著的女将只能隐姓埋名?我大梁若想真正强盛,就不能只靠一半人撑天。”

    她缓步走向御座,指尖抚过龙椅扶手上的凤纹雕刻:“从今日起,设立‘女子策试’,每年一次,凡年满十六之女子,无论出身,皆可报名应试。通过者授官职,入六部实习,三年后择优擢升。”

    满殿寂静。

    林疏月眼中泛起泪光。她想起自己幼时因是女子,被父亲锁在闺房不准读书;想起那些深夜偷抄典籍的手指,冻得发紫也不肯停歇。

    “陛下……”她哽咽,“您是在改写命运。”

    “不。”温清婉摇头,“我只是把本该属于她们的命运,还回去。”

    春去秋来,三年光阴如水流逝。

    八月初八,又一个晴朗的日子。皇城西隅,一座崭新的学堂拔地而起,朱墙黛瓦,匾额高悬??“明心医塾?总院”。百名身穿青袍的女医列队而立,手持银针铜罐,神情肃穆。

    台上,柳芸已白发苍苍,却依旧挺直脊梁。她亲手点燃香炉,宣读《女医誓词》:

    “我愿以己身为桥,渡千万女子脱离生死之苦;

    我愿以己手为灯,照彻黑暗中的分娩之路;

    我不惧谤言,不避刀剑,只为让每一个母亲都能平安归来;

    我所学者,非为荣华,非为权势,只为告诉天下??

    女人,可以救人,也可以救世。”

    台下掌声雷动,无数女子含泪跪拜。

    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域,一支骑射队伍驰骋荒原。领头少女身披红甲,腰佩弯刀,正是当年听闻诏书后立志从军的部落首领之女。她率领“燕云女儿军”分支,剿灭马匪十余股,护商旅无数。百姓称她为“赤凰将军”。

    京城 meanwhile,一场前所未有的考试正在进行。

    贡院之外,数百名女子排队入场,年龄从十六至四十不等,衣着各异,有官宦千金,也有农妇织女。她们手持准考证,昂首步入考场。监考官不再是清一色男子,而是由三位通过策试的女官担任。

    试题公布,震惊四座:

    **第一题:如何解决北方旱灾导致的粮荒?请结合水利、赋税与赈灾制度提出对策。**

    **第二题:若你为主政大臣,面对邻国挑衅,是战是和?请阐明理由。**

    **第三题:有人说‘女子主内,不宜参政’,请驳之。**

    一名来自江南的贫家女提笔疾书:“昔有木兰代父从军,今有何不可女子治国?家中井灶能理,天下社稷为何不能掌?”

    她的答卷后来被温清婉亲自批阅,朱笔写下四个大字:“此才可用。”

    同年冬,朝廷正式颁布《女子参政法》,规定女性可任五品以下官职,参与地方治理;三年后逐步开放至三品。首批任命的十位女官中,有精通算学的账房小姐,有熟悉律法的讼师遗孤,还有曾在战场上救下数十伤兵的军中医女。

    朝堂之上,争议不断。礼部尚书怒斥:“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国将亡矣!”

    温清婉当庭反问:“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