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伊藤博文向中方提出愿意为间岛事件做出赔偿后,袁世凯代表的北洋团体终于开始出面宣言中日和平才是东亚的出路,在日本就间岛事件做出让步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已经缓解,对于北方的地主阶级来说,依靠日本对抗武汉向北方的扩张才是当务之急。
袁世凯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响应日本人的请求,是因为北洋已经失去了对于陕西的控制,这样一来即便保住了甘肃,西北地区也不复为北洋所有,因为没有陕西的经济支持,甘肃、宁夏、青海的经济是没法支撑起一支强大的武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北洋在西北的统治基础实际上已经瓦解。北洋军能够西进,实际上依赖的是甘军的崩溃,八国联军入侵时期甘军作为朝廷的支持者遭受重创,战后董福祥被迫隐居,甘军编制也从32营裁并为八营,五营驻甘,三营驻陕,西北忠诚于朝廷的武装力量开始瓦解,地方势力开始抬头。
杨士骧入甘虽然礼遇董福祥,但他也同样警惕这位甘军领袖,毕竟董福祥是朝廷的忠诚,显然是不可能依附反叛了朝廷的北洋团体,因此杨士骧只能扶持河州马家。
河州马家是同治回乱中投降朝廷的马占鳌部,虽然投降之后朝廷对这些回民武装进行了收编分割,但是随着甘军的瓦解,出身马占鳌部的各个小头目反而变成了西北武装力量的中坚人物了。
马占鳌子马安良、马海宴子马麒、马千龄子马福祥正是河州诸马的代表人物,杨士骧在时还能压制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回民将领,当其不在时,河州诸马的野心也就萌发了。现在北洋遇到的问题就是,不仅仅武汉不肯退出陕西,武汉认为陕西不是谁的地盘,陕西是属于陕西人民的,所以积极的推动建立陕西农会、商会和工农兵大会,从而推翻了陕西旧的官府体制,重建了一个新的行政系统。
在这个新的体制下,北洋就没法任命官员,因为北洋的任命没法得到地方代表的支持,最终被否决掉。动用武力,北洋又不是武汉的对手,所以陕西已经不可能在被北洋控制。
当然,陕西民众之所以倾向于武汉,就在于北洋之前统治西北时没有对前清的体制进行清算,杨士骧依赖这些前清官员稳定住了西北的局面,自然就不可能去清算他们,从而给陕西民众重新分配土地及财富,这就使得陕西民众对于北洋极为失望,认为北洋和朝廷没啥区别,不过是改了改发型,老爷还是那几个,这依旧是大清国么。
而武汉进入陕西并不需要这些前清官吏来维持局面,武汉的统治方式和权力架构,甚至人才的培养都和前清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陕西的保守势力很快就成了武汉的打击对象,这就极大的获得了陕西民众的支持,因为陕西在清末已经处于经济崩溃的边缘,长期的农业开发使得陕西的自然环境已经极端恶化,过去的关中肥沃之地,现在也成了灾害频发的灾荒之地,且因为陕西对外交通的不便利,使得陕西上好的田地都种上了鸦片,因为只要鸦片这种体积小价值高的商品才能销售到中原去。
这种大面积种植鸦片的行为,又进一步压缩了陕西的粮食生产,使得灾害之年陕西民众更加缺乏自救的能力。因此陕西民众对于武汉带来的改变,不管好坏都要尝试一下,因为再不改变就真活不下去了。
事实上北洋进入西北取代朝廷后,陕西因为要支持北洋建立甘肃新军,再一次出现了大量农民的破产,导致许多地方的土匪数量大增,社会秩序进一步破坏,就连地主都觉得日子难过了。虽然武汉主张土地改革,但是武汉能够维持社会治安,就连地主们都不得不倒向武汉,以寻求自保。
而河州诸马虽然依赖北洋的支持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但是在杨士骧去世,武汉进驻陕西后,河州诸马及地方势力就都产生了拒北洋和武汉于门外的想法。
马安良和马麒是觉得甘肃新军在自己手上,凭借这一师之兵力,足以和过去的甘军全盛时期相比,因此他们可以凭借此实力拒绝武汉派兵进入甘肃,毕竟武汉身后还有北洋,不可能全力对付自己,而北洋想要越过武汉控制的陕西来夺取甘肃也没什么可能性,所以掌握新军占据甘青宁三地,也可以割据一方了。
至于马福祥和其他人,则是担心继续支持北洋,会导致武汉实施武力进攻甘肃,为了避免甘肃被牵涉进武汉和北洋这两大汉人军事集团的斗争,闭门自保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他们虽然没有马安良和马麒的野心,但是在自保的心态下拒绝北洋再派人接管甘肃也就成了必然。
袁世凯于是就发觉,不明所以中北洋就丢掉了西北,仅仅是因为杨士骧病死,陕西通了一条铁路,西北人心就抛弃了北洋了。面对这个局面,他就算再怎么和武汉争论,也不能把西北人心挽回了,这就迫使北洋团体不得不进一步靠拢日本,以日本为北洋的后盾,展开和武汉的对抗。
考虑到这一点,间岛事件以和平解决显然是对北洋最为有利的。在亚洲联盟内部,一个统一的决议也终于出现,各地区的代表认为日中应当保持和平,不能够彻底造成日中两国的对立,这种对立将会影响到日本无产阶级对于亚洲民族联合的支持,朝鲜劳工党不得不正式考虑起和谈的问题。
第739章
作者:富春山居 数字:4941 吐槽:0 更新日期:2023-09-17 12:34:46
因为北洋和武汉的对立,西北局势的失控,袁世凯虽然知道中日韩三国海上军演实际上会刺激德国人,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了,反正德国人一直支持武汉而不肯支持他,刺激一下德国人反倒是可以获得英法的信任,这就是袁世凯的想法。
于是,原本海军以为三国军演不是夭折也要推迟的情况下,却在八月底得到北京确切的答复,国务会议通过了三国军演的计划,这让海军上下大为振奋。
原本三国海上军演并不受国内重视,因为陆军一直认为大韩帝国没有资格参加这场军演,这将会给吞并朝鲜带来许多麻烦,因为陆军的态度,使得亲近陆军的国家主义者也对军演计划展开了批评,特别是海军试图赠送韩国和中国军舰的行为,更是遭到了许多日本爱国者的指责。
比如玄洋社控制的九州日报就指责海军向中韩赠送军舰的行为,等于是宋对辽的岁币,以卑微的姿势祈求东亚和平,是对大日本帝国的羞辱。
九州日报的批评似乎起了一点作用,但好像又没起作用,因为海军很快发表了澄清言论,表示海军打算赠送的军舰都是需要大修后才能使用的俄国军舰,中韩需要自己支付维修费用,才能接受这些军舰,而这些维修项目将会为各船厂提供多少工作岗位云云。
而在海军做出澄清赠送军舰内幕的内情时,海军文化课控制的报系开始大力宣扬大海战这部电影,这部在海军极力支持下,并集结了日本最优秀的电影人员进行拍摄的电影,可以说是日本电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