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8节(第2页/共5页)

海的虽然是英国舰队,但地区海域还在法国、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的占据下,奥匈帝国在地中海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

    可一旦奥匈帝国把势力扩张到爱情海,那么奥匈帝国反而立刻变成了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强权,面对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的包围,意大利人在地中海几乎很难有什么作为。所以,虽然意大利和法国的矛盾没有化解,但是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扩张,却引发了意奥矛盾的上升。

    欧洲的局势是如此的复杂,稍稍有些火星都可能造成一场波及整个欧洲的大战,英国人自然不可能为了防范日本人的野心,而把大量的资源用于东亚。因此一些英国外交官对于日中合作的担忧,在伦敦最终都被封存了,这表示伦敦现在没精力关注你们的问题,你们最好啥也别干,给伦敦制造麻烦。

    而对于美国人来说,欧洲问题虽然让美国政府感到紧张,但毕竟隔着一个大西洋,所以美国人只要谨慎保持中立,也不会让美国卷入这场战争中去。但是对于太平洋对岸的日中合作问题,美国人是真的想要进行破坏的,可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在美洲东海岸,距离东亚实在太远,美国实在是有力使不上。

    菲律宾落入美国都有十年了,但是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依旧是不稳固的。美国一开始是依赖军事征服来清除那些菲律宾的反抗势力,类似于美国西进政策对待印第安人的方式,通过剥夺菲律宾人对于土地的控制权来建立美国式的菲律宾政府,就和夏威夷群岛的管理差不多。

    不过很显然,菲律宾群岛的面积和人口不是夏威夷群岛能比的,且菲律宾人和西班牙人抗争了几百年,其战斗力也不是温顺的夏威夷土著可比的,所以美国军队虽然在正面战场上击败了成建制的菲律宾反抗军,可并没能杜绝菲律宾人民的游击作战。

    在日本人逼迫美国主动放弃了叛乱分子最多的棉兰老岛之后,美国人也意识到过去的殖民方式是难以让美国统治菲律宾的,于是美国人开始修正对于菲律宾人的殖民政策,一方面是在政治上拉拢岛上的有产者和美国政府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在经济上打压中国人。

    和其他殖民主义者不同,美国人并不需要中国人作为经济殖民的中间人,美国人依赖本国的工业能力,完全可以击溃菲律宾落后的种植园经济,从而迫使菲律宾成为美国资本的原料产地及销售市场。

    应该来说,美国的新殖民政策还是有效果的,菲律宾的有产者在获得了美国人给与的民主后,对于民族解放运动就没啥兴趣了,毕竟他们自己的利益已经获得了民主政治的保护,菲律宾落后的工业基础,使得菲律宾的有产者几乎都是地主阶级,因此美国人搞商品倾销,实际上对于地主们的冲击并不大,反而让他们通过和美国的贸易获得了较高的收入。

    而美国人对于中国人在菲律宾商业的打击,极大的摧毁了菲律宾内部的经济联系,菲律宾过去的内部经济联系正是通过中国商人联系起来的,这种经济联系被摧毁后,菲律宾的地方经济就变得碎片化了,也就更加容易受到美国资本的控制。

    但是在这个时候,菲律宾底层民众突然出现了一支以土地改革为号召的反抗力量,这支反抗力量虽然把目标定为解放菲律宾民族,但实际上他们作战的主要对象不是美军,而是当地的大地主,他们要求大地主把自己的土地平分给农民,并号召抵抗美国商品。

    这一口号取得了菲律宾无地农民和失业工人、手工业者的支持,很快就把组织扩散到了全岛,盖过了此前菲律宾民族反西独立运动的声势。菲律宾群岛的局势再一次趋向失控,这导致美国国内对于占领菲律宾的反对声再一次高涨。在这样的局势下,美国政府对于破坏日中合作就不能不采取谨慎立场了。

    第729章

    作者:富春山居 数字:5038 吐槽:0 更新日期:2023-09-07 13:13:21

    09年2月,日本海军提出和中国海军举办一次东亚海上军事演习,以共同维持东亚海上航行安全,这一邀约很快就得到了中国海军的回应,日本于是将此次海上军演定为东亚海上安全演习,并向英法美德俄等国发出观演的邀请。

    日中海军军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对东亚秩序的担忧,于此同时,山本内阁突然发声表示支持中国政府重新和各国商谈关于关税自主的问题,中国国会也随即表示,中国人民支持各国之间缔结平等的条约,以维护世界和平,对于那些过去的不平等条约应当予以废除,从而缓和各国之间的对立情绪。

    虽然中国国会的发言间接的支持了日本和各国重新修订条约的立场,但无疑也对日韩关系和日中关系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质疑,这让日本的舆论颇为不满,于是就有报纸攻击山本内阁在对外关系上过于软弱了。

    不过舆论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状况,因为海军控制下的报社以亚洲合作为目标,认为山本内阁对日中和解的支持是一种大局观,因为当前日本需要的不是在弱小国家面前展现自己的勇气,而是应当想方设法解决日本的经济发展问题,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日本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缺口。

    虽然这种言论并不能让学生和民族主义者感到满意,但是却得到了工人和商人的支持,而山本内阁随即推出了保护日本主粮的自给率,对进口大米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这立刻获得了大量农民的支持,就算是之前因为土地改革对于山本内阁不满的地主阶级,这一次也选择了支持山本首相。

    反倒是一直号称农民保护者的陆军,这一次却积极的反对大米进口关税,和财阀们站在了一起。之所以陆军会这么急迫的跳出来,因为台湾和朝鲜半岛都是大米产地,台湾岛还好,因为面积不大,且适合于甘蔗种植,因此大米产量不高,而朝鲜半岛则恰好是有名的大米产地,品质比日本大米还好。

    从朝鲜半岛进口大米到日本列岛,正是陆军所积极筹划的项目,除了这一产业外,陆军压根找不到其他能够从朝鲜快速掠夺财富的办法。山本内阁对海外大米增加进口关税,那么等于是把朝鲜和台湾大米拒之门外了,因为按照山本内阁的表述方式,凡是非日本内阁行政管辖的区域,都应当视为海外地区。

    朝鲜人的劳动价格就算比日本人低,也不可能再保护性关税下和日本农民展开竞争,所以这条法案自然得到了日本农民的支持。城市居民虽然担忧大米价格上涨,但是山本内阁也对最低工资法进行了修补,确保了工人工资增长能跟上物价的上涨,并且山本内阁表示要鼓励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大米之外的食品进口采取了暂时性的免税政策,也就是说,如果市民不吃大米而是面食的话,生活品质并不会下降。

    这两手政策,让山本内阁取悦了农民,但又没有彻底激怒市民,唯一感到利益受损的,是那些在台湾和朝鲜经营大米产业的财阀,还有和海外殖民地有着重大利益的陆军。而陆军也突然发觉,海军管理的棉兰老岛完全不受大米关税的影响,因为棉兰老岛是大米进口地区,它的主要产业是热带经济作物,所以吃亏的都是陆军的地盘。

    这下连主张应当和海军合作的田村大臣,也对山本内阁有所不满了,因为作为陆军的一部分,他的利益也同样受到了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田村只好默许了陆军内部提出的一个方案,就是在朝鲜半岛搞一些事情出来,破坏日中和解的局面。

    这一设想是桂太郎、寺内正毅等人提出,具体方案则是田中义一这样的少壮派补完的,大致的方案就是令朝鲜驻军在咸镜道实施一次扫荡政策,破坏之前和中国人达成的协议,即日本不进攻朝鲜北部义勇军的控制区,而中国方面也约束朝鲜北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