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8节(第3页/共5页)

义勇军不向日本控制的北部沿海城市发起袭击。

    日本对于朝鲜半岛控制最为得力的地方是汉江以南的平原地区,这里是朝鲜自古以来的粮食产区,也是朝鲜最富裕的地方,类似于中国的江南地区,所以日本对于此地的控制也最为上心,而平原地区加上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该地区的民众也较为服从统治,毕竟具有反抗精神的农民早就被两班打死或流放到北部山区了。

    其次秩序还算好的地方是汉江以北和大同江以南,这一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平地,和外部区域隔绝,所以日军采取的是和当地大户合作的统治方式,只要不妨碍日军在此地修建铁路和公路,那么日军也不会去骚扰当地民众。

    同样秩序还不错的,就是汉城-平壤-新义州铁路沿线,这是日本人重视的进入满洲地区的陆上通道,因此对于沿线地区有着严密的军警管理制度,对于那些不能服从日军管理的村落,往往会整村搬迁到其他地区,在这种强行的治安管理下,这里的社会秩序至少在表面上是好的。

    而日军控制不到,甚至连朝鲜王朝都没法维持统治的地区,就是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北道、咸镜南道即平安道的内陆区域,这一区域原本被朝鲜义兵、民团所控制,但随着日军加大了对朝鲜北部反日势力的清剿,最终这些势力都统一在了朝鲜义勇军的旗帜下。

    朝鲜义勇军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完全的掌握了当地的民众,虽然因为土地改革使得一部分地主转而投靠了日本人,但是这些地主在失去了土地后不仅不能协助日军控制当地,反而需要日军的威慑才能保护自己的财产,这就使得日本在义勇军的控制区内几乎失去了耳目和治安力量,成为了处处受到攻击的外来者。

    随着国内裁军的消息传来,朝鲜驻军也无心在北部山区和义勇军继续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于是在和中国人进行沟通后,以日军不进攻山区,义勇军不袭击沿海城市为条件,双方停止了作战。

    陆军此次试图在朝鲜北部再度挑起冲突,就是想要在国内舆论上扭转日中合作的风向,哪怕因此失去了北部沿海城市的秩序,对于陆军来说也是值得的。田村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这个计划实在是太短视了,除了让日本失去对朝鲜东北部的控制外,就只能打击海军的日中和解主张,陆军就算渡过了当下的难关,但如果不能平息因此而高涨的朝鲜民族情绪,陆军就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

    但是如果现在都保不住,那么还谈什么以后呢?海军一步步的动作,实在是逼得陆军喘不过气来了,事实上山县这位元老除了主张搞掉山本权兵卫外,也一样拿不出什么应对海军的策略,就连田村都觉得山县确实老了,已经失去了把握陆军前进方向的能力。

    只是这话说别人容易,说到自己头上,田村也一样找不到解决办法,因为陆军的战略和日本的国力明显是脱节了,不管陆军怎么高喊自己的战略对日本是好的,可是日本的国力支持不了陆军的大陆政策,就没法逼迫整个国家跟着陆军的战略前进。

    日中和解,对于海军的海洋政策来说,确实是可行的一步,毕竟中国想要重建海军恐怕没有一二十年是不可能的,所以至少现在日中和解对于海军来说就是有利的。海军当前的方案都是围绕着日本国力来策划的,自然也就能够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所以田村其实心里清楚,适合陆军的新道路,实际上是顺着海军的计划走,然后在亚洲联盟中争夺陆军的主导权,不过这样一来,就等于是陆军要彻底的抛弃山县路线,把长州派彻底打倒,否则他就不可能让陆军走上这条新路。

    在陆军没有改变对于大陆政策的迷恋之前,想要让陆军接受亚洲联盟的理念,显然是一个妄想。所以他也不得不暂时接受陆军内部要求的,对海军做出反击的呼声。这一次的朝鲜计划,就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让步,成功了可以缓解陆军面临的问题,失败了倒是可以纠正一下陆军的思想,那么为什么不做呢?

    陆军的暗中计划并没有引起山本内阁的注意,虽然日中和解的外交主张使得日本在双方的贸易关系上获得了一些改善,但是这种独立的外交政策自然也引发了列强的不满。特别是英法两国都对日本政府表示了对日中关系的不安,认为这种和解恐怕是有违列强一致的原则。

    外相牧野伸显对于英法驻日公使的反应是不屑的,因为最先破坏了列强一致原则的,似乎不是日本而是德国,之后是俄国和美国,然后才是日本,现在列强却只找日本说这个事情,明显就是想要干涉日本的外交。

    虽然牧野对于日中和解并不看好,毕竟日本周边唯一可以扩张的无主之地就是中国了,所以日本想要发展就必然要向中国索要土地,这就意味着日中双方其实没有和解的可能性。

    但是作为一个外交官和政治精英,他也认为短时间内的日中合作是有利于日本的发展的,毕竟日本是亚洲最大的人口国,土地面积也是最为辽阔的,所以日中合作有利于日本的商业获得中国市场,毕竟国家对外扩张是需要实力支持的,光凭勇气和口号可扩张不了地盘。

    因此牧野对于英法公使的质疑选择了推搪,反而把修约的事正式的向英国人提了出来,毕竟根据战前英国人的承诺,当日本下场和俄国开战后,英国会考虑修改日英中不平等的关系。

    1852年黑船事件,佩里打开了日本国门,从而于1854年修订了神奈川条约,这是日本第一个对外不平等条约,也是倒幕的起点。维新政府成立之后,日本政府就一直想要修约,其修约的主要目的就是废除治外法权和实现关税自主。

    1894年7月,日本与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规定:条约五年后生效,生效后废除治外法权。之后各国和日本都重新签订了新约,在1899年7月,日本终于废除了各国在日本的治外法权,而这其实也表明了日本发动日清战争是为了向英国展示自己维持东亚秩序的实力,毕竟1894年7月是日清战争的开始。

    1911年日本和各国签订的通商航海条约届满,需与各国重新签订新条约。这也是日本人彻底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好时机,而小村寿太郎之所以积极的推动对俄战争,就是希望借此功绩要求英国人做出让步,因为只有在英国人让步的前提下,其他列强才会让步。

    收回日本的全部权益,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这本就是日本外交精英视之为最高荣誉的一项功绩,牧野能够在这个时候获得修约的主导权,可谓是梦寐以求。毕竟小村寿太郎做了那么多工作,但是最后的成果却落在了他身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不过牧野也知道,如果不是海军在政治上压制住了陆军,他不可能竞争得过小村,毕竟小村对对俄战争有着重大的贡献,并得到了陆军的极力支持。但是现在陆军自顾不暇,自然也没法帮助小村守住外务省的位置了。

    只是让牧野有些遗憾的是,由于海军在支持他担任外相的过程中出了大力,因此在修约问题上他也不得不听一听海军的意见,说是海军的意见,但实际上还是林信义的意见,因为海军其他人只想要废除日本对外的不平等条约,至于其他要求就没啥想法了,也只有林信义在外交上是有着自己的独立路线的,这条路线和牧野并不完全重合。

    林信义主张这一次的修约应当和中国联合起来,不仅仅要解决日本的关税自主问题,还有顺便解决中国的关税自主问题,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日中关税同盟区,为今后的亚洲关税同盟打好基础。

    假如林信义的建议只有前半段,那么就是一种不知所谓的外交政策,但是加上了后半部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