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6节(第2页/共5页)

的了解,当然这种了解并没有脱离他对于这部宪法的原本看法。

    等到伊藤博文说完,林信义沉默了数息后就简单的说了一句,“可是天皇是天生的,而元老不是天生的。”

    虽然林信义只是简单的说了这样一句,但是伊藤博文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因为他知道林信义说的这话的用意,就是他在的时候还能让天皇机关说变为现实的政治原则,但他要是不在了,谁还能压制住支持天皇亲政的主权说?

    归根结底,山县有朋为了军部的独立地位,过于强调了天皇对于军队的统帅权,从而在实际上给国民灌输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国家主权在于天皇而不在于国民,所以军队可以不服从政府和议会的命令,因为后两者只是国民的代表,不能越过天皇去指挥军队、

    现在明治天皇之所以不能干涉政治,是因为明治天皇还承认天皇机关说,且元老们在天皇亲政上的立场是一致的,这就使得天皇主权说没有了发挥的余地。可一旦元老们不在了,新的天皇上位了,那个时候谁还能继续压制天皇主权说呢?

    在这个问题上,伊藤博文其实也是心虚的,他考虑良久之后才含糊的说道:“现在的皇室典范就是为了防止天皇干涉政治而制定的,未必不能捍卫宪法的地位。”

    只是林信义并不退让的说道:“我还是这个观点,天皇是天生的,元老不是。除了元老,谁能监督皇室典范的落实?没有一个能够为之负责的监督者,那么法律规定就是一纸空文。”

    伊藤博文一时大感头疼,这就是林信义和他手下那帮法律高材生最大的区别,那些高材生们认为法律只要被制定出来就有了神圣性,而林信义则更为关注法律的落实情况,如果不能确保法律的执行,那么法律就没有什么神圣性。

    伊藤博文虽然事事都要求形成制度,但他内心其实和林信义的想法是一致的,就是没法落实的法律是没有神圣性的,因为法律条文不会变成权力去惩罚违法者,法律条文只有在执法者手中才能变为权力。没有执法者就没有法律,执法对象的权力超过了执法者的权力,那么法律就会无效。

    所以林信义的回答实际上正好戳中了明治宪法和皇室典范最大的破绽,就是除了元老们没人能够确保这两部法律能够规范天皇的行为。假如天皇在宪法权力之外,那么宪法也就不能称之为宪法了,因为宪法没有例外论,所以宪法才是国家共识的基础。

    当宪法出现了例外,那么也就意味着国家共识破产了。当年大隈等人反对天皇主权论的立场就在于此,建立在天皇主权论上的明治宪法,使得天皇成为了宪法的例外,天皇监督所有人但自己不受监督,那么就意味着天皇在宪法之上,宪法也就失去了设立的本意。

    伊藤博文主张的天皇机关说,实际上就是为了搪塞大隈等人质疑的推脱之言,但实际上明治宪法的精神就是天皇主权说,而没有一个地方强调天皇是国家机关的。事实上林信义说的已经很客气了,不是元老们维持了天皇机关说,而是只有他是真正维护天皇机关说的,其他元老在遇到政治问题时,总是忍不住要把天皇推出来抵抗国民的非议,这实际上就是认可了天皇主权说。

    不过伊藤博文也没有资格批评其他元老,因为借助天皇的名义迫使议会通过国家预算案,正是从他开始的,要不是他做出了这个错误的范例,那么其他元老还未必敢破例。虽然伊藤博文认为自己只是从权,为了避免和满清开战不至于因为经费问题而失败,不得不打破了规则,但其他元老觉得自己也是在从权,都是为了国家做事,凭什么只有伊藤能用,而他们不能用?

    正因为元老们不断的践踏天皇机关说的实迹,使得天皇主权说在国家中上阶层有了一批支持者,他们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借用天皇亲政的名义打倒藩阀政治,连大隈这样过去强调主权在民的自由主义者,现在都想打着天皇主权说对长萨政权发起进攻了。

    伊藤博文不管如何强调宪法和皇室典范的条理性,在林信义的这一问下,整个帝国的政治大厦就开始垮台了,因为地基出现了问题,上部结构做的再完美,也依然没法撑住整座大厦的。

    伊藤博文思考了半天,最后只能说道:“皇太子温良守礼,应当不至于被人鼓动破坏典范令。”

    嘉仁皇太子,也就是日后的大正天皇,虽然林信义不知道这位皇太子的为人如何,却知道日后的大正天皇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个患有脑疾而不得不让昭和提前监国的天皇,确实这位大正天皇不会破坏皇室典范令,但他也无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天皇机关说正是在大正时期被推翻的。

    正因为天皇机关说被推翻,使得昭和时代成为了右翼全面掌权的时代,任何有关自由和民主的言论都变成了对天皇制国家的攻击,最终日本变成了一个法西斯国家。伊藤博文作为一个政治家,居然把宪法的权威寄托在大正天皇身上,这可真是昏了头了。

    哪怕伊藤博文看不到大正天皇日后的脑疾引发的精神错乱,作为一个维新政治家,把政治成败寄托在一个人身上,这无疑是相当不明智的,也有违伊藤博文从政以来建立制度化国家体制的政治理念。

    在这一刻,林信义终于意识到了伊藤博文的衰老, 七八年前他刚刚见到伊藤博文时,对方可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稍稍迟疑了片刻,终于开口说道:“海军当然是拥护皇太子的,海军反对的,不过是那些试图打着天皇的旗帜独揽政权的行为。”

    谈话到这里,其实已经完全偏离了伊藤博文这次召见林信义的本意,他原本是期望让林信义成为伊藤派的支柱,以确保明治宪法在他身后不至于被其他政治势力破坏,但是现在的结果却是林信义表态向皇太子效忠了。

    这个时候伊藤博文再想把话题拉回最初的轨道就有些不大对劲了,而他自己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伊东领导的伊藤派究竟能不能抗住其他政治势力对于天皇机关说的冲击,虽然天皇主权说和天皇机关说只是在争夺对于宪法的解释权,但是这实际上就成为了伊藤派能否存在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林信义是没法成为助力的,因为他是军人,不该涉入到宪法解释的争论中来,否则就变成军部政治了。

    这样一看,林信义表示了对皇太子的效忠,反而成为了最优的选择,这既避免了军人干政,又为伊藤派获得海军支持打下了基础。这个支持是通过对皇太子的效忠来达成的,从而避免了军人干政的违宪行动,就连伊藤博文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这场谈话让伊藤博文的关注重点转移了,保卫宪法变成了保卫宪法的解释权,这样一来他和林信义代表的海军政治立场就失去了冲突,之前他担忧海军的政治立场过于自由和民主,对天皇制国家形成了冲击,这就是他要求林信义表明态度的原因。但是谈完话,伊藤意识到要是宪法的解释权旁落的话,海军就成了纠正错误的后手,海军的自由民主倾向反而不是问题了。

    第724章

    作者:富春山居 数字:4937 吐槽:0 更新日期:2023-09-02 13:11:37

    伊藤博文之所以如此轻易的被林信义说动,因为他很清楚他所建立的伊藤派内部就存在天皇亲政和天皇机关两种对立的观点,比如他依为制宪重要助手的井上毅,如果井上没有病死的话,那么其就是伊藤派中的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