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也就是说美国的税收主要是有产者在缴纳,但中国的税收则几乎都压在了自耕农和佃农身上。
地主从土地上获得的大量地租只是用于个人消费,而很少用于再生产,即便是投入了再生产,他们也会依赖特权免税。
所以这位美国人认为,如果中国的税法能够向美国那样进行改变,那么底层的民众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
而地主阶级虽然在名义上承担了较多的税收,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投资工业获得资本的增殖,从而挽回这部分税收损失。
武汉所实施的土地改革和重工业优先的政策,虽然并不是按照这位美国人的想法进行的改革,但无疑在实践中验证了这位美国人的设想是正确的。
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的地主阶级被武汉打压之后,武汉就有了资源用以补贴自己的重工业,而减少了地租的农民虽然不得不购买较为昂贵的国产工业品,但至少他们有了购买工业品的积累。
而这在过去是不可能有的,因为这部分积累本就是要被地主强占去的贷款利息。
所以武汉控制区的工农业经济循环能够建立起来,本质上就在于其实施的无偿剥夺地主土地的政治行动。
而武汉控制区内的农民能够买得起高价的工业品,同样是受惠于土地改革及降低农村借贷的各种政策。
过去这部分收入都是地主的收入,现在留给了农民,才能用以消费工业品。
虽然有一些地主鼓吹,武汉对于农民的剥削比他们还狠毒,拿着高价工业品去交换农民的积累,这就是赤裸裸的经济掠夺,也就是所谓的工农业剪刀差。
但是这些地主们避而不谈另外一个事实,就是在那些没有实施土地改革的农业区,农民压根买不起工业品。
因为地主采用了各种高利贷的放债手法,把农民身上最后一个铜板都拿过来了,没有了工农业的交换,自然也就没有了工农业剪刀差。
所以,陈壁在袁世凯面前承认的就是这一点,即,不采取武汉暴力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改革政策,那么就不可能实施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发展方案。
但是北洋政府和武汉劳工党的统治根基是完全不同的,北洋政府就是一群地主建立起来的政权,让北洋政府来推动武汉的土地改革政策,就等于是自毁根基。
所以武汉的重工业优先方案,北洋没法实施。
周学熙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和陈壁有所不同的是,他还年轻,觉得不能坐以待毙。
他认为不发展工业和等死有什么区别?
大清不肯维新,而日本坚持维新的结果就是马关条约。
现在武汉发展重工业,而北洋不发展,等武汉发展的差不多了,大家都投降到租界当寓公去吗?
老实说,就算是到租界当寓公这条退路都是有问题的,因为武汉和前清在对待列强的立场上是完全不同的。
前清愿意和列强共治中国,因为满清压根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武汉标榜自己是中国人的代表,所以不认同任何外国人在中国有特权。
从各国不得不放弃在长江中上游的租界,就能看的出来,一旦武汉真的接手了中国的统治权力,那么各国在华租界未必还能维持下去。
那么他们这些人难道要跟着洋鬼子到海外去生活吗?
没有了在中国的权力,他们在海外和平民百姓有什么区别?
而平民百姓在哪都是鱼肉。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