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01节(第3页/共5页)

这一次中国人居然这么具有韧性,在俄军出动了6万兵力后都没被压垮,还给俄国人不停的造成伤害。

    儿玉源太郎对此次中俄之战的评价是,“真难以相信这是中国人打出来的战绩,假如五年前他们有这样的韧性,那么联军大约只能停留在天津附近。这就是大陆国家的战争潜力吗?一旦抛开了一切专心战斗,那么就没人能征服他们。”

    相比起日本人对于这场战事的看重,中国人的注意力则被两件事所吸引了,一件是国会的召开,另外一件则是湖南水灾。

    从一月开始,株洲地区就大雨不止,三四月的雨势更加猛烈,长沙附近一带方圆百里,可谓是一片汪洋,衡、永、长、常四府是重灾区,号称湖南200年未有之洪灾。虽然武汉工农兵委员会派出了军队支援湖南灾区,但是面对这种级别的天灾,也只能救人而已,想要堵住河堤的缺口显然是不能够的。

    在军队的竭力救援下,此次洪水也还是造成了数千人死亡,十几万人无家可归,至少三十万人受到了洪水的侵害。而这已经是工农兵委员会极力救援之后最好的成果了,假如没有工农兵委员会派出军队救援,并调拨大量物资,那么死亡人数至少要增加十倍。

    五月初,湘江流域的雨水终于停止,救灾行动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如何安顿灾民却成为了工农兵委员会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在短时间内衡、永、长、常地区的洪水不可能退去,也就是说这一地区今年的收成算是完蛋了。

    洪水退去的地方,工农兵委员会只要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并展开灾后补种就可以了,但是洪水不退就没法恢复灾民的生活和生产。

    在灾后善后会议上,谢缵泰向各位委员主张道:“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在原地解决灾民的生活已经是不可能,我们必须要把一部分人迁移到其他地方去。问题在于,除了满洲、蒙古和新疆之外,我们压根就没有空余的土地可以安置他们。

    所以,我主张提前修建平顶山地区的煤钢基地。过去几年里,我们在平顶山发现了大量的煤炭储量,附近还有极为丰富的铁矿,从平顶山运出的煤炭极大的弥补了安源煤炭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上个月湘鄂段铁路和武昌大冶铁路都已经完工,煤炭和铁矿运力不足的问题已经解决,而河南作为中原却缺乏工业基础,这显然是相当不合适的。在平顶山附近修建一座工业基地,将会带动河南的工业发展,也将会让我们的力量在河南扎下根去…”

    第358章 工业思想的萌芽

    谢缵泰的提议获得了一部分工业部门同志的支持。从1889到1901年之间武汉洋务运动搞的近代工业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这些近代工业大多只是官员的一拍脑袋和士绅想要和洋人争利,压根就没考虑过市场需要和本国的技术水准,自然也就不可能给劳工阶层带来什么利益。

    但是从1901年开始,田均一组建的湖广发展委员会开始对武汉的近代工业进行改造,使之适应了本国市场的需要,并创造了本国市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中国农业的衰败,并不是说中国没有需求。

    因为大部分的农业积累都被地主所掠夺,因此农民根本没法去改良土地和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而王朝的腐化又使得原本应当由国家承担的水利工程常年失修,这就使得从国外进口的大多是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甚至奢侈品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中国的农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上海的买办们却积累起了大笔的财产,开始让子弟前往海外留学去了。1904年顾维钧前往美国留学,一开始在一所农村学校上课,他认为很低的学费是一年900美元,大致为1350两,一名长江水手年薪36两,差不多是40年的工资。而正规的美国大学,一年至少也要1500美元以上。

    所以在这样的中国,底层有需求但却没有市场,上层的市场则几乎不和生产发生联系,他们的需求大多和个人的享受相关。于是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就遭到了来自机器工业和工业农业的打击,他们生产出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但是上层的需求却越来越高,最终底层就连维持生活的基本费用都没有了,因为要先满足上层的需要。

    虽然有一部分地主阶级出洋后看了世界,认为中国应当也搞一些工业,这就是洋务运动的起因,但是这些地主的想法并不是解决本国劳工阶层的需要,而是为了和洋人争夺利益,以避免自己这个阶层被洋人彻底干掉。

    殖民主义的本质就是对海外的生产力的规划和利益再分配,也就是说,帝国主义已经把统治的两大基本权力都控制住了,如何指导生产,如何分配社会财富,那么原本的那些他国的地主阶级,实质上就成了一种多余的食利者。

    所以早期的殖民主义,一般都是从毁灭国家和民族开始的,比如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美洲,就先消灭了印第安王国,把印第安人打散成个体,然后再纳入到他们的种植园和矿山中进行奴役。英国人在北美和印度一开始也是如此,只不过北美的印第安人较弱,所以英国的种族灭绝政策完成的很好,而在印度则陷入了失败,最终不得不和印度的地主阶级进行妥协。

    中国的地主阶级力量比印度更为强大,因此列强和中国地主阶级的妥协也就更多一些,但是工业革命进入到电力和内燃机革命之后,哪怕是中国的地主阶级的力量也不够看了,所以瓜分中国的图谋在列强中又有了市场,而洋务运动就是中国地主阶级的自救。

    但是这种自救,不过是少数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主张,他们想要挽救的是地主阶级而不是中国,所以洋务运动实施的时候,都是搞垄断的。比如张謇提倡实业救国,他要在南通开纺织厂,所以上书朝廷不允许其他人在南通办厂。

    这种实业救国的方式,自然是只能救自己。不要说外国人和买办反感,就连本国的商民都觉得无耻。所以,洋务运动就成为了一些权势者聚敛财富的新手段,张謇拿着朝廷拨给的资金搞实业就没有盈利过,最后还是辛亥革命救了他,因为革命成功让他不必再还朝廷的投资了,之后赶上了欧战发了一笔横财,才有了这个实业家的名头。

    而湖广发展委员会从一开始就把工业视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生产活动,从1902到1905年,湖北的粮食产量增加了30%有多,这极大的缓和了农村的衰败情况,也通过工业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此外工业发展对农业抗灾能力的增强,在这一次的灾害性天气中也表现了出来,暴雨成灾的中心虽然在湘江流域,但其实湖北江汉平原地区也波及到了,这里原本就是地势低下的洼地,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