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01节(第4页/共5页)

过去雨水稍大一些就会出现水灾。

    但是今次,湖南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水灾时,江汉平原却安然无恙,少部分地区虽然有积水,但新修的水利工程还是把整个农业生产区给保护住了,天气转晴后,排灌站又迅速的把积水给抽了出去,于是这一次的大雨水给江汉地区造成的损失相当的轻微。

    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劳工党的党员们进一步意识到了发展工业化才是解决中国大多数问题的关键。就算是原先主张应当先发展农业的同志,经过了这一次的水灾后也不得不承认,假如没有一个发达的工业支持,那么农业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因此过去主张逐步积累发展,最好不借款发展本国工业的同志,现在又来了个180度的转弯,认为应当加快工业建设,只有工业发展了,农业的落后状态才能真正得到改变。其他且不说,光是江汉平原上那些排灌站、新修的水渠和堤坝,没有电力和机器设备、水泥,怎么造的出来?

    而想要把江汉平原上的这些水利设施推广到整个长江流域,那么需要的工业物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那么再推广到北方和更南方去呢?哪怕是那些最保守的党员,也对目前中国落后的农业和工业水平感到了焦虑,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从抵抗列强转向了发展中国的目标上来。

    过去劳工党的党员们对于中国的落后是从武力上不如人的直观印象感受到的,他们对于列强的愤怒,在于列强仗着先进的军舰在中国内水横行霸道和干涉了中国的司法等特权。

    那么现在党员则普遍认为中国的落后不仅仅在于武装力量,是从农业到工业生产的全方面的落后,和追赶列强的武力相比,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准显然更重要一些。在这种心态的转变下,对于列强的愤怒开始有所消退,冷静的审视中外各方面差距的人员开始多了起来,工农兵委员会领导下的劳工阶层的建设热情不断上扬。

    但是,任何建设投入都是需要积累的,特别是对于先进工业技术的引进。在电力和内燃机的时代,自己再去搞蒸汽机显然也是一种落后。

    工业和农业部门要求的加速建设引起了金融部门的反对,比如杨衢云就坦率的说道:“我们的资金使用是有计划的,不是可以随意增加的。特别是对于引进外国的工业设备,那是需要外汇或黄金的,现在欧美各国都不接受白银支付,需要把白银更换为黄金或其他本币,然后才能购买工业设备或工业原物料。

    而且,购买了工业设备并不意味着能立刻进行生产,还需要工厂的基础建设,工人的培训,原物料的来源和外国技术的引入,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在工业设备之外再准备一笔生产的费用,否则就会像过去张香帅搞纺织厂一样,买了机器却没法安装投产,最终只能把机器转卖给别人,白白亏损了一笔资金。

    另外,现在我们和英国、俄国在交战之中,能借钱的对象其实只有德国人和美国人,但是他们提出的借款条件越来越苛刻,我们不缓一缓的话,这些借款不仅不会成为我们的建设发展助力,反而会变成我们脖子上的绞索了…”

    田均一倒是能够理解杨衢云的担忧,德国人之前的慷慨是因为中国能够在印度表现出了对德国有利的价值,而中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同样也是德国所乐于看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会一直无偿的向中国支持。

    随着中国在两个战场上表现出了稳定的势态,英国人到现在也没能解决印度的麻烦,英国人对印度民族主义者的镇压,使得不少印度民族主义者转而宣布支持印度人民委员会去了,而英国人虽然在对付印度民族主义者的战斗中处处得手,但是在对付印度人民委员会的时候,则突然就变得笨拙了起来。

    在北面,米辛科支队的覆灭,使得俄国人开辟的第二战场又陷入了和山海关雷同的局面。德国人因此判断中国不会在短时间内垮台,至少武汉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余力的,因此德国人在贷款问题上就开始设置新的条件,试图对武汉加以控制了。

    按照克虏伯在私下同田均一的谈话,主要是工农兵委员会发挥的太出色,让柏林认为要是给的太多了,也许会让工农兵委员会失去控制。柏林原本以为,中国在面临英、俄两大帝国的威胁下,不加大支持力度的话就会垮掉,这当然是不符合德国的利益的。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人在印度完全被中国人的少数部队牵着走,英国完全没有对中国本土发起进攻的打算,而俄国则似乎越来越陷入了远东的泥潭中,德国给与武汉的大笔贷款,武汉并没有都花在军事上,而是把大部分花在了工业设备和技术引进上,这就说明武汉压根就没到柏林所设想的垮台的边缘,自然柏林也就不愿意过于优待武汉了。

    第359章 停下意味死亡

    这场会议结束之后,杨衢云留下单独同田均一进行交流,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当前需要同德国人稍稍远离,以防止德国人进一步在借款合同上给他们增加不利的条款。

    杨衢云对他说道:“…我们越是表现的急切,就越是让德国人认为,除了他们之外我们已经没有了其他融资的渠道,那么他们就会进一步的抬高要求,我们在谈判中选择的余地就越小。”

    田均一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但他也摇头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远离不远离德国人,他们都会知道我们现在的困境。因此,即便是按照你的方式,德国人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的,但是钱确实是非借不可的,不仅仅是为了赈济湖南的灾民,山西那边也需要建设啊。

    汪楚珍发电报回来,说大同一带的旱情应当是确定了的,既然我们现在控制了雁北,就不可能不去管当地的百姓,否则当地的民众会如何看待我们?

    而对山西北部进行救灾,最好的办法不是发粮食,而是在当地兴修水利和铁路,如果能够把武汉和雁北联系上,那么当地丰富的煤炭就能运出来解决南方工业和发电用煤的问题。

    除此之外,把铁路延伸到河套和外蒙地区,不仅可以移民开垦内蒙的荒地,还能够确保外蒙的安全。所以,北方的建设也是不能停下的。”

    杨衢云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过了好半天才开口道:“我们扩张的太快了,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这样下去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的。如果能够让我们安心建设五年,哪怕是三年,都不会像现在这样焦头烂额。”

    田均一只能苦笑道:“我算是真正明白了林枫同志说的那句话的意思了。革命不仅是对旧世界的破坏,也是对新世界的建设,假如我们有一处没跟上,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