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76节(第3页/共5页)

。没有钢铁,我们什么都干不了。

    现在扩建钢铁厂,等到建成刚好能够赶上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

    邝孙谋还是有些不理解的说道:“这个时候,德国和美国还愿意借钱给委员会?而且这数目看起来还不小,他们难道就不怕英国人和俄国人反对吗?”

    田均一转过头来看着他说道:“我们和英国人之间很快就会讲和了,因为打下去对两家都没好处。至于俄国人,现在是俄国人破坏了东亚的平衡,他们更担心清政府会就此倒下,才不得不借钱给我们。”

    邝孙谋奇道:“担心朝廷倒下的话,他们不是应该借钱给朝廷吗?”

    田均一笑了笑说道:“因为他们担心朝廷真的倒下,那就真的血本无归了,所以才会借给我们。至少武汉的产业是跑不掉的。所以,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错过了的话就别想这么轻易的借到钱了。”

    邝孙谋认真的想了想,才明白了过来。他只能摇头苦笑着说道:“看来我不适合考虑这些事情。不过说回来,重庆那边怎么样了?眷诚无事吧?”

    田均一思考了一下后,点头说道:“现在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之前成都派出的一队人马已经被击退了,只要再过两个月,我们就能往重庆运输军队和物资了…”

    重庆白象街原海关监督公署与海关办公大楼,现在则改为了重庆军政委员会,武汉爆发兵变时,詹天佑等成渝铁路建设委员会成员还在重庆对铁路线路进行规划整理。对于武汉起义一事,詹天佑一开始是不想响应的,因为他只关心于建设问题,而不是革命问题。

    但是成渝铁路建设委员会手上不仅有两个营的兵力保卫中转西藏的物资和路线勘察队伍,还有一支铁道建设部队已经进驻重庆。经委会认为铁路建设应当设立专职的工程队,而不是如过去那样,几个工程师加上技术员,然后就开始招募苦力,每个工程都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实在是太过于浪费时间和资源。

    不过铁道建设毕竟不同于普通的建筑业,想要确保工人们能够留下长期工作,除了固定岗位之外,也需要一定的纪律性,所以就有了铁道建设部队,即在军队编制下的工程建设队伍。

    詹天佑虽然不想响应武汉起义,但是下面的人可不这么看,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四川就等于是外乡人,假如被四川官府当成了武汉同党的话,那么恐怕是要被砍头的,毕竟官府从来都是不讲道理的。这可不是他们的臆想,义和团乱之后,四川就出现了多次响应北方义和团的暴动。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洋人在中国的特权得到了维护,因此传教士和教民对于普通民众的欺压就越发厉害了。四川虽然位于内地,但是因为辛丑条约的关系,也不得不进一步对列强开放,于是传教士开始肆意干涉四川官府判案,凡是地方官不按传教士的意思断案,那么传教士就要挟清政府撤换地方官。

    在四川各地教案的影响下,1902,1904年犍为都爆发了红灯教起义。以1904年三月规模最大,参加的民众高达2万人,锡良派遣了成都的兵马前来镇压,清军提出的口号就是“普杀普剿,鸡犬不留”。在这种残酷的镇压下,红灯教起义很快就被扑灭了。

    湖北入川的铁道建设部队和护路队怎么肯就这么放下武器向清军投降的,他们手上拿的可不是烧火棍,而且两支部队中都有着劳工党领导的士兵委员会,因此很快双方就决定在重庆发动起义响应武汉。特别是在武汉击败了南下的毅军之后,这两只部队的胆气就更壮了。

    说来也是可怜,四川官府直到武汉这边击退了毅军时,才知道武汉爆发了兵变,而此时重庆的湖北部队都已经和武汉交流了快半个月了。因武汉第一时间就控制了武汉到四川的电报线,断绝了外部和四川的联系。

    等到四川官府从进入四川的商队口中得知武汉发生兵变的消息,开始对湖北在重庆的部队有所提防的时候,这边湖北驻重庆部队已经编成了四个营正式发动起义了。重庆官府很快就放弃了抵抗,因为重庆城内的巡防营还不到两个营,武器也相当的落后,根本不能和湖北军队打。

    重庆是1905年1月1日光复的,詹天佑不得不承担起了重庆军政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安抚地方并接受武汉命令。一开始重庆地方民众还在观望之中,不知道这些湖北人想要做什么。但是随着重庆军政委员会宣布取消辛丑条约加诸在四川民众身上的加饷,并宣布暂时终止领事裁判权,之后又收回了日租界。

    重庆各界人民开始倾向于军政委员会了,詹天佑很快邀请了重庆地方名人加入军政委员会,对重庆地方实施自治后,重庆军政委员会在重庆的根基就扎实了起来。锡良虽然委派了柴作舟等提标前后营及重庆周边的巡防营计2000余人向重庆发起了进攻,但是四川本地的绅士宋育仁、杨庶堪、朱之洪等,联合了地方上团练,配合湖北军队击退了柴作舟部,保卫了重庆的独立。

    回079读者的话

    当前章节由于违规已被下线,暂时不能阅读

    第266章 党内论战

    武汉和英国之间的谈判是从1月9日开始的,英国人虽然放弃了以武力进攻武汉的打算,但也试图捍卫自己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利益,因此他们一直在研究工农兵委员会的权力组成,想要找到其内部的不同派系,从而进行分别的联系并加以收买。

    英国人也确实有所发现,工农兵委员会虽然由劳工党主持大局,但也同样有一部分主张立宪的士绅和一部分主张成立共和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列强的立场是友善的,因他们认为中国必须要同列强保持友好才不至于被再次入侵。

    虽然英国人试图拉拢这部分人士,从而建立起英国同工农兵委员会之间的亲密联系,经过了一个月的观察之后,英国驻武汉的外交官和记者都认为,工农兵委员会确实是一个有执政能力的政权,而不是什么空有理想的政治团体。

    英国人对这两者加以区别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能够实现对于地方上的统治。显然工农兵委员会是有能力在地方上建立秩序的,而不是单纯的掌握了一支武装力量。虽然因为工农兵委员会的限制,他们不能离开汉口到地方上去,但是通过工农兵委员会刊印的报纸,他们还是能够看到地方上正按照委员会的法令在重建地方秩序。

    面对这一情况,英国人和其他列强的看法一致,认为长江中部正在形成一个能够和北京抗衡的新政权,就如几十年前在南京建立政权的太平天国,只不过委员会并没有喊出推翻清政府的口号和另立皇帝而已,但他依然是独立于北京的政治力量。

    对于这种新兴的政治力量,要么就是成为列强的新朋友,要么就是被列强联合老朋友消灭之,这就是列强过去数百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