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背砍刀诗人 > 正文 第六集 郭公平叛

正文 第六集 郭公平叛(第3页/共5页)

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士尽是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虽晓喻而不能解,不敢不以奏闻。

    李亨览奏,不置可否。

    同年七月,肃宗患病。李辅国乘机擅自矫诏,强行把玄宗迁居西内。在太上皇车驾途经夹城之时,李辅国又率射生将士五百骑,剑拔弩张,气势汹汹拦住去路。

    玄宗胆战心惊,几乎坠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厉言将李辅国斥退,玄宗才得以安全迁居甘露殿。

    刑部侍郎颜真卿率百官至甘露殿问安,招致李辅国厌恶,于是再次矫称天子诏命,将颜真卿降为蓬州长史,撵出京城,余党亦皆遭降黜。

    其后肃宗病愈,得知此事,并未责怪李辅国,反倒安慰数语。

    不几日,圣旨下达:高力士以潜通逆党之罪,敕令流放巫州;陈玄礼勒令致仕,玉真公主命即搬出西内,出居玉真观中。

    至此西苑只剩玄宗只身一人,冷居甘露殿中,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好不凄惨。每每思及当年与贵妃品词填曲,观其姊妹午后出浴,对月当歌,此时愈觉清冷,度日如年。

    肃宗李亨亦恐落大臣诟病,为示孝道于朝野,又另选后宫百余人,派到西苑之内,以备洒扫庭除,伺候上皇起居。

    又使伶人十数人,时常进宫为上皇演练霓裳羽衣之曲,为父皇解忧。

    不料太上皇不听此曲则已,每闻此曲便更触动情怀,泪下如雨,只得罢演。

    李隆基晚年忧郁寡欢,终于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驾崩,终年七十八岁,葬于泰陵。

    字幕:乾元二年,西元七五九年,仲秋八月。

    史思明闻知肃宗李亨患病,以为天赐良机,乃整束十万大军,离了范阳,一路南下。

    汴州节度使许叔冀不加抵抗,当即举州叛降史思明,致使汴州失陷,叛军遂南下江淮。复又分兵西进,侵逼东都,直犯洛阳。

    边关告急奏章报到长安,肃宗大惊,遂命李光弼兼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行便宜之权,前往御敌,复使鱼朝恩为监军。

    鱼朝恩不听李光弼放弃洛阳、退守蒲津关意见,只催促李光弼前往洛阳寻敌决战。

    李光弼无可奈何,乃留部将李抱玉守住河阳,自与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进攻洛阳。唐燕两军遇于洛川,李光弼命仆固怀恩为先锋,与史思明先见头阵。

    仆固怀恩自负才能,不在洛阳城北邙山设伏,而在平原布阵,致使大败,退守闻喜。

    李光弼见洛阳已不能守,遂急引大军西撤,屯集据守河阳,重新布置守备。

    史思明大获全胜,不胜之喜,再次兵入洛阳,威逼长安。由此贼势大涨,关中震动,京师长安一夕数惊。

    当年十月,史思明复率大军西出,前来进攻河阳。

    画外音:河阳城位于洛阳东北,北依太行,南濒黄河。初建于北魏,由南城、中潬城、北城夹河而立。南城、北城筑于黄河南北两岸,中潬城筑于河中沙洲,三城以河阳浮桥相连——史谓河阳三城。三城便如锁钥,扼住黄河咽喉,比起洛阳无险可守而言,战略价值可谓重大。李光弼乃不世名将,选此坚守,自有深意,岂是鱼朝恩等不学无术之辈可知!

    史思明大军北来,先在河阳南面修筑月城,与李光弼军相持。筑城已罢,史思明领兵而出,沿河南列阵,先派骁将刘龙仙至城下挑战。

    李光弼坐镇南城指挥,命裨将白孝德出战。

    白孝德奉令,引军出城列阵,扎住阵角。因见对面敌将猖獗至甚,不由大怒,因驱坐下枣红马,抡板门刀出战,只十合便击斩刘龙仙于马下。

    燕军余众大骇,遂不敢进。史思明却也不以为意,收兵回营,强作欢笑。

    因营中有良马千余匹,遂命部将引五百军士,每天放至黄河南岸洗马,循环不休,以示马匹之多,企图借此吓唬唐军。

    李光弼在城头看了数日,便思一计,下令于军中挑选牝马五百匹,将其所产马驹留在城内。待燕军再将马匹放至南岸水边之时,便令将牝马全部散放于黄河北岸。

    那些牝马留恋城中马驹,不肯食草,皆都仰天嘶叫不已,声闻南岸。

    燕军战马皆是牡马,听见牝马嘶叫,全部下水,渡过黄河跑到北岸,便为唐军所获。

    史思明凭空送给李光弼战马千匹,不由气急败坏,纠集战船数百艘,置火船于前,军船随后,欲乘流直下烧毁河阳桥,切断三城联系。

    李光弼见敌军在上流头组织战船,偏又早就料着,乃命唐军以数百艘战船,皆在船上捆绑铁叉长竿叉,横隔水面迎战。

    燕军火船被阻,不得近桥,反而烧着自家军船,因水流湍急,无法躲避。

    李光弼命众军在桥上以石炮发石,击沉燕军着火船只,军士纷纷落水,死亡大半。

    史思明连败,恼羞成怒,又派兵至河阳之西,企图断绝唐军粮道。

    燕军行动又为唐军细作侦知,回报主帅。李光弼遂亲自率军至野水渡防御,将自己行踪故令燕军细作得知。

    天黑以后,李光弼留部将雍希颢率兵千人把守野水渡营栅,自己则潜踪返回河阳。

    史思明认为李光弼长于守城,不善野战,今既离城至野,便派骁将李日越率骑兵五百,欲于夜间前去劫营,务必生擒李光弼。

    李日越引军奔至野水渡,却被雍希颢使空营计围住。兼又得知李光弼早已离去,不敢回见史思明复命,只得率部投降唐军。

    雍希颢带李日越到城中来见主帅,李光弼厚加款待,遂收为心腹。

    李日越与燕军骁将高庭晖相厚,以书暗地相招。高庭晖决意投降朝廷,便自动入见史思明请战,蒙史思明允准,带本部军临阵倒戈,也投降了李光弼。

    史思明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