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他们现在就得面对武汉的怒火,联盟也就破裂了。
只是在南军节节胜利的时候,回到青岛的林信义却又变得悠闲了起来,这让堀悌吉甚为不满,他于是向给自己放假钓鱼去的林信义提出了抗议道,“北洋的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个时候联合舰队难道不应当向武汉索取更多的权利吗?这可是我们应得的报酬。这个时候你给自己放假,这是对联合舰队的不负责任。”
林信义看着他摇着头说道:“在这一点上你就不如丰田了,你对于工作过于认真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松,这是相当不合适的。军队虽然是一部机器,但是控制它的人不能是机器的附庸,我们必须要时时的告诫自己,人创造机器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消灭人的生活。陆军就是搞不清这一点,所以把战争当成了军队存在的唯一意义,这就是他们会支持北洋和武汉开战的原因。”
堀悌吉不满的回道:“我可不是来听你讲大道理的,如果等武汉成功入主了北京之后,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没可能那么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同了,这可关系着联合舰队在南方战略中的地位问题,这也是你当初对联合舰队组建时提出的目标,你该不会忘记了吧。”
林信义只能无语的摇了摇头,然后对着他说道:“你觉得劳工党统一了中国之后,它们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堀悌吉不假思索的回道,“自然是收回一切失去的主权,我国不也是以此为目标而奋斗到今天的么。所以,我们才应该先和劳工党界定一下,那些是属于联合舰队的合法权利,那些才是属于中国的主权,不分清这一点,等劳工党获得了全国的统治权后,我们想要和他们谈判就艰难多了。”
林信义却还是摇着头道:“劳工党统一全国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地主阶级可以不管农民的死活,只要自己能够按时收到地租就好。但是劳工党的支持者是工人和农民,如果他们不能解决工人和农民的温饱问题,那么他们就没法维持政权。
而中国的发展问题只有工业化才能解决,中国的工业化又需要亚洲共同经济体,南方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稻米是中国工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所以,解放亚洲本身就是符合劳工党的执政理念的,不解放亚洲就无法建立亚洲共同市场,中国的工业化就会陷入原料和市场缺乏的麻烦。
因此,海军的南下战略不是控制联合舰队,而是支持亚洲联盟,只要亚洲联盟存在,那么亚洲经济共同体就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联盟的政治目标。
向中国索要联合舰队的权利,我认为是不必要的,因为除了联合舰队,中国并没有立刻就获得海上力量的方式。为了自身的利益,中国政府会主动的提出扩大联合舰队的权利,从而推动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建成,而打破列强在亚洲划分的势力范围,从而实现亚洲的共同市场,这就是联盟政治目标下的经济利益。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中国人的需要去主动提出要求?这么做的后果,除了让中国人增强了对我们的警惕心外,也会令亚洲各民族产生疑惑,究竟联合舰队是联盟的保护者,还是日本海军的分舰队?对于日本海军来说,维护联盟实际上已经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在这个利益下去争夺那些细节问题,属实是一种不必要的认真。”
堀悌吉思考了半天,也没能找到推翻这番理论的依据,毕竟联合舰队的组建正是依赖这套理念建立的。不过他还是强撑着说道:“可我们总不能就这么无所事事的看着吧?欧洲的局势如此紧张,东亚现在又开始了混乱,我们难道什么都不干吗?”
林信义转头看了看窗外的蓝天白云,微微叹了口气道:“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等待。你不会觉得陆军就会这么认输倒台吧。桂太郎这次出了这么多血,要是一无所获的下台,今后财阀还敢支持陆军吗?他们给北洋的贷款,很可能就变成烂账了。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关心的是国内问题,而不是中国及南洋的问题。”
堀悌吉被林信义的言论给惊吓到了,他颇为怀疑的说道:“北洋已经失败了,陆军现在连增师案都没通过,他们想要介入中国内战恐怕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国内舆论也开始转向,认为不应当干涉中国内战,否则只会让日本在华利益受损。桂首相难道还能强行发动战争吗?”
林信义思考了片刻后说道:“我不了解陆军会怎么做,但战争是解决桂太郎内阁一切麻烦的唯一办法。只有一场战争才能让陆军继续执政。当然,陆军的行动还是会受到其他政治势力牵制的,所以我也猜不到陆军到底会怎么办…”
陆军确实陷入了混乱之中,即便长期和长州派敌对的军中其他势力,这一次也不愿桂太郎就这么辞职下台,正如林信义所言,桂太郎这一次组阁实际上得罪了不少人,破坏了许多政治潜规则,如果他能够扩张陆军及财阀在大陆的利益,那么此时下台倒也不能算是完全的失败。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内战完全偏离了陆军在战前的预测,北洋军败的太快,以至于桂太郎都没能说服议会改变国策。由经济建设的国策转向对外扩张的军事国策,必然要让议会意识到扩张的军事能够比经济建设更能带来利益。
桂太郎赖以说服议员的基础,就是国内农民对于粮食价格不断降低的不满,此前日本农民通过粮食的价格不断升高才能交得起土地税,但是西园寺公望上台后解开了进口朝鲜大米的禁止令,一下就把大米的价格给打下去了,这就使得农民的收入开始入不敷出,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的农民数量再次壮大了起来。
千叶县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并开始了合作生产,在大米价格下降的基础上依然还是提升了收入,这一例子自然引起了其他地区农民要求土地改革的呼声,因为千叶县土地改革本身就是作为试点,既然已经成功就该向全国推广。
但是,千叶县土地改革的成功是建立在对脱产地主的强征土地上的,即便是那些在乡的小地主也依然在抱怨土地改革政策让自己的勤劳付之流水。也就是工业资本的入驻,强势镇压了千叶县的地主势力,使得他们的声音没法改变国策。
但是对于其他地区的地主们来说,千叶县的土地改革显然是激进的武断政策,因此议会中的地主代表们一直在设限防止千叶县的土地改革政策扩散到其他地区。资本家们在其他地区并没有什么重大利益,自然不会和这些地主代表们对抗,于是就形成了极为微妙的局势,议员们想要当选就会鼓吹推动土地改革,但是选上之后又食言维护了地主们的利益。
原本试图通过选票改变国策的农民,现在变得越来越暴力化,地主们自然倾向于陆军上台镇压这些攻击地主的农民。但是陆军也不能老是把农民当成敌人,毕竟陆军的主体都是农民出身的士兵,于是陆军只能提出发动大陆扩张作战,试图用大陆上的土地来分给那些无地的日本农民,从而缓和国内的社会矛盾。只是北洋失败的这么快,就让陆军有些不知所措了。
本章完
第794章
1914年11月15日,武汉华东方面军击溃安武军主力夺取了蚌埠,从而切断了第一军和第二军之间的铁路联系,在夺取南京和后撤之间犹豫不决的李纯得知消息后开始惊慌失措,他一边收拢部队,一边向徐州的冯国璋和北京的袁世凯求援,表示如果不能打通津浦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