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失去了占领青岛的欲望,要是北京都要被武汉占领了,第五师去攻打青岛岂不是等着战后被清算。
于此同时,原本还埋怨林信义不能顾及帝国利益的海军将领,在北洋第三军的快速失败后,也开始转向认同了维持联盟是有利于日本的观点。
山本权兵卫对桂太郎对华政策的批评,实际上就是觉得桂太郎可以下台了,陆军的大陆政策既然已经失败了,那么自然就该海军上台,毕竟海军主张的亚洲联盟保持了和武汉的良好关系,桂太郎下台后,日本的对华外交就可以立刻转向了。
本章完
第793章
堀悌吉作为林信义的主要副手,另一位是33期的丰田贞次郎,作为一个经常不管本职工作的联合舰队副参谋长,林信义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了两部分交给这两位副手,堀悌吉主要负责参谋和联合舰队的发展规划。
此次关于中国内战的联合舰队的立场问题,大方向是林信义决定,而具体实施则是堀悌吉。虽然他对于国内的含糊命令也感到恼火,海军省因为意见不同意,因此给联合舰队发给的命令极为含糊,既想要借助中国内战的机会捞取好处,又不想和武汉的关系完全破裂。
堀悌吉等年轻将校都认为,海军省的命令完全是自行矛盾的,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东北亚地区在清除了俄国和德国海上势力之后,其实能否获得大陆港口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因为没有海军的大陆国家是无法威胁日本海军的。
在无畏舰出现的今天,就算是中国统一了,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变出一支庞大的无畏舰舰队出来,就算是提出无畏舰概念的日本和意大利,在无畏舰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也还是远远落后于英国和德国的,因为工业技术和能力不足。
和日本相比,连海军体系都被打没了的中国,更加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起一支能够威胁日本海军的大舰队。因此这些年轻将校都是认同秋山和林信义的观点的,中国海军已经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相比之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反而更加需要日本海军的维护,这就使得日中联合出现了可能性。
而日本海军的南下战略除了自身的海上实力之外,也需要一个强大的陆上势力对东南亚地区进行施压,从而迫使欧洲列强不得不考虑和平交出权力。在1910年以前,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唯一独立的一个国家叫泰国,而泰国也依然被英法所逼迫割让领土,如果不是英法对德国的矛盾上升,需要英法做出协调,泰国实际上是要被英法所瓜分的。
所以,东南亚地区现在最大的矛盾是原居民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此时代表亚洲传统秩序的中日南下,反而是这些原居民从殖民者手中获得独立的契机。至于所谓的引入欧美势力以对抗中华秩序,这就是笑话了,传统的中华秩序可比19世纪的欧洲殖民秩序要温柔多了,有人拿二战后的冷战来描绘一战前的民族主义浪潮,也是令人啼笑皆非,这历史估计是生理卫生老师教的。
即便在林信义之前,日本陆海军的对外扩张政策也是建立在恢复中华秩序的理论基础上的,甲午战争中朝鲜的开化派就是要从满清的统治下独立,才会选择了和日本合作,因为朝鲜人始终都不认同满清入关后代表了新的中华秩序。
朝鲜的上层打着尊明的旗帜维持了明亡后近三百年的统治,并不是李朝的统治深入人心,而是尊明思想弥补了李朝在两次倭乱、两次胡乱丢掉的威信,假如不尊明的话,李朝实际上已经没法统治下去了,他们正是靠着尊明来表明自己还是残存的中华秩序,所以才得到了统治的合法性,试图变革朝鲜制度的王子被李王毒杀也就是必然,因为效仿清朝改革就等于是抹杀了李朝最后的统治合法性。
所以在明亡后的二百多年中,李朝的上层成了彻底的保守派,任何改革都被视为胡人对中华秩序的改变,在此种情况下,李朝自然就成了一具僵尸,因为所有的传统都是对胡人秩序的抵抗,放弃传统就是放弃中华而入蛮夷。
开化派借助日本开国攘夷一事获得了启发,认为可以学习西方科技让朝鲜从满清体系下独立出来,从而打破了保守派代表中华秩序,改革派代表胡化政策的怪圈。宗方小太郎为日本军队发布的对中国人的布告,正是打着恢复中华秩序的大义。
只不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日本的资本主义没法恢复中华秩序,只能使日本成为新列强,而陆军的大陆政策也迅速的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恢复中华秩序的声音就开始逐渐衰落下去了。
但日本人在甲午战争中已经意识到了,煽动原居民民族主义来协助扩张政策的好处。亚洲同盟、东亚合邦论,正是日本人试图建立新的以日本为中心的中华秩序的理论,只不过日本的帝国主义难以和这些新中华秩序进行缝合,毕竟用一个黄种人的帝国去取代白种人的帝国压迫自己,对于被殖民的民族来说到底有啥可欢迎的。
朝鲜开化派从改革派变成了卖国贼,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人民面前暴露嘴脸带来的后果。原本被朝鲜民众视为腐败无能的李朝,再一次变成了朝鲜民族的精神象征,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荒诞的喜剧。
而林信义提出并建立了亚洲联盟之后,其亚洲经济共同体的理念取代了传统的殖民经济体系,才算是奠定了亚洲联盟的政治基础。海军中的自由派和革新派开始转向联盟主义,帝国主义思想在海军中开始衰退。
并不是说堀悌吉这些海军军官们没有帝国思想的基础,而是作为海军的一员,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对手是列强海军,而不是落后的农业国的近海防御,毕竟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航海大发现的时代,而是列强争夺世界的时代,海军的对手不是被殖民的民族的抵抗,而是争夺殖民地的列强。
相比之下,陆军就封闭多了,反正列强够得到东亚的也就是俄国,只要能够战胜俄国,那么陆军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数量来堆死列强派到东亚的陆军,至于海上防御则是海军的事和陆军无关。因此陆军中的帝国思想最为严重,在他们眼中看不到列强的威胁,只有大英帝国征服世界的壮举。
不过陆军的这种幻想主义对于已经找到正确道路的海军军官们来说自然是没啥吸引力的,所以海军省下发的命令并没有得到舰队军官的认同,而林信义顶住了海军省的命令,不仅没有试图协助北洋夺取青岛,还联合了德国人说服北洋军通过谈判来解决煽动问题。
劳工党在山东的实力远不及北洋,特别是在北洋主力南下后,劳工党在山东就变成了孤子,虽然打起来不一定会失去青岛,但是山东地区的建设肯定是大受影响的。德国资本自然不愿意山东爆发战争,他们是直接的利益受害者,因此在林信义的联合下,就向北洋军施压,要求和平解决山东的统治权问题。
北洋军自然没法忽略德日两方给出的压力,虽然日本方面的态度有些奇怪,陆军和外交官支持北洋南下,而海军却和德国人一起反对北洋武力夺取青岛。不过,随着北洋第三军的失败,这点疑惑也就不成问题了,整个南征计划都失败了,还打什么山东战役。
而对于林信义的决定有些担忧的海军军官,随着南北两军的对战情况的急剧变化,也深切的佩服林信义的决断,要是按照海军省的命令去协助北洋控制青岛和控制长江航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