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帝国时代:从大秦太子到万国大帝最新章节 >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扶苏亲自出题!广纳宋..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扶苏亲自出题!广纳宋..(第1页/共2页)

    第226章 扶苏亲自出题!广纳宋国人才!

    扶苏想要开设科举制度的原因有三。

    第一点是因为秦国现在武德充沛,武将方面的人才并不缺,但是在治国和管理各个地区的文臣却很稀缺。

    第二点是因为刚刚收下了燕云十六州这么大的土地,也刚好可以趁机招揽这些地区里的宋国人才,吸收为己用。

    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虽然不久前还是宋人,但现在已经算秦人了。

    只要能将他们吸收入秦国朝堂,那就不必担心他们会叛变,说到底还是一个风骨问题。

    一名宋国官员在被秦国打下来的疆土里为官,重新叛秦投宋是一种风骨。

    但没有宋国官职在身的宋人在接受了秦国朝廷授予的官职后再去背叛秦国,那便是令人不齿!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就是这个道理。

    而开设科举制度的第三点原因,目的在于发展秦国的教育、兴盛文教。

    扶苏已经做好了同步开设官学、从其他国家引进教育人才的准备了。

    教育百姓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但百姓一直无知,秦国就一直摆脱不了其他国家对秦国“秦蛮子”的蔑称。

    “这次开设科举要在全境内大肆宣传,包括燕云十六州那边,务必要让所有百姓士子都知道这件事。”“同时关于开办官学一事,孤也会详细做出一份计划,过两日后便能完成。”“至于时间便和唐宋那边的规矩一样,定在三月十五吧。”扶苏最终做出了决断,吩咐道。

    卫鞅等众臣闻言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纷纷领命。

    扶苏将开设科举、兴办官学的决定向赢政那边报备了一下后,赢政并没有对此过多过问,直接同意了下来。

    而扶苏在做出一系列准备后,便开始为科举一事造势,然后在官府的大肆宣传下,这个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大秦。

    科举制度在其他国家早已存在,但大秦因为国情的缘故,一直都没有涉足。

    现在终于开设科举,影响自然极大。

    不少秦国国内的士子都对此感到极为兴奋,一个个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以往秦国士子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唯有成为大臣或者王子的门客幕僚,找机会被举荐入朝,然后才能施展才学。

    军功爵制实在是不适合他们这些文人士子,科举才是最适合他们的途径!

    扶苏此举无疑为士子开龙门!

    这个消息一出,扶苏原本就高涨的声望再次暴涨,满朝上下都在热议。

    这次科举面对的不仅仅是秦国国内,还有燕云十六州那边的原宋国士子。

    相比较于秦国国内士子的激动心情,燕云十六州那边的反应较为平淡。

    宋国本来就有科举制度。

    而且和武德充沛的秦国相比是另一个极端,宋国的文风极盛、文人地位很高。

    所以听到秦国也开设科举,燕云士子们没有太激动,但也感到有些讶异。

    因为秦国在中原各国眼中就是莽夫的国度,现在连莽夫也拿起书卷穿上儒服念之乎者也了,怎能不让人惊异?

    而惊异之余,也有不少人心动了。

    宋国的文风盛行,每次科举都是强者如云,各路神仙都跑出来了、竞争极大。

    但现在秦国也同样开设科举,去秦国和秦国士子竞争,总比在宋国那边好吧?

    更何况现在燕云十六州已经是秦国的疆土,他们也无法再去宋国进行科举。

    因而不少燕云士子都在考虑要不要去咸阳那边试一试,考取秦国的功名、去秦国朝中为官。

    秦国开设科举制度虽然要仿照唐宋,但扶苏准备在分科这方面做出些改变。

    现在唐宋那边分为墨义、策问、诗赋、经义这几门,扶苏并不打算让大秦的科举制度也和唐宋一样。

    在忙活了一个多月之后,扶苏制定了一份全新科考计划,并亲自出了考题。

    然后他将初步制定好的计划以及考卷拿给了张仪、卫鞅等人审阅。“这是殿下亲自出的考题。]?”

    望着摆在自己眼前的一叠纸张,张仪的语气中充满的吃惊,但更多的是好奇。

    而一旁的卫鞅则早已拿过一份卷子到手里进行观摩了,而只是看了几眼之后,眼神顿时变得有些古怪了起来。

    李斯等人见到卫鞅的反应后,也纷纷拿起这份考卷查看。

    然后他们的脸色都变得十分古怪。

    这段时间内他们也在考虑制定考卷的事情,为此多方搜集消息,打听唐宋两国历届科举的考题。

    但是扶苏所拟定的这份考卷,完全不同于他们以往所看见的任何一份考卷!

    实在是太古怪了!

    首先是分科,扶苏将这次科考分为《刑律》、《数算》、《工冶》、《兵法》等四个大类,而命题则采用得分制,每一题都有固定的分数,总分一百分。

    这些题目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就拿《刑律》开头第一题来说,就很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一题:一个暴风雨的夜里,有一名凶徒闯入一户人家抢掠,被主人发现后仓皇逃离。

    那户主人带着乡邻连夜冒雨前往追捕,追到在城内一处破庙,发现嫌疑犯三名,一个粗鲁的壮汉,一个居无定所的无赖,还有一名云游僧人。

    三人的衣衫皆未曾被雨水打湿。由于不能判定窃贼是何人,众人便将三人扭送官府,然而县令一眼就看出真正人犯。试问:窃贼为谁?

    “这……”

    李斯张着嘴,目瞪口呆。

    哪怕是他自诩才智十分不烦,也看不懂这道题目。

    这是什么题目?考题中那名县令怎么就一眼看穿了人犯了?

    那名县令简直就是神断啊!

    苏秦沉吟片刻后,有些不确定地开口说道:“应该是无赖吧,市井之徒行凶抢劫的嫌疑最大。”

    而扶苏闻言只是笑而不语。

    “是云游僧。”

    这时候卫鞅冷淡的面孔上闪过一丝异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