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帝国时代:从大秦太子到万国大帝最新章节 >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扶苏亲自出题!广纳宋..

正文 第九十三章 扶苏亲自出题!广纳宋..(第2页/共2页)

色,开口说道。

    “云游僧是假扮的,打湿的衣衫可以换,但是头发却不容易干,他定是将头发削去了。

    因为题中所言当夜暴雨,所追捕的抢劫者肯定也是浑身湿漉。“

    卫鞅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一遍。

    而听他解释完后,众人方才恍然大悟,然后便是觉得尴尬。

    然而这还只是第一-题罢了,后面的题目更加凶残。

    如第二题:某男子的母亲过世了,在丧礼上,他看到一位前来吊念的女子,对其一见倾心。于是丧礼后,男子将亲姐杀死,试问:动机为何?

    这简直是莫名其妙的问题!

    还有又如《数算》类里的题目:一户家庭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男孩,问另外一个也是男孩的几率。

    一个人花八两买了一头猪,九两卖掉,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十两又买回来了,十一两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钱?

    而《兵法》的题目,直接在纸上画了一张地图,要求考子结合地图上的地貌,率领若干的兵卒攻克一座山寨,要求写出具体的过程。

    《工冶》的题目与此类似,比如有一题也在题目下画了一张地图,主题是挖掘河渠灌溉村田。

    其中,题目出现了两种劳力,村民以及“雇工”,两者的区别在于,村民免费但是挖掘的效率不高,而雇工虽然需要每日给予工钱但效率是村民的两倍。

    最后,题目要求考子以最快最省钱(要求在限期内)、最合理三个方针下,在规定日期时限内,分别计算出村民与雇工的数量,以及花费情况。

    诸如此类的题目简直五花八门。

    彼此之间看上去丝毫都不着干系,令人根本摸不着头脑。

    纵使李斯张仪等人都是智谋超绝的人物,也被这份试卷里的题目给搞晕了。“殿下……这份试卷,实在是………”

    张仪满头大汗,说不出话。

    他刚刚在心里试着答了一份这卷子,最后发现居然连五十分都拿不到!而苏秦则是满脸忧色,对扶苏拱手说道:“殿下,恕臣直言。”

    “若是用这份试卷所考校士子,恐怕选出的尽是一些有小聪明之人,真正的国之大才根本难以选出。”他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他们看来这些题目再怎么奇怪,也只是旁门左道而已。“殿下心中应该对此早有考校。”

    只有卫鞅丝毫不担心,抬头看向了扶苏说道,神色镇定自若。“还是商君知孤。”

    果不其然,扶苏闻言微微一笑,然后才开始向众人解释他这么设题的用意。“选才这一点,孤自然有所考虑。”

    “这里的每一份试卷都对应一项科目,也是我大秦以后开办官学后,用来教导学子的科目。”“、~另外试卷分为甲、乙两卷。”

    “一份是《尚书》、《礼记》、《周易》、《策论》的综合科目,是仿照唐宋那边的考题草拟的甲卷,孤今天没有拿过来。”

    “而孤拟定的这份则是乙卷,主要挑选有特殊才能的人,即便甲卷成绩不理想,也能根据他们乙卷的成绩推送到其他相应的官职上去。”

    “甲乙两卷的成绩相互独立,分设两榜,士子选其中一份试卷作答即可。”扶苏的一席话,让众人颇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计策!”

    而李斯更是忍不住拍案叫绝!

    “甲卷可筛选治国大才,而乙卷则是可以挑选实干的人才!”

    “士子或许没有治国之能,但是谁又敢肯定他们在刑律、兵法、工冶、数算这方面没天赋呢?”“太子殿下此举,是真正做到了使贤才不遗于野、全部都一网打尽!”在场的众人谁都不是愚蠢之辈。

    李斯的这番话将他们给全部点醒了。

    是啊,世间上的人才何其之多,通过当下的科考方法,真的能将所有人才给全部筛选出来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有人可能在读书一途没有他人出色,但是他或许就在刑律一途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

    若是这般足以堪当一方县官、治一方太平的人才因为不擅读书而被筛选下去了,那会是多么可惜?

    扶苏甲乙两份试卷、增设这四大科目的举措,则尽可能地杜绝了这一缺点,避免人才流失!

    想明白后,众臣等人简直对扶苏佩服无比,便是卫鞅的心中也颇为惊叹。

    没错,只要是乙卷成绩足够出色,就可以直接将他们安排到岗位上里去任职。

    或者直接出任地(赵诺的)方县官!

    这不正是秦国急缺的实干人才吗?

    扶苏看着激动的众人,心中一叹。

    但其实他们没有猜到他这么做的另外一个目的。

    他要是不增设几门科目的话,单论尚书、礼记、策论这些,有几个秦国士子能比得过燕云十六州那边的士子?

    宋国文风盛行,他们那边的士子饱读诗书,对考试更是擅长不过。

    对他们而言熟读四书五经就跟秦国武夫弓马娴熟一样,是再基础不过的事情,有什么难的?

    所以他增设这几道科目,实际上是照顾秦国的士子,让他们不至于输的太难看了,至少能通过乙卷筛选出一些人才。

    其实说实话,他开设这次科举大部分是冲着燕云那边的人才去的,更是为了加速燕云十六州和秦国相互融合!

    因为只有让燕云那边的士子们入秦国为官,燕云十六州才能真正融入秦国!

    他为此可谓是用心良苦。

    收起这些思绪后,扶苏继续对他们说道:“各位看看这几份考卷还有没有纸漏或者不足之处。”

    “如果没有,那这次科考的乙卷就定下来了,甲卷那边再慢慢审定不迟。”

    众臣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或者说他们找不到不足之处可提。

    扶苏制定的计划很完美,各方面都考虑得十分周到,没有任何缺点驴。

    如果硬是要说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不知道那些士子能不能考过这份艰难程度逆天的乙卷。

    和众臣确认无误后,扶苏便让卫鞅负责印造、封存这一份乙卷,为不久之后的开春春闱做准备。

    (求月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