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32节(第2页/共5页)

的,反而是乌萨斯帝国内部的其他政党、结社和地下组织。社会革命党、宪法党、社会党、革命联盟、联邦革命党等反政府党派纷纷发觉眼前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虽然一度与整合运动的关系闹得很僵,但大家毕竟有着毋庸置疑的共同敌人。

    虽然没有联系整合运动,各党派还是根据自身条件,不遗余力地采取集会示威、游行、罢工、罢课、暗杀、扰乱军队调动等方式开展行动。革命家们散会没多久,各种革命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切尔诺伯格甚至整个帝国占领区出现。游行示威,罢工声援;军工生产和运输大批停摆,许多该调往前线的部队不得不原地转为去弹压当地罢工和游行;在部分偏远地区,每天都会发生数十起针对政府官员的暗杀事件,当地征兆的士兵也拒绝向前线开拔。

    一时间烽火遍地,乌萨斯帝国的军警宪特们焦头烂额。换做平时,这种事情可以拿来当笑话看,奥克拉纳的大爷们甚至巴不得那些个不服皇恩的叛逆这么干,正好抓个现行。不管那些组织的口号和主张有多么正当,“通敌”的罪名压下来绝对能让这些叛逆成为过街老鼠,再也招募不到新成员。

    可如今是战时,连圣骏堡都开始实施配给制,民众开始承受物资匮乏之苦的战时。战局僵持不下,更多年轻人被征召,大量的伤兵和棺材从火车站转运至各地,物价腾飞,工作时间延长,工资冻结……民众已经对战争失去了兴趣,他们现在只想着恢复有稳定收入和物资供应的生活。离经叛道的口号和主张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各种曾被视为大逆不道和异端邪说的玩意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本来就已经发生过“切尔诺伯格无限制格斗大赛”、“圣骏堡骑马与砍杀”。现在又逢新败。一个处理不当......想到这里,乌萨斯帝国贵族体系中最顶尖的人物也不寒而栗了。

    这种思想让切尔诺伯格在解决内部矛盾时的表现堪称精神分裂。举旗不定的政府和鱼龙混杂的市民,一起上演了一出好戏。着实让正忙着准备辅助大军攻城的整合运动地下组织看了热闹。

    也让不少人忘了坦克装甲车数量多达四位数的切尔诺伯格方面军在连续消灭两个乌萨斯集团军后,甚至还保持着完整的战斗力,继续向切尔诺伯格城的方向发展进攻。

   
    第四十五章 渗透

    从这天之后,切尔诺伯格进入了一种微妙的处境:并不安宁,但还没有彻底崩盘。

    “红脑壳已经冲到这儿来了”的谣言三天一起,五天一次。但红脑壳们的坦克到底没有出现在地平线上。这对切尔诺伯格与第三集团军而言当然是好事,能为他们的备战争取时间。但率先出事的却是城里——

    前面说过,随着前线的惨败,切尔诺伯格城内各路“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开始重新活跃,精准捕捉薄弱点,积极响应新需求,努力把造反事业推向新高潮。以切尔诺伯格的又一度混乱为标志,在有政治诉求的革命党、处于地下的工会组织、鱼龙混杂的黑帮势力和想啥来啥的流氓无产者共同作用下,切尔诺伯格一度进入了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

    切尔诺伯格的帝国官方对于这些问题举棋不定:一方面他们不太敢下狠手,理由已经在前面叙述过,另一方面他们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连到底是据城防守还是主动出击都没有吵出个方案。

    理论上讲,军事问题当然是由第三集团军以及更上面的总参谋部负责,但乌萨斯帝国的事实大家都明白:第三集团军与切尔诺伯格这座全乌萨斯帝国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城市深度绑定。切尔诺伯格的工商业新兴贵族,以及他们的代表市长鲍里斯侯爵极度反对据城守卫,担心战火会把整个切尔诺伯格彻底砸碎。

    这可不是什么为了造出战争宣称,纵容自己操纵的恐怖组织洗劫城市之类的闹剧,还能让第三集团军的大批官兵换上白风衣白面具混进去待命而发。整整两个集团军一个星期不到便灰飞烟灭,军人们只想用“不可名状”来形容他们眼中的赤色分子们。在猛烈的争吵过后,大家唯一的共识就是立刻求援。

    然后听到了更坏的消息:

    在第聂伯河方向,早在柏林计划开始之初,保民军圣骏堡方面军就主动发起反击。面对兵力密集的五个乌萨斯主力集团军,保民军坦克和机步师的猛烈突击也让乌萨斯帝国的战线险些崩溃。但这里毕竟有乌萨斯帝国最为精锐的五个集团军,实力相当雄厚,圣骏堡方面军想要一口气突破他们的防线打到圣骏堡去是很不现实的。第聂伯河流域的攻势持续了三天后便主动停止了。思前想后,帝国军西南战线决定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