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所处的小房间,是御花园的“绛雪轩”。轩是一种敞朗通透的小厅,多为半开敞式,绛雪轩前临海棠树,后面有个小池塘,屋檐的雨水滑落,叮叮咚咚,显得格外的雅致。轩内没有太监,也没有宫女,只有帝辅二人。
...
辽南城内,风雪未止,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名百姓匆匆而过。城内虽未遭战火,但连年战乱,早已让百姓心生畏惧。官田将立于城头,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辽东方向,心中思绪万千。
“大人。”李参军快步走来,神色凝重,“辽北急报,蒙古骑兵已开始集结,极有可能于近日南下。”
官田将眉头微皱:“林丹汗果然按捺不住了。”
“是。”李参军点头,“据斥候回报,蒙古军已与建奴残部汇合,兵力不下三万,若他们联合南下,辽东恐难抵挡。”
官田将沉思片刻,随即下令:“传我军令,立即派遣密探前往蒙古,查清敌军动向。同时,急报沈将军,命其加强辽东西部防线,防止敌军绕道。”
“是!”李参军抱拳应命,转身离去。
官田将望着风雪中隐约可见的辽东山脉,心中隐隐作痛。他知道,辽东战事虽暂告一段落,但真正的敌人,才刚刚开始蠢蠢欲动。
……
辽东前线,赫图阿拉城外。
沈寿岳站在高处,望着远方辽东山脉,神色凝重。他虽已击溃建奴主力,但阿济格、多铎仍未现身,让他心中始终不安。
“将军。”副将策马而来,“辽南急报,林丹汗已与建奴残部达成协议,即将出兵辽东。”
沈寿岳闻言,神色不变,沉声道:“果然如此。”
他随即下令:“传我军令,各营主将即刻前来议事。同时,加派斥候,密切监视敌军动向。”
“是!”副将抱拳应命,转身离去。
沈寿岳望着远方,心中隐隐生出一丝不安。他虽击溃了建奴主力,但真正的大敌,或许才刚刚开始蠢蠢欲动。
……
辽南城内,官田将正召集辽南诸将议事。
“诸位。”他目光扫过众人,“如今辽东战事未稳,建奴残部极有可能与蒙古联合反扑。我意加强辽北防线,以防敌军突袭。”
“大人。”一名将领起身道,“辽南兵力本就不足,若再分兵辽北,恐怕辽南防务将更加空虚。”
“我明白。”官田将淡淡一笑,“但辽北若失,辽南亦难保。诸位皆知,辽北乃辽南屏障,若敌军从辽北南下,辽南将无险可守。”
另一名将领皱眉道:“可若敌军从辽东正面进攻,我军岂非两面受敌?”
“正因如此,我已下令加强辽东西侧防线,并派遣密探前往蒙古,监视林丹汗动向。”官田将缓缓道,“如今,我军虽处劣势,但只要部署得当,未必不能守。”
众将沉默片刻,最终纷纷抱拳:“属下愿听大人调遣!”
官田将微微颔首:“很好。即日起,辽南各营加强戒备,严防敌军突袭。同时,调拨五百精兵前往辽北,协助沈将军稳定局势。”
“是!”诸将齐声应命。
……
数日后,辽北前线。
五百辽南精兵在陈大勇率领下抵达辽东西侧防线,与沈寿岳部汇合。
“沈将军。”陈大勇抱拳,“辽南官大人命属下率五百精兵前来支援,还请将军调遣。”
沈寿岳上前一步,拱手道:“多谢官大人厚爱,辽东战事未稳,正需援军。”
他随即下令:“陈将军率部驻守辽北关隘,严密监视敌军动向。若发现敌军踪迹,即刻回报。”
陈大勇抱拳应命:“属下遵命!”
沈寿岳望着陈大勇离去的背影,心中稍安。他深知,若无辽南支援,辽东战线恐难支撑太久。
然而,就在他下令加强辽北防务的同时,千里之外的蒙古草原上,一场阴谋正悄然酝酿。
……
察哈尔王帐,灯火通明。
阿济格、多铎二人身披风雪,跪于林丹汗面前。
“林丹汗。”阿济格抬起头,目光阴冷,“建奴虽败,但未亡。若蒙汗愿与我等联手,共击辽东,待我等夺回辽东后,必以黄金万两、良马千匹相赠。”
林丹汗沉吟不语。
多铎上前一步,低声道:“林丹汗,你我皆知,大明虽强,但内忧外患不断。若此时出兵辽东,趁其立足未稳,必可大获全胜。届时,辽东之地,可与蒙古共享。”
林丹汗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却仍未表态。
阿济格继续道:“林丹汗,你曾败于大明之手,此仇未报。如今,正是雪耻之时。”
林丹汗终于开口:“若我出兵,你们能给我什么保证?”
阿济格取出一枚金印,递上:“此乃建奴国印,若林丹汗助我等夺回辽东,此印即归蒙汗所有。”
林丹汗接过金印,目光闪烁,最终缓缓点头:“好,我答应你们。”
……
辽南城头,风雪依旧。
官田将立于城楼之上,望着远方,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寒意。
“大人。”李参军快步走来,“辽北急报,林丹汗已与建奴残部达成协议,即将出兵辽东。”
官田将神色不变,缓缓道:“果然如此。”
他沉声道:“传我军令,立即加派斥候,密切监视蒙古动向。同时,派遣信使前往京师,请求朝廷增援辽东。”
“是!”李参军抱拳应命。
风雪中,辽南城外的明军士气高昂,却不知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
京师,紫禁城。
崇祯皇帝端坐于乾清宫中,手中拿着辽南急报,神色凝重。
“辽东战事未平,蒙古竟又蠢蠢欲动?”他低声喃喃,随即沉声道,“传兵部尚书陈新甲、兵部侍郎王永吉入宫议事。”
“是!”太监应命而去。
片刻后,陈新甲、王永吉二人入殿,跪地参拜。
“臣陈新甲叩见陛下。”
“臣王永吉叩见陛下。”
崇祯皇帝抬眼望向二人,沉声道:“辽东战事未稳,蒙古与建奴联合,欲反扑辽东。朕欲增兵辽东,二卿以为如何?”
陈新甲沉吟片刻,道:“陛下,辽东战事连年,耗费巨大,若再增兵,恐怕国库难以支撑。”
王永吉则道:“陛下,辽东乃大明边疆重地,若失,则京师危矣。臣以为,应立即增兵辽东,以防敌军南下。”
崇祯皇帝沉思良久,最终缓缓道:“传朕旨意,命兵部立即调拨三万援军,前往辽东,协助沈寿岳、官田将稳固防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