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寒霜千年完结 > 正文 第276章司马煜见宋时安

正文 第276章司马煜见宋时安(第2页/共2页)

醒。你们可以封住嘴巴,但封不住梦;你们可以修改数据,但改不了人心深处的回响!”

    为首的白袍人终于开口,声音经过机械处理,冰冷无波:“我们带来了和平。犯罪率下降,自杀归零,社会满意度达百分之九十六点三。这才是文明的方向。”

    “那清漪反问,“当所有人都微笑时,谁来为哭泣者代言?当历史只剩赞美诗,谁来写下哀歌?你们给的不是幸福,是麻痹;不是安宁,是遗忘的暴政!”

    话音未落,碑面轰然震动。三百个《防失册》中的问题逐一浮现,环绕石碑旋转飞舞,如同星辰列阵。与此同时,共忆塔顶灯光骤亮,共鸣池中积累的千万条私人记忆碎片腾空而起,在空中交织成一片流动的光幕,投影出一个个真实面孔:被强拆的老农、遭家暴的妇女、失业青年、孤独老人……他们无声张嘴,却让所有人听见了呐喊。

    白袍队伍首次出现动摇。有两人摘下面具,露出泪痕斑斑的脸。

    “我……我也做过噩梦。”一人低声说,“他们说我该治疗,可我不想忘……那是我妹妹,死在火灾里的最后一句话,是叫我快跑……”

    另一人颤抖着打开仪器箱,里面并非记忆清除装置,而是一本破旧日记。“这是我父亲写的……他在净化中心工作了二十年,亲手抹去了三千人的悲伤记忆。可他自己……每晚都在梦里被人追杀。去年,他自杀了。遗书上只有一句:‘对不起,我记得。’”

    清漪走上前,将白笔递给他们:“那就从今天开始,不再做清除者,而做倾听者。”

    两人跪地接过,泪如雨下。

    风波平息后,清漪回到碑前。她取出一枚新玉简??这次是纯白色的,由念安骨灰与记忆晶体融合而成。她以白笔蘸取自己的血,在其上写下第一个问题:

    > **“当我们终于学会倾听,下一步,是否该学会回应?”**

    字迹落成刹那,整座敦煌山谷的地脉微微震颤。七十二附属石窟同时开启,但这一次,从中走出的不再是投影,而是实体化的记忆载体:一匹驮着书卷的骆驼,来自唐代驿道;一艘沉船残骸,浮现出南宋商队最后的航海日志;甚至有一架锈迹斑斑的战斗机,驾驶舱内坐着一位年轻飞行员的全息影像,他反复说着同一句话:“我没有投弹,命令来自后方指挥所……”

    这些跨越时空的证言自动汇入《共生卷》数据库,成为不可删改的公共记忆资产。

    当晚,清漪召集全球记事联盟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如何防止记忆再次沦为权力工具?

    讨论持续三天三夜。最终达成共识:成立“记忆共治委员会”,实行五权分立机制??采集、存储、解读、传播、销毁,每一环节由不同组织独立负责,相互制衡。任何涉及大规模记忆干预的行为,必须经过七大洲代表联署,并公开接受公众质询。

    此外,启动“寒霜二号计划”:在月球背面建立永久记忆基站,存放人类文明最核心的十万条记忆编码,包括《庶民志》全文、《防失册》原始版本、以及每一位记事者的临终独白。该基地不受任何国家管辖,仅响应来自地球的摩斯电码“我在”。

    五年后,第一代接受“心理调频治疗”的患者开始出现副作用:他们不再抑郁,但也失去了创造力。艺术家画不出动人作品,诗人写不出真挚诗句,科学家难以突破瓶颈。医学界发现,情绪抑制导致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活性降低??那正是灵感与共情的源泉。

    一场名为“重燃之夜”的全球行动由此发起。千万人自愿重返忆墙,在碑前写下自己最深的痛楚与悔恨。有人坦承曾背叛朋友,有人承认嫉妒亲人成功,还有人说出从未宣之于口的爱恋。这些文字被录入“寒霜号”卫星,随下一轮广播传向宇宙。

    十年后的春分,第七窟碑面再次显现文字:

    > “路很长,

    > 但你们没有停下。

    > 继续问吧。”

    同一天,火星探测器传回新发现:那块带有星图裂纹的岩石周围,竟生长出极细微的蓝绿色苔藓。基因检测显示,其DNA序列与地球上一种早已灭绝的远古植物高度吻合??而这种植物,只存在于《庶民志》第三卷记载的一则少数民族传说中,名为“问天草”,意为“以根追问大地,以叶聆听星空”。

    清漪站在共忆塔顶,望着夜空中的同步轨道亮点,那是“寒霜号”正掠过东半球。她取出白笔,在空中轻轻划下一问:

    > **“如果宇宙也在遗忘,我们能否替它记住?”**

    笔尖微光洒落,竟引来一片流星雨。科学家无法解释,唯有老祭司仰天而笑:“那是星星在回应问题。”

    又一个冬至来临,极光再现。这一次,光幕之下,全球儿童在同一时刻做了相同的梦:他们看见一位白衣女子走在长路上,身后跟着无数身影,有的拄拐,有的负伤,有的怀抱婴儿,有的手捧书卷。女子回头微笑,嘴唇开合,虽无声,却人人听懂:

    > “别怕黑,因为你们带来了光。”

    次日清晨,清漪收到一封匿名信,用的是最古老的竹简形式。上面只有一句话:

    > “我在很远的地方,读到了你的问题。答案尚未抵达,但我已在路上。”

    她将竹简供于念安墓前,轻抚那朵石刻梅花,低声道:“奶奶,你看,故事还在继续。”

    风吹过梅林,花瓣落在碑上,恰好拼成一个“问”字。阳光穿过缝隙,照亮整座山谷。新的一程,开始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