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寒霜千年完结 > 正文 第263章盛安大乱

正文 第263章盛安大乱(第2页/共2页)

光明。

    “哥……”他嘶声开口,气息微弱,“你终于……来找我了。”

    沈昭跪倒在地,握住他的手:“你是谁?你怎么会在这里?他们为什么说你死了?”

    青年艰难喘息:“我没死……我是被换出去的……真正的太子,在宫变前就被调包……李嬷嬷用她的儿子替我赴死……而我……被宋时安囚禁于此,用药控制心智,逼我说出宫中秘事……后来……他们怕我泄露真相,便将我沉入井底,以机关锁魂阵镇压……唯有血脉至亲携母信物前来,方可唤醒……”

    众人闻言无不骇然。

    素娥怒道:“宋贼早已伏诛,谁还能维持这阵法十余年?”

    青年苦笑:“阵法靠的不是人力……而是怨念。井底埋着三百具冤魂,全是当年宫变中被灭口的宫人、侍卫、太医……他们的恨意供养着结界……我……我只是钥匙。”

    沈昭泪如雨下。他终于明白,为何母亲要在信中叮嘱“岭南梅岭寺后山古井”,为何血书、凤簪、金锁缺一不可??这不是简单的藏宝图,而是一场跨越生死的救赎仪式。

    他抱着青年返回寺院,命太医全力施救。经诊断,此人确为先天双胞胎中的兄长,体质虚弱,经脉受损,常年服用一种名为“忘忧散”的毒药,致记忆混乱、神志不清。但经过三日调养,意识渐趋清明。

    第五日,青年首次能坐起说话。他自称沈念,清晰回忆起幼时在东宫读书、与父皇对弈、母妃为其梳头的情景。他还提到一件秘事:景和帝晚年察觉宋时安权势过盛,密令李妃若有一日国难临头,可启用“双星计划”??即让两位皇子分别隐匿,一人公开继位,另一人暗中积蓄力量,互为犄角,以防朝纲崩塌。

    “父皇说……单龙易折,双星难灭。”沈念望着沈昭,“所以,你不是冒牌货,我也不是。我们都是真的。只是命运让我们走上了不同的路。”

    沈昭握紧他的手:“从今往后,我们一起走。”

    消息传回京城,举国震动。百姓奔走相告:“寒霜千年,双星重聚!”街头巷尾再起新谣:“一母生双龙,共照九州同。昔日烽烟起,今朝山河宁。”

    然而,朝中大臣反应各异。老臣周廷章涕泪横流,伏地请罪,言当年误信太子夭折之说,未能尽忠守护;年轻御史却联名上奏,称“一日二主,国本动摇”,请求明确储君之位,以免日后争端。

    更令人不安的是,北狄使者突然改变态度,声称愿无条件撤军,并请求派遣使团参加即将举行的“辨真盟誓”。沈昭深知其中必有诈,但仍允其所请??他要借这场仪式,彻底终结关于正统的纷争。

    三月初三,吉日良辰。梅岭寺前设坛祭天,黄土铺地,青铜鼎焚香,南北两国使节齐聚,百姓围观十里。坛中央立一面铜镜,据传为前朝镇国之宝,能照见人心真伪。

    仪式开始,沈昭与沈念并肩而立,皆着明黄龙袍,容貌相似,气势迥异。一人沉稳威严,一人清瘦孤寂。

    主祭官高声宣读誓词:“今日两国共鉴,若有欺世盗名者,天地共戮,宗庙不容!”

    随后,二人依次步入镜前。

    沈昭站定,镜中映出其容颜,清晰无比。

    轮到沈念时,铜镜忽然剧烈震颤,镜面浮现层层波纹,竟显现出两个画面:一边是幼年沈念被李嬷嬷抱走,藏入地道;另一边则是沈昭在火海中被宫女救出,送往南方。最终,两幅影像交融,化作一句古篆:“真者不独存,伪者亦非虚。双魂承一脉,共续大胤基。”

    全场寂静。

    北狄使者脸色大变,仓皇后退。他们带来的所谓“伪太子”,不过是找来的替身,根本无法通过铜镜考验。而眼前这对兄弟,竟都被天地认可!

    使者当场跪倒,递交国书:“我国可汗误听谗言,妄图挑拨,实乃大罪。今见天命昭彰,愿永结盟好,岁岁朝贡,永不犯边。”

    沈昭扶起使者,朗声道:“和不在力屈,而在心服。今日之盟,不止为两国安宁,更为告诉天下人??真相或许会被掩埋,但永远不会消失。”

    仪式结束后,沈念拒绝入住皇宫。他对沈昭说:“我已经习惯了黑暗。阳光太刺眼,人群太喧嚣。让我留在这里吧,守着这口井,也守着那些没能活下来的亡魂。”

    沈昭没有强求。他在寺旁修建别院,赐名“念园”,供其静养,并亲自题写匾额:“吾兄在此,江山同根。”

    数月后,柳含烟主持编纂《皇族血脉录》,将沈念、沈昭、 herself三人并列记载,注明“景和遗脉,三位一体,共承天命”。书中还收录了张维竹简、李妃血书、铜镜誓文等原始证据,公开发行于各州府。

    民间风气为之一变。士人不再空谈天命正统,转而关注民生疾苦;地方官吏争相效仿皇帝开放档案之举,推动政务透明;更有学子著文曰:“所谓正统,不在出身贵贱,而在是否为民请命。”

    腊月初八,沈念病逝于念园,临终前握着沈昭的手说:“替我看看春天。”

    沈昭将其灵柩迎回京师,以亲王之礼安葬于皇陵东侧,谥号“恭隐”。次年春,梅岭寺后山那口古井自行干涸,井底浮现出一块石碑,上书四字:“寒霜已尽”。

    沈昭亲往祭拜,带回一?土,种于宫中御花园。不久,竟开出一朵罕见的白梅,花瓣晶莹如霜,香气清远,宫人称之为“寒霜梅”。

    多年后,当沈昭退位归隐,常携孙儿游园至此。孩童指着梅花问:“爷爷,这花为什么冬天开,春天才香?”

    沈昭抚摸着他稚嫩的脸庞,轻声道:“因为它记得,有些温暖,需要穿越漫长的寒冷才能抵达。”

    远处钟声悠悠,春风拂过枝头,万千花瓣随风起舞,如同星辰坠落人间。

    寒霜千年,终有春归。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