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寒霜千年完结 > 正文 第262章火烧新城

正文 第262章火烧新城(第1页/共2页)

    宋时安早就知道东凉不安全,不然他也不能够以‘安全’这个理由向左子良提出分开控制质子的提议。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康逊竟然这么疯狂。

    自己还在新城的时候,便搞出刺杀来。

    此举,稍微有些政...

    风雪渐歇,晨光破云。太庙前的石阶被扫得干干净净,唯有沈昭跪拜之处,雪未动,仿佛天地也为之凝滞。他起身时,肩头落了一层薄霜,却不肯让人拂去。沈仲默默收起酒杯,退至身后三步,低眉不语。

    回宫之后,沈昭并未立即歇息。他命人取来李嬷嬷临终前所留信笺的原件??那是一卷用油布层层包裹的素绢,字迹枯瘦却力透纸背。信中除却那句“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替一个朋友完成最后的托付”,尚有数行隐语:“岭南梅岭寺后山古井之下,藏有你母遗物三件:金锁片、血书半幅、玉簪一支。若有一日天下动荡,血脉之争再起,请以此证真伪,莫负她舍命护你之心。”

    沈昭读罢,指尖微颤。十年来,他以为自己追寻的是皇位正统,是江山社稷;可此刻才明白,真正贯穿这一切的,是一位母亲在生死边缘为子铺下的路。他当即召见素娥,命其亲率禁军精锐南下岭南,务必掘井寻物。又遣密使前往梅岭寺,叮嘱住持严守消息,不得让外人靠近后山寸步。

    与此同时,朝局虽稳,暗流未平。北狄虽退,然边境残部仍时有骚扰,且据细作回报,漠北已有部落开始供奉那枚被献降的裴渊首级,称其“智绝中原,魂镇南疆”。更有传言说,北狄可汗已秘密迎回所谓“真主”之尸(实为一名替身),建庙祭祀,欲以神道蛊惑草原诸部,图谋再举。

    更令沈昭忧心的是,长江战俘营传来急报:裴元伤重不治,临死前留下遗言:“吾弟非叛臣,乃殉道者。大胤气数已尽,天命归于四海苍生,不在紫宸殿上。”此语一经传开,竟在民间激起涟漪。一些失意士人、流亡宗室后裔纷纷议论,谓“沈氏得国不正”“太子重生本为传说”,甚至有人私刻碑文,称“寒霜千年”乃谶语,预示大胤将亡。

    沈昭闻之,冷笑一声:“一介将死之人,也敢妄谈天命?”但他深知,言语如风,一旦吹入人心,便难收回。于是下令编修《正统录》,由翰林院牵头,汇集历代典籍、宫档秘录、老臣口述,系统梳理景和帝一脉传承脉络,并特别注明沈昭出生时辰、接生稳婆姓名、东宫当日奏乐曲目等细节,务求滴水不漏。

    他还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开放太医院档案,允许民间医者查阅当年李妃妊娠记录与产后调理方剂;命工部重修东宫旧址,在原地立碑铭文,镌刻太子幼年事迹十则,每旬由礼官主持祭礼,邀请百姓观礼诵读。

    此举震动朝野。有人赞其坦荡无私,以民心为根基;也有人讥讽“帝王自证如讼徒”,丢了天家威仪。但无论褒贬,沈昭不再辩解。他知道,真正的正统不在金銮殿上的龙椅,而在万民心中的认定。

    冬去春来,素娥终于归来。

    她带回了三件遗物。

    金锁片上刻着“阿念长命百岁”六字,笔迹与先帝御笔完全一致;血书半幅写着“吾儿若存,必承大统,勿惧风雨,母在泉下守之”;而那支玉簪,通体碧绿,簪尾雕成凤凰回首状,正是当年李妃入宫时,景和帝亲手所赐之物。据老宫人回忆,此簪从不离身,宫变那夜,亦随李妃一同葬身火海??可如今竟完好无损地出现在岭南古井之中。

    沈昭捧簪良久,泪落无声。

    他当即将三物供于太庙正殿,诏告天下:“此乃朕母遗信,铁证如山。若有再言朕非先帝血脉者,视同谋逆。”同时命画师依记忆绘制李妃画像,悬于各州府学宫,配以《慈母记》一篇,讲述她在宫中如何仁厚待下、劝谏君王、庇佑孤弱,乃至为保太子性命甘愿赴死。

    百姓观之动容。街头巷尾又起新谣:“一簪一锁一纸书,胜过千军与万卒。莫道深宫无烈女,寒霜深处有春苏。”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

    五月十五,京畿突现异象:连日暴雨不止,永安河决堤,淹及三县。朝廷紧急调粮赈灾,沈昭亲赴灾区巡视,目睹百姓扶棺哭儿,田地尽毁,心中如刀割。正当他下令减免赋税、征发民夫修堤之际,一道奏报送至案前??荆州刺史上报,境内一座荒废多年的古庙中,发现一块残碑,上书十二字:“赤龙坠翼,白虎衔哀;寒霜未尽,真主再来。”

    字体古拙,似出自前朝匠人之手。

    更诡异的是,碑文背面竟浮现出淡淡血痕,经查验,确为人类血液所浸染,年代久远,非近年伪造。一时之间,谣言四起,谓“天降警示”“大胤将亡”。连一向沉稳的沈仲也皱眉道:“此碑若真是前朝遗物,岂非说明‘寒霜千年’之说早有预言?”

    沈昭沉默良久,忽问:“那庙原名何?”

    “回陛下,当地老人唤作‘望南台旧祠’。”

    沈昭瞳孔一缩。

    望南台!那不是母亲信中提到的地方吗?先帝遗诏藏匿之所!

    他立刻启程南下,带亲卫百人,日夜兼程赶赴荆州。抵达望南台时,只见荒草漫径,断壁残垣,唯有一株老槐树屹立不倒,树根盘绕处隐约可见地窖入口。沈昭亲自执镐挖掘,三个时辰后,终于撬开石板,进入暗格。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