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62章 摩托车(第1页/共2页)

    马骥不是要问李红梅还有没有合适的四合院了。

    这个问题他早就问过了,燕京符合马骥标准的四合院,要么被房主翻新准备卖高价,要么房主根本不缺钱,根本不会对外出售。

    马骥四合院所在的那个社区,也就马俊杰在出售。

    想买也买不到了,不得不说,马骥还是很幸运的。

    其他四合院也有,但涨幅都很有限。

    也就从4000块的单价,涨到10万块左右,20年才25倍的涨幅。

    马骥又对燕京不是很了解,哪片地区更能升值,他把握不住。

    马骥叫住李红梅,是看到了李红梅那辆摩托车。

    马骥上一世在东山省泉城市生活了四十年。

    因为泉城市地下有泉脉,没有像其他沿海省会城市那样为了城市的发展,早早的修建地铁。

    主要担心破坏地下的泉脉。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2023年地铁也搬上了泉城市的日程。

    北有黄河,南有丘陵的泉城,限制住了南北方向的发展。

    只能向东西方向发展,当人口增长到1000万的时候,车辆越来越多,停车困难,交通早晚高峰时易发生拥堵。

    医院和景区等公共场所人满为患,找个车位都可能需要二十分钟。

    在泉城,市民公认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

    马骥原来送外卖也是骑的摩托车,因为电动车很难满足他一天高强度的外卖工作。

    不知道要充多少次电,要换多少块电瓶?

    算起来,还是摩托车性价比更好,有换电瓶、充电的时间,完全可以多送几单。

    想到二线城市,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都有小轿车,都已经拥堵成这样了。

    就更不要谈一线城市了。

    燕京,人口更多更密集,车辆也更多。

    但是燕京的魅力实在太大了。

    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迫不得已进行了限制,保证最起码的通行效率,所有人都是支持的。

    马骥更是十分理解的。

    但作为重生者,他就要对20年后的交通工具有所规划。

    当他看第一次看到李红梅的摩托车时,就想买几辆摩托车,用作以后的家庭出行。

    “红梅姐,你的摩托车是哪里买的?多少钱?我也想买。”

    “你一个大老板,还骑什么摩托车?你买个小轿车多好啊。”李红梅再也不敢轻视马骥了,她觉得也只有汽车才能配得上马骥的身份地位。

    “你不看我这两套花出去多少了,我哪还有钱买汽车呀?”

    马骥这两天,买四合院花了135万,买两套学区60万,还有李红梅的中介费元,房产交易税费5000元,合计197万元。

    来燕京前,他还觉得手里213万非常多呢?

    才来两天,买了三套房产,手里就剩16万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买的都是必需品,就如马上要买的摩托车一样,都是必须花的钱。

    “你现在想买摩托车的话,还真是是时候,现在燕京会展中心正举办摩托车展销会。

    要不我带你去看看?

    听说来了不少的豪车,搞特价优惠呢?”

    现在的人们听到了一个降价促销,哪怕没有用也会买。

    更何况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能办展销会的商品,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更是人们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好东西。

    马骥道:“好啊,这个点他们下班了没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