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61章 学区房(第1页/共2页)

    成年人买房,不都是为了孩子吗?

    这套未来上亿的四合院对马骥来说只是一笔投资,将来肯定是要出售的!

    对于马骥这种穷人来说,哪舍得住上亿的房子呢?

    买银行股,每年可是有6%的股息。

    一年躺赚720万,难道不香吗?

    马骥没有忘记他来燕京的真正目的,可是购买孩子上学用的学区房。

    多少次期中、期末成绩公布的日子里,家里总少不了战争。

    战争的起因都是因为孩子的成绩问题。

    老婆因为孩子成绩差,没少焦虑。

    一焦虑,就会冲孩子发火。

    马骥总是对妻子说,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文凭也不是。

    但是妻子一句,你这是在害他。

    就能堵着马骥嘴。

    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上清北,读个王牌专业,毕业进入好单位。

    但是哪有那么容易。

    孩子尽力就行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却根本阻止不了这一届家长的内卷与焦虑。

    马骥现在又不是没有那个实力,为什么不把吵架的源头给掐死呢?

    四合院虽然在燕京的中心位置,且是市中心的市中心。

    但市中心是没有太好的学校的。

    燕京最好的学校都在海甸区。

    所以马骥打算在海甸区,再买上一套学区房,给孩子上学用。

    坐上李红梅的摩托车,马骥又踏上了买房之旅。

    李红梅是一名房产中介,主攻四合院,但是普通住房也是有所涉猎的。

    经过一下午的奔波,马骥选中了两套紧挨着的小户型。

    套内使用面积是60平米。

    户型是两室一厅。

    都在一楼。

    还都有30平米的院子。

    如果把院墙打通,就是一套120平米的四室两厅。

    到时候,父母住一间,儿子女儿各住一间,马骥夫妻俩住一间,正好够用。

    父母年纪大了,住在一楼,不用爬楼也方便。

    就像马志国和孙秀兰说的,住在一起能帮忙看孩子。

    但是夫妻俩有需要独立的环境,还需要关上门过日子。

    这两套房子,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两套房子所在的小区叫金科苑小区,93年建的房子,刚好10年的房龄。

    小区有规划,有管理,也有绿化。

    属于电视台的家属院,人员也不复杂。

    小区的住户都是些主持人,长的好看不说,说话还非常好听。

    这个低密度小区的后花园旁边还有一个公园,叫卧龙公园。

    小区有个小门,可以直接进入公园,免门票,也算是小区业主的福利了。

    马骥很喜欢周边静逸的环境,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旁边的公园遛弯儿,遛娃。

    当然,小区的环境好,只是马骥选择这两套房子的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学区好,金科院小区的对口小学是清北附小。

    清北附小始建于1906年。

    前身是历史课本曾经出现过的京师大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

    后改名为燕京大学附属小学。

    原校址在清北附小图书馆。

    1959年迁入清北大学燕东苑内。

    占地面积平方米的清北附小,校园内古木繁茂、环境优雅。

    这两套房子,马骥可是一眼就相中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