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81节(第2页/共5页)

p>

    达厄尔上校瞬间明白了黑格上校的意思,作为一名殖民地军官他很能理解基钦纳勋爵的心情。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让有色人种觉得,白人是高贵的,是无所不能的,而不能让那些有色人种认为他们和白人并没有智力或体力上的差异,一旦让有色人种有了这样的意识,那么距离这些有色人种挑战白人统治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在英国军队大大的丢脸了一次之后,如果让廓尔喀人轻易的打进了大吉岭,那么整个印度大约都会觉得这一次的胜利是属于廓尔喀人而不是英国人的了。这对于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显然是危险的,因为印度人对于廓尔喀人并不视为比自己更出色,廓尔喀人本就是平原上的失败者逃入山中留下的后代。假如廓尔喀人能做到的事,那么印度人自然也能做到。

    所以,即便他们确实需要廓尔喀人的帮助,但也不能真的让别人明白廓尔喀人真的帮助了他们。因此这个时候廓尔喀人来上一次小小的失败,接着英军再力挽狂澜,这才是最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结果。

    达厄尔上校对着黑格上校点了点头认同的说道:“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先在格尔西扬修整几天,一来可以让士兵们休息,二来也可以彻底的检查一下铁路设施,确保后勤运输上不会出现问题。”

    黑格上校很满意达厄尔上校的答复,他点了点头同意的说道:“确实,在山地作战必须要确保后勤的畅通无阻,我会尽快派人去同廓尔喀人联络,让他们加快速度向大吉岭进攻…”

    当黑格上校亲自赶到格尔西扬劝阻达厄尔上校放慢脚步,等待中国军队和尼泊尔军队拼个你死我活的结果再出手时,林信义此时也正在锡金和尼泊尔边境的村落里召开军事会议。

    站在一张放置着英制地图的木桌前,林信义对着房间内的众人说道:“尼泊尔国内虽然陷入了内乱,但是这个国家内部的势力斗争太过复杂,我们要是陷入进去,恐怕就会陷入到一场又一场的内斗当中去,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革命的目的的。

    现在,拉纳家族的势力遭到了重创,东部几个地区的部族正试图搞一个自治联盟,而加德满都在推翻了昌德拉统治后,也并没有决出真正的胜负,拉纳家族的残余势力,试图掌握权力的国王亲政派,还有一些试图入主加德满都的地方势力,都在加德满都展开着斗争。

    所以,我主张没必要继续向加德满都进军,我们支持东部几个地区的部族实施自治,也支持加德满都尽快恢复安宁,不要再继续内乱下去。我们的诉求只有一个,就是保持尼泊尔在中国和英国之间的中立地位,经过了这样一场大败之后,我相信尼泊尔也只能保持中立,这样我们就可以全力的转过身来对付英国人了。”

    吴禄贞虽然兴致勃勃,没有比打这种顺风仗更舒服的仗了,但他也还是点头支持了林信义的主张并说道:“林委员说的不错,现在尼泊尔人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抵抗意愿了,虽然我们继续追击能获得更大的战果,但我们真正的敌人还是英国人,跑去加德满都却丢了锡金,还是得不偿失的。我支持回师对付英国人,把他们再一次赶下山去。”

    在场的委员和军事干部虽然还有些不舍,但也还是都举手赞成了守兵,对于他们来说,大吉岭、噶伦堡毕竟是自己手中的地盘,因此能先保住的话,自然是要先保住的。

    不过这个时候林信义却又说道:“我主张停止对尼泊尔军追击,但我不主张全体回师。虽然我们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但想要和占据人力上优势的英军比拼消耗的话,对我们来说还是得不偿失的。

    大家想一想吧,我们这一次把英国人赶下去,英国人回去之后很快就能补充好人力和物资卷土重来,我们手中的物资又能击退英国人几回呢?

    所以,想要破开英国人围剿我们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他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尼泊尔军败亡之后,从提斯塔河到戈西河之间近200公里的山口就都对我敞开了。

    提斯塔河、贾木纳河、戈西河、恒河,这四条河流围成了一个300多公里乘近300公里的四边形区域,面积是下锡金地区的30倍,这一地区森林、河流、平原交错纵横,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适合打游击的地区,而这一地区的人口和经济也还不错,足以支持更多的战斗部队。

    因此,我的主张是,趁着英军把兵力集中在西里古里一带,我们顺着戈西河上游河谷直接插到山下的平原区去,英国人想要大吉岭,想要噶伦堡都没有问题。但我们要山下的平原,去解放平原上的印度人民,去解放这一地区二三百万的印度人民,给英国人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在过去的春茶采摘期间,我们调动了一批茶工中的积极分子下山,在平原地区的茶园里宣传了我们的主张,根据传回来的反馈意见,山下的茶工们是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我们一起反抗茶园主的压迫的。而且不仅仅是茶工,一部分森林中的部落民和穷苦农民也希望我们能够去解放他们,在英国人和本地地主的压迫下,他们已经活不下去了,但是他们缺乏武器和抗争的经验。

    同志们,现在山下的平原上处处都是干燥的火柴堆,只要我们去点燃他们,他们就会把英国人和那些地主们烧成灰烬,现在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点燃他们了…”

    大家当然是愿意的,事实上如果不是林信义一直在阻止他们,早在第一次占领西里古里的时候,有人就建议下山发展了,因为山上实在没啥前景。一整座山都看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如何谈发展呢?下锡金人口繁盛的地方,大多都是英国人建设起来的,毕竟锡金过去可没啥产业可以养活多余的人口。

    一开始吴禄贞主张自己带兵下山,不过林信义却反对,他认为山上更需要一个军事指挥能力出色的军事干部,而山下则主要是政治工作,这方面他比较擅长一些,更何况他对山下的情报也研究的最久,更加的了解山下的情况。

    吴禄贞最终接受了林信义的意见,最终同意由林信义带哈里.辛格、李堂两营人下山,他则带着其他部队撤回大吉岭、噶伦堡和英军进行周旋。两人于5月11日分手,林信义离开之前向吴禄贞说道:“英军要是愿意往山上钻,就让他们钻,他们越是深入大山,到时就越难往下撤,你要是能再吃掉英军两到三个营,我们在山下的发展就稳了…”

    第284章 没有抵抗的战斗

    印度大陆,特别是恒河北部地区是和森林密切相关的,直到1857年之前恒河北部地区还是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的,但是之后随着铁路的修建,印度的森林开始遭到了大量的砍伐,不仅铁路本身需要大量的枕木,铁路用来运输木材要比固定的河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