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发言,仲梓杰商议之后便同意了,他们觉得这个情况下不可能有什么意外情况了。
林信义起身对着与会的代表们说道:“驻藏大臣衙门是尊重春都大会代表的意见的,但是刚刚许多代表提出了差役过重导致无法生存的问题。驻藏大臣衙门对此有以下几点疑惑,第一,这些代表确实能代表广大的西藏民众吗?第二就西藏民众的数量,哪怕是按照拉萨地区居民的数量的比例代表制,这些代表似乎也不具备普遍性。
由于,西藏民众是否能够负担起西藏武装力量重建的资源,乃是重建西藏武装力量的关键,因此驻藏大臣衙门要求明日举行特别的民众大会,调查西藏民众是否差役过重的问题。驻藏大臣衙门要求和噶厦政府一起,参与挑选民众代表,以确保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能够真正的倾听到西藏底层民众的声音…”
林信义要求中断春都大会,就西藏民众的差役问题进行调查,代表噶厦上层和三大寺的代表们是不大认同的,他们觉得这是多此一举。但是对于夏仓家庭和差巴阶层的代表们来说,他们倒是倾向于召开这样的会议,以约束寺庙和官家(噶厦政府)无休止的差役。
只不过过去这些代表都是依附于贵族和寺庙的,他们自然不敢公然说出这样的请求,毕竟在人身依附关系下,他们还需要贵族或寺庙的庇护,才能保证自身的阶级不跌落。但是既然有驻藏大臣衙门出头对抗寺庙和官家,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即便是一些普通贵族,对于官家也是存有不满的,因为大贵族占据了官家中所有上层位置,他们也乐于见到驻藏大臣教训一下这些大贵族,于是林信义的提议还是获得了通过。
第197章 农奴们的苦楚
对于噶厦政府和三大寺的一些代表来说,通过不配合来迫使驻藏大臣衙门妥协,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干了,毕竟在驻藏大臣自己砍断了控制藏军的渠道之后,驻藏大臣在西藏其实已经失去根基了。
英军上一次入侵西藏后,更是大大的降低了驻藏大臣的权威,连普通的贵族和僧侣也不觉得朝廷能够继续保护西藏的安宁,有人甚至已经开始和俄国联络,试图另外找靠山保卫西藏了。
在这样的局势下,噶厦政府操纵春都大会反对重建藏军和英军继续交战下去,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因为他们判断朝廷并没有能力在上万英军的进攻下保卫拉萨,反倒是有可能在继续抵抗的情况下激怒英军,使得英军在进入拉萨后实施报复,从而让贵族们受到损失。
只是噶厦政府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和找了一个错误的对手。确实,现在的拉萨市民里,除了那些汉人之外,几乎没什么人会支持驻藏大臣衙门,因为驻藏大臣衙门已经很久没有管事了。驻藏大臣衙门现在还保留的公务,主要是和活佛的确定、噶厦官员的任命有关系,至于普通藏人的司法官司,驻藏大臣衙门都搁置在了一边,没人去过问过。
驻藏大臣衙门既然不行使普通的司法权力,自然也就被藏人看成了不相干的关系,而那些贵族和僧侣又对这个衙门的官僚主义怨气满腹,因为想要获得朝廷的任免文书必须要向这些汉官上供,不给钱就别想获得正式的任命,这也是驻藏官员最大的外快来源。
张荫棠一开始就是想要从清理这些驻藏官员下手,来获取藏人的好感,从而推动他对于西藏政务改革的设想。不过林信义却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这些所谓的藏人的好恶,其实就是贵族、僧侣们的好恶,他们的钱不同样来自于对于西藏民众的压迫所得么,处置了这些汉官并不会减轻那些西藏民众的负担,反而会让贵族和僧侣进一步看轻朝廷。
大英帝国在印度殖民了这么多年,英国官员在印度那个不贪污腐败,以至于英国人把这些在印度的暴发户起了一个专有名词“nabob”,也没见印度民众起来推翻英国的腐败官员啊,倒是印度民众一次又一次的倒向了英国人去打倒土邦封建主,从而创建了大英帝国王冠上最璀璨的宝石-英属印度。
而这一次噶厦政府试图用惯用的手段,挟民意以要挟驻藏大臣和达赖,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对,现在的西藏可不是一潭死水,因为英军的入侵,噶厦政府的威信已经降到了最低。虽然英军在入侵西藏的过程中一路烧杀抢掠,连寺庙都不放过,从而激起了西藏民众的怒火,但是无能的噶厦政府同样在西藏民众的痛恨范围之内。
第一次英军入侵西藏,使得西藏失去了对于哲孟雄的控制,并被迫放开了亚东口岸。由于从加尔各答抵达拉萨要比从成都抵达拉萨方便的多,从加尔各答到大吉岭只要两天,从大吉岭到亚东只要5天,从亚东到拉萨不过11天,也就是说,从加尔各答到拉萨只需要18天,也就最后10多天的山路难行,但也比川藏、青藏之路要好走的多。
这使得英军打开西藏的商路之后,印度生产的日用品立刻在西藏占据了主流,因为便宜。而英印政府并不仅仅只是在西藏做生意,他们还将卢比的霸权推向了西藏,即通过抬高卢比的价格,贬低汉银的价格,然后用日用品收回卢比,完成了对于西藏物产的廉价收购。
从英印政府打开西藏的贸易通道之后,西藏地区的白银大量外流不说,物价也开始高涨了,因为印度日用品的消费者,其实主要在富农以上阶层,他们宁可低价出售西藏的物产换取卢比,然后购买印度的日用品,也不愿意再购买本土和内地过时了的日用品,除了茶叶之外。
原本贵族、僧侣从底层压榨的财富还能回馈一些,以购买日用品的方式,但是随着印度-西藏贸易的开通,贵族、僧侣只觉得自己手中的钱不够花,哪还能顾得上底层的死活,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满足自己的欲望,原本还算有节制的压榨很快就变成了没有节制的压榨。
这种压榨主要体现在两点,高利贷和常规之外的差役。因为贵族、僧侣需要更多的金钱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内地输入的茶叶相比,印度商品更为品种繁多且更能提高生活质量,这些支出都是过去西藏所没有的,也就意味着贵族、僧侣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得比过去更凶狠的压榨手下的农奴或者扩大手里的庄园和农奴数量。
这就把一部分差巴阶层,也就是富农和中农也当做了新的财源,过去他们是稳定西藏的基石,既可以镇压下面的堆穷和朗生,还能为僧侣提供新血,毕竟寺庙中也需要能做事的、能读写的人,那些堆穷和朗生也许有机会进入寺庙,但是除了极个别的天才之外,大多不可能学会读书写字,最终只能干一辈子的杂役服侍高级僧侣。
因此拉萨街头的乞讨者,从10多年前的不到千人,现在已经增长到2000多了,这些新来的乞讨者正是因为高利贷失去了土地的差巴阶层。有些人甚至被砍手砍脚失去了生活自立的能力,只能依赖香客和喇嘛出行时的施舍勉强存活,每天都有人在街头死去,但每天都有新的乞丐出现在拉萨街头,因为只有拉萨才能让这些乞丐生存下去,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多施舍的人。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