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两人到来,林信义已经站在台阶处等候了,对着两人打了个招呼之后,林信义就在前面引路并说道:“有大臣已经把印信交出,我们正在接受衙门里的档案及银库,看起来有些乱,不过到了晚上应该就能恢复秩序了。”
跟着林信义走上了石台,整个主楼就是建立在一座石台上,站上了石台的张荫棠忍不住就向其问道:“你是怎么说服有大臣的?”
林信义没有露出什么得意的神色,好像不过是做了一件寻常公务一般,向着张荫棠回道:“奥,就是为有大臣和衙门里的官员分析了局势,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他们的敌人。”
张荫棠也不再说什么了,因为有泰已经站在堂前恭候他了,他也自然不能托大在这里和林信义继续聊天。张荫棠上前和有泰见了礼,有泰请他入内谈话,林信义和吴禄贞则站在了外面等候,吴禄贞这才有时间仔细的问了经过。
知道了林信义的处置办法后,吴禄贞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他于是说道:“难道就真的这样放过他们了?他们在边疆这么瞎搞,不惩治一番怎么警示其他人?”
林信义打量着小楼的装饰,随口答道:“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这就是统一战线么。虽然他们也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英国人,甚至还有一部分藏人。把力量分散在他们身上,只会令我们更难战胜英国人。只要他们不跳出来阻扰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无谓在他们身上浪费太多的力量。”
吴禄贞想到这两天和达赖的会面,也终于叹息了一声和林信义谈起了和达赖会面的经过。林信义对此倒是没什么惊讶的,他向着吴禄贞说道:“我在札什城调查了一下驻藏军士兵的背景,我倒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西藏压根就没有一个平民阶层。
这里只有依附于土地的农奴,大小贵族和僧侣,至于西藏的平民阶层,一般都是指外国人或内地人,他们不在西藏的人身依附关系网络之中,所以他们才拥有自由旅行和选择职业的权力。
英军虽然是入侵者,但是从身份上来说,其实还是比西藏本土的农奴要高一阶层的,类似于蒙古人、内地人,是有资格和贵族们平起平坐的。
因此,这套人身依附关系网才是西藏,土地不过是给农奴去工作供养贵族和僧侣的一个工具而已。在僧侣和贵族们的眼中,其实战场上失败几次并不算什么,即便是把江孜丢了也不算什么,只要英军不去摧毁控制地方的寺庙和贵族,那么他们其实并不介意和英国人讲和的。
现在达赖试图让寺庙和贵族拿出私人武装和钱粮来为西藏打仗,这显然是破坏了西藏的传统文化,自然没什么人愿意响应他了。至于那些支持达赖的僧俗,不过是远离权力的边缘群体罢了。他们本就不掌握武装和钱粮,自然就不会觉得达赖的要求冒犯了自己。”
吴禄贞听完若有所思,很快就向林信义问道:“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让寺庙和贵族支持我们?”
林信义思考了片刻后说道:“要重新分配利益,英军消灭了藏军的主力,也就意味着贵族们的力量衰落了,现在应当先联合西藏世俗的力量规范寺庙的权力,然后借助重建藏军的机会扶植出一个独立于僧侣和贵族之外的军方力量。那样,我们在西藏的话语权就上升了,也就可以推动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上的改革了…”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张荫棠和有泰也办好了交接,又把两人叫入内谈话。在有泰离开之后,张荫棠就迫不及待的向林信义问道:“你是怎么答应有大臣他们的?把他们的亏空都补上,还不追究他们在任上的贪赃枉法之事?”
第195章 论改革
虽然林枫确实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统一了驻藏大臣衙门的共识,这点张荫棠自认不如,但是林枫对于这些贪官污吏的大幅退让又让他觉得这样的成绩有些鸡肋了。因为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反倒是让这些贪官污吏有了一个彻底掩盖问题的机会,这显然不能匡正驻藏大臣衙门的风气的。
对于张荫棠不满,林信义倒是很直白的反问道:“张大人,我们在这里除了驻藏衙门之外还能依靠谁?朝廷两百余年的汉藏分治手段,使得今天的藏人虽然亲近朝廷,却并不认为自己和汉人是一国的。
也就是说,认为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和外蒙古、朝鲜、越南一样是外藩的藏人并不是少数。而最底层的农奴要是没有领主的同意,甚至都不能离开他们住的地方。在内地,土地是财产,但是在西藏,人才是财产。
我们在入藏的路上不是听到了藏人唱这样的民歌吗?山上有没主的野兽,山下没有没主的人。也就是说,在拉萨城内,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平民阶层,他们都是有主的农奴或是农奴的主人。
所谓的春都大会,本质上就是一群贵族和一群僧侣在开会,而僧侣在西藏也是农奴主,不过是通过寺庙间接拥有那些农奴而已。张大人真的觉得,这些奴隶主能够坚持和英国人打下去?”
张荫棠也知道西藏的问题所在,他对于英国人统治印度的手段也是清楚的,因此他脸色凝重的说道:“我当然知道藏人不可靠,英国人在印度经略两三百年,他们对付这些土皇帝最有心得,只要承认这些土皇帝的统治权力,然后迫使他们效忠英王,接着就可以慢慢蚕食这些土邦的治权了。
本朝过去对于西藏的治理确实过于粗鄙了,以藏属地旷民稀,矿产丰富,其实我们应当采取印度各藩王之制,将之视为本朝的殖民地。不过,想要这样做,就得先声张朝廷之威仪,改革西藏之弊政,从而使得藏民心向朝廷…”
林信义倒是没想到,张荫棠居然还是昭和参谋流派的,他只能摆明立场反对道:“我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英国人能够殖民印度,靠的是当时没有其他国家出手干预而已。现在英国对西藏野心都已经表露出来了,朝廷要是不想着团结西藏民众,还想着以殖民地去对待西藏,那么西藏民众必然会背离中央,真正倒向英国,这是一条绝路。”
张荫棠沉吟了半天后反问道:“若是不这么做,那么我们就只能看着英国人一点点蚕食西藏的权力,最终就如尼迫尔、哲孟雄、不丹那样,从中国独立出去。这是变法也死,不变也死,不如变一变以求一线生机。”
林信义点了点头又摇着头说道:“我是支持对西藏进行改革的,我反对的是英国对待印度土邦式的政治改革。那样的改革看起来能够把土邦的权力收归中央,但却也让中央和土邦之间再无共利可言。尤其不适合当下衰落的中国,这是在逼迫边境地区叛乱。”
和林信义一路行来,张荫棠也知此人虽然年轻但胸中却大有丘壑,如果其他人反对的话他大约还会不屑一顾,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根本拿不出另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林信义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