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也好,进步的知识分子也罢,他们的革命都是有一个目的地的,这个目的地就是革命不能革到自己身上。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保障,那么他们就会抛弃革命,转而要求工人阶级和群众为了大局忍耐了。
我并不是说,在革命形势不利的时候革命不能暂时的后退,但这种后退是为了积蓄力量前进的更远,而不是为了永远保持在这一阶段。
试图让革命永远保持在某个阶段,实质上就和当前的满清王朝的作为就没什么区别,他们也希望天下永远停留在这一阶段,从而让满人的江山万万年么。主张世界是静止不动的,世界各个部分是不发生联系的,必然不是唯物主义,自然就更加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了。”
田均一把林信义的话记在了心里,其他人都把他视为革命的引导者,但是田均一其实知道自己对于革命的前途问题,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坚定。在大多数时候,他也是把林信义的话当成了革命的指引方向的。
对于如此坚定的林信义,田均一终于放弃了说服,转而向他说道:“既然是为了革命,那么我也没什么可说的,希望你能取得胜利归来。不过,你对于这一次的入藏,到底有多少信心?”
林信义思考了数秒后说道:“一半对一半吧。这场胜利的希望在西藏人民和印度人民身上,我的工作就是去点火。只要能够成功的点燃这把火,那么接下来就是革命自我推动的历史,反之就是我们输了这一次。”
田均一没再去问,为什么知道成功的机会不大还要去冒险尝试,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这个时代凡是投身于革命的青年,每一次的尝试都是在冒险,假如不是林信义指出了现在这条革命道路,那么他们大约早就在庚子国难的时候走上另外一条道路了。
林信义之后便岔开了话题,谈及了入藏军队的后勤供应及宣传工作,田均一倒是一一做出了安排。得知汉阳兵工厂将会优先供应一批军械给远征军,包括地雷、手榴弹及半成品的无烟火药,好让远征军在入藏后进行加工,另外向德国订购的光学仪器和无线电器材也已经在海上,林信义也算是放下了大半的心。
他最后迟疑了一下,还是向着田均一说道:“虽然这场战争和资本主义没什么关系,但是在客观上还是会对世界资本主义造成一定的影响的。我建议委员会,要抓住这个机会,为革命积蓄一部分资金。”
田均一有些茫然的问道:“影响?什么的样的影响?”
林信义看着他说道:“由西藏南下,必然要过大吉岭和孟加拉,大吉岭是英帝国的茶叶种植中心,孟加拉是黄麻的主要产地。这就是说,要么革命没有发动起来,要是这一地区的革命被发动起来了,那么必然会带动国际茶叶和麻产品的价格上涨的。这两样产品,也正是湖广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
田均一是真的没想到,一场西藏远征会牵涉到这么多东西,但他还是接受了林信义的建议,预备让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委员会就麻产业和茶叶产业进行一些调整。
3月22日,张荫棠带着端方为其配备的100卫队坐上了两艘小火轮前往了重庆。卫队长是吴禄贞,也是此次入藏的一营新军管带。
张荫棠一开始还想着拉拢吴禄贞,他也知道这次入藏风险极大,若是军队不站在自己这边,那么他的人身就没有什么安全保障了。吴禄贞口才便给,见识也不同一般武人,他是极想让吴禄贞成为自己人的,不过直到在重庆朝天门下船,他也没能令吴对自己心悦诚服。
这两周在船上的相处,虽然令两人熟悉了不少,但是吴的傲气也着实令张荫棠感到头疼。当然,张荫棠也承认,吴确实有自傲的本钱,川藏之间的历史典故,他确实查的很清楚,对此次入藏的路线也算是成竹在胸了。
当然,他更为看好的是吴所带领的这队人,几乎人人都识字,具有正目以上资历者超过了一半,具有武备学堂或留学经历的占了四分之一,文化程度最低的也读过几年私塾。谈话时张荫棠也忍不住对着吴禄贞称赞道:“香帅的目光果然远大,新军将士的学问如此之高,难怪军纪如此之佳,莫非湖北新军中都是这般样子的吗?”
吴禄贞倒也坦率的说道:“当然没有这么夸张,只是为了此次入藏一事,特意从各部抽调出的军官种子。我们既然不能短时间内把大批军队调动上高原,那么就只能寄希望训练藏人以自卫了。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藏人的的防御能力了,其他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不过说到军纪,大人在北方可知北洋常备军又如何呢?”
张荫棠思考了一会就对着他说道:“袁项城深得治军之要,北洋军可谓北军第一,令行禁止,无有敢犯军令者…”
不过等新军登上了朝天门码头,踏上重庆的土地之后,又带给了张荫棠令外一种感觉。看起来威风赫赫的军人,又多了几分书生意气。之所以张荫棠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新军上岸之后并没有急着去逛街找女人。
赌和嫖大约是大清军队的一种痼疾了,哪怕是袁世凯也只能禁绝鸦片,不能让军士不碰赌和嫖,甚至某些北洋军官偷偷在营聚赌也是有的。至于嫖么,能够不把妓女带到营中,就已经很给袁大人面子了,但是高级军官在营地边上金屋藏娇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只是这一队湖北新军上岸后,并没有各自解散去寻欢作乐,反而在人群往来密集的码头宣讲了起来,湖广四川虽然各有方言,但是作为长江的大码头,武汉并不缺乏各省商人,而这些新军显然也学过四川话,虽然说的不大好,但至少也能让四川人能听懂。
这些新军的宣讲内容,张荫棠也在边上驻足倾听了一会,吴禄贞在边上为他翻译了一下大意,主要就是讲他们来四川是做什么的,英国人为什么入侵西藏,英国人过去侵略了多少地方,杀死了多少原住民。因此川人应当警惕起来,防止四川成为英国人下一个目标。
张荫棠虽然觉得说的有些过头了,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出声。但是重庆已经开埠,在重庆就有着不少洋行,其中大部分属于英国人,很快就有英国人出面干涉,认为军队在煽动民众反对英国,这是庚子协议所禁止的。
一开始其实倒也没多少路人停下来听宣讲,毕竟大清的百姓已经被教育了两百年,知道民不与官斗,民不与军争,最近这几十年还多了个洋人需要退避三舍。因此不管这些湖北军人在讲什么,路人也只是加快脚步感觉穿越了过去,生怕被军人给拉住,也只有一些穿着长袍的读书人不怕军人,敢停下来倾听一二,不过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