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全文免费阅读 >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黄文仪要离开了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黄文仪要离开了(第1页/共2页)

    侨汇券,算是江成这趟广州之行获得的最好东西了。

    有了这个券,就算是这旱灾几年,江成也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了。不过昌城没有百货友谊商店,只有瓷器友谊商店。瓷器又主要是景德镇那边的产品,供应外宾购买。...

    雨水顺着江堤的斜坡流淌成溪,汇入浑浊奔涌的长江。谭明远站在岸边,怀中的婴儿呼吸平稳,仿佛方才那场生死逃亡不过是一场梦。可他清楚地知道,每一滴落在脸上的雨都带着重量??那是历史的回响,是无数人未曾说出口的控诉,如今正借着水波、风声与电流,悄然复苏。

    小女孩蹲在湿滑的石阶上,指尖轻触水面,涟漪一圈圈扩散,竟与声谱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完全吻合。“这不是巧合。”她喃喃道,“赵文英把声音编进了自然律动里。她让这首歌成了江河的一部分。”

    谭明远低头看着手机屏幕,原本被干扰的频率不仅恢复,反而以更复杂的模式向四周辐射。那些逆向脉冲信号已经消失,像是攻击者突然失去了目标。但他不敢放松警惕。他知道,国家记忆管理局不会善罢甘休。这个系统越强大,就越危险;而他们越是接近真相,就越容易成为清除的对象。

    “接下来怎么办?”小女孩抬头问他,发丝贴在额角,眼神却亮得惊人。

    谭明远沉默片刻,从背包夹层取出最后一张林婉秋手绘的地图。纸张早已泛黄,边缘磨损,但上面用红笔圈出的几个地点依旧清晰可辨:武汉、兰州、北京。而在兰州一侧,标注着一行小字:“气象站地下井,藏有‘风语者’录音阵列”。

    “去兰州。”他说,“赵文英才不是第一个用水做信使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沈知雨当年参与过西北气象网络建设,她在1976年冬天失踪前,曾留下一段加密日志??提到‘当黄河结冰时,风会替我说话’。”

    小女孩接过地图,指尖停在兰州那个红点上。“风……比水更难捕捉,也更自由。”她低声说,“如果她们真的把声音藏进了气流中,那意味着只要风吹过的地方,记忆就不会死。”

    就在这时,婴儿忽然睁开眼,瞳孔中浮现出新的文字:

    > **“东经103.83°,北纬36.05°,海拔2180米”**

    > **“冬季封冻期启动,倒计时:72小时”**

    紧接着,铜钥匙微微震颤,三盘尚存的磁带同时发出幽蓝微光,荧幕再次刷新:

    > 武汉 → 已激活

    > 兰州 → 倒计时启动

    > 北京 → 待响应

    >

    > **警告:多频段监听信号增强,疑似部署移动式记忆压制装置。**

    谭明远心头一紧。对方已经开始追击,而且手段更加隐蔽、精准。他们不再只是被动追踪异常声源,而是主动布网,试图在下一个节点尚未开启前,提前封锁所有可能的记忆通道。

    “不能再坐火车了。”他迅速判断,“高铁和普速线路都有基站监控,我们的设备一旦联网,立刻会被定位。必须走老路??搭货运列车,或者徒步穿越郊区线。”

    “可婴儿撑不了太久。”小女孩抱着孩子,声音有些发抖,“她不是普通的孩子……她是‘接收端’,每一次坐标浮现,都在消耗她的生命力。”

    谭明远望着婴儿稚嫩的脸庞,心中涌起一阵刺痛。这孩子没有名字,不知父母是谁,却承载着整个“声种计划”的终极使命??她是活体解码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每唤醒一次记忆,她的身体就会变得更透明一分,仿佛灵魂正在一点点被历史抽离。

    “我们得快。”他说,“但也得聪明。”

    凌晨五点,他们在汉口老城区一家废弃邮局暂避。这里曾是武钢工人寄信回家的中转站,墙上还留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标语:“家书抵万金”。如今门窗破碎,屋顶漏雨,但地下室结构完整,且远离主干道,不易被探测。

    谭明远打开随身工具箱,取出一台改装过的短波收发器。这是沈知雨早年设计的原型机,能通过低频无线电波穿透屏蔽层,在不依赖互联网的情况下传递信息。他将剩余两盘磁带接入电路,尝试解析其中隐藏的数据层。

    “你在做什么?”小女孩问。

    “留后手。”他一边调试频率一边说,“如果我们没能赶到兰州,或者中途被捕……至少要有人知道我们在哪,做了什么。”

    屏幕上终于跳出一段断续代码,解码后显示为一组经纬度坐标和一句话:

    > **“若我失联,请查兰州大学物理系1974级档案柜第三格,暗格内有风频共振公式。”**

    谭明远记下地址,随即销毁原始数据。他知道,哪怕一点痕迹,也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天刚亮,他们便启程前往城郊货运编组站。清晨雾气弥漫,铁轨如银蛇蜿蜒。他们躲在废弃车厢之间,等待北上的煤运列车。两个小时后,一列满载焦炭的货车缓缓驶入,车底编号模糊不清,但方向正是西北。

    “跳上去。”谭明远抱紧婴儿,趁着列车减速的瞬间,翻身上了一节空车厢。小女孩紧随其后,两人蜷缩在角落,用旧帆布遮住身形。

    列车轰鸣前行,穿过城市边缘的钢铁森林,驶向广袤原野。阳光逐渐炽烈,车厢内温度升高,煤灰飞扬。婴儿昏昏欲睡,偶尔睁眼,瞳孔中闪过零星字符,却又迅速消散。

    第三天傍晚,列车进入甘肃境内。窗外景象由平原转为荒山,戈壁滩上风蚀地貌如刀刻斧凿。远处祁连雪山隐约可见,宛如一道银色屏障横亘天地之间。

    就在列车经过一条隧道时,婴儿突然剧烈抽搐,嘴唇颤抖,吐出三个音节:“风……停了。”

    谭明远猛地惊醒。他掏出声谱仪,发现背景噪音中出现异常静默区??长达二十公里范围内,风速几乎为零,如同被某种力量强行压制。

    “不对劲。”他低声道,“自然界不可能出现如此规整的无风带。”

    小女孩望向窗外,脸色骤变:“你看那边!”

    顺她所指,谭明远看到远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陌生建筑:灰白色外墙,圆形穹顶,周围布满天线阵列,门口悬挂着一块金属牌,虽看不清文字,但徽记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