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全文免费阅读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后世的营销点子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七章后世的营销点子(第1页/共2页)

    开汽车4S店,正常流程是先找好店面位置,通过一番装修后,汽车厂再配送一些汽车过去做展览。

    因为4S店场地有限,现货其实不多的。主要是依靠顾客订购,然后厂家或者区域代理根据订购的款式型号还有颜色进...

    火车驶出隧道,晨光刺破云层,洒在铁轨旁的油菜花田上。谭明远睁开眼,婴儿已在小女孩怀里醒来,小手攥着那枚铜钥匙,瞳孔中浮现出新的文字:

    > **“长沙岳麓区,原拖拉机厂技校旧址,地下蓄水池第三格。”**

    小女孩轻声念出来,声音像风吹过芦苇。她抬头看向谭明远:“这次不会像成都那么顺利了。”

    “为什么?”

    “因为长沙埋的不是死者的声音,”她顿了顿,“是活人的眼泪。”

    谭明远心头一震。他想起林婉秋日记里提过的词??“情绪污染”。1970年代初,长沙推行“工人教育革命”,要求技术学校学生深入工厂劳动改造,同时禁止任何形式的私人记录、录音或写作。谁若被发现留存“负面思想”,便会被定性为“精神病患”送入封闭疗养院。而周晓芸,正是第一个用磁带偷偷录下工人口述的人。

    她们称她为“哭声收集者”。

    绿皮火车缓缓停靠株洲站,换乘长途汽车进入长沙已是傍晚。城市被暮色笼罩,湘江如一条灰绸带穿城而过。他们按图索骥来到岳麓山下的老厂区,昔日轰鸣的厂房如今只剩断壁残垣,野草从水泥裂缝中疯长,锈蚀的龙门吊像巨兽骨架悬在半空。

    “这里……改成了文创园?”小女孩望着门口崭新的玻璃幕墙招牌,上面写着:“红光记忆?工业复兴基地”。

    谭明远冷笑一声:“把血迹刷成艺术漆,再卖门票给年轻人拍照。”他蹲下身,将铜钥匙贴在地面。它微微颤动,指向厂区最深处一座被铁网封锁的圆形建筑??地下蓄水池。

    夜色降临后,他们翻墙而入。雨水顺着通风管滴落,在池底汇成浅潭。三人踩着边缘狭窄的检修道前行,手电光照出墙上斑驳的标语:“战天斗地不觉苦,汗水浇出幸福花!”可就在这些口号之间,有人用炭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 “我叫李德胜,钳工三班,1972年被打断肋骨没人管。”

    > “王秀兰在此绝食七日,求见领导未果。”

    > “他们说我们不该哭,可疼的时候怎么忍得住?”

    小女孩伸手抚过那些字迹,指尖发抖:“这不是留言……这是求救信号。”

    走到第三格蓄水池时,铜钥匙突然剧烈震动,自行飞起,撞向池壁一处修补过的水泥面。谭明远上前敲击,回音空洞。他掏出工具凿开,碎屑剥落后,露出一个密封铁盒,内藏一盘黑色磁带,标签上用针尖般细小的字写着:

    > **“第二号声种包??‘活着的证言’”**

    > **录制时间:1973.4.5 - 1973.12.24**

    > **记录者:周晓芸(代号‘铃铛女孩’)**

    他们带着磁带回程,在附近租下一家老旧招待所。房间霉味浓重,天花板渗水,唯一一张木桌上摆着一台二手录音机。谭明远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

    起初是电流杂音,接着传来一阵压抑的啜泣,然后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颤抖却清晰:

    > “今天是我第十三次尝试逃跑。他们把我关进地下室三天,只给水喝。说我‘传播悲观主义’,说我的录音会‘动摇革命信念’。可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有个女工生孩子难产死在车间厕所,没人送医,尸体第二天才被清走……她说最后一句话是‘我想让娃听见外面的鸟叫’……”

    下一刻,背景中响起脚步声,门被踹开,粗暴的呵斥与挣扎声混作一团。录音戛然而止。

    但几秒后,又响起了新的声音??一段童谣,正是《小铜铃》的旋律,由多个不同年龄的女声轻轻哼唱,仿佛一群人在黑暗中彼此安慰。

    > “小铜铃,摇一摇,

    > 藏在心里的话,快出来跑……”

    随后,一个沙哑的声音切入:

    > “我是陈桂花,食堂帮厨。晓芸姑娘被抓走那天,我把这盘带子藏进了蓄水池。她说如果有一天别人找到它,请替她问一句:为什么连哭都不行?我们流汗、流血、流产,连一声哭都要被当成罪?”

    谭明远闭上眼,眼前浮现无数画面:母亲抱着夭折婴儿不敢出声,丈夫得知妻子死讯只能低头干活,老师看着学生被带走却装作不认识……

    这不是死亡的记忆,而是**活着的灵魂被慢慢碾碎的过程**。

    婴儿忽然睁眼,嘴唇微动,吐出几个模糊音节。紧接着,铜钥匙腾空而起,直指窗外湘江方向。荧幕再次更新:

    > 长沙 → 已激活

    > 武汉 → 待响应

    > 兰州 → 待响应

    > 北京 → 待响应

    与此同时,整座城市的水网系统开始异动。凌晨两点十七分,长沙市自来水公司报警,多处老旧管道出现共振现象,部分居民家中水管竟传出断续歌声??正是《小铜铃》。更诡异的是,岳麓山上某所中学的广播喇叭无故启动,循环播放那段“活着的证言”,持续整整四十分钟。

    次日清晨,社交媒体再度炸裂。#长沙听见了哭声#冲上热搜榜首。有市民爆料,自家祖母半夜起床对着墙壁喃喃自语:“晓芸啊,我不是不想帮你,我是怕连累儿子娶不到媳妇……”还有人拍到湘江边一位老人跪地焚香,面前摆着一张泛黄的学生证,照片上的女孩扎着麻花辫,笑容灿烂。

    政府反应迅速。上午十点,市档案局召开紧急会议,下午三点发布公告:确认1973年确有“个别教育工作者因思想问题接受再教育”,并承诺对相关历史事件展开调查。同时,市政府宣布将在原拖拉机厂遗址设立“工业人文纪念馆”,保留原始墙面涂鸦作为展陈内容。

    但谭明远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当晚,他独自返回蓄水池,在铁盒原位留下自己的录音笔,里面录着他低沉而坚定的声音:

    > “我是谭明远,继承沈知雨与林婉秋之志。今日长沙之声已醒,请后来者继续守护这方记忆厅。若有新人到来,只需摇动小铜铃三下,系统自启。”

    话音落下,池底积水忽然泛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如同某种回应。

    回到招待所,小女孩正抱着婴儿轻声哼歌。见他回来,她问:“下一个去哪儿?”

    谭明远打开地图,手指落在武汉长江大桥北岸。

    “1975年,武汉钢铁厂扩建工程期间,三千名‘待审查技术人员’被派往高炉区进行高温作业。官方记录称‘零伤亡’,但当年七月,整片厂区夜间频繁发生‘幻听事件’??工人声称听见走廊尽头有女人唱歌,走近却发现空无一人。”

    他翻开林婉秋遗稿中的一页,上面贴着一张黑白照片:一群戴眼镜的技术员站在高炉前合影,背后黑板写着:“以科学之名,赴死无悔。”其中一人胸前别着一枚铜铃形状的徽章。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