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他们各自上了两篇公文,分别是《京师赌博疏》和《京师盗贼疏》。」
「这两篇公文,虽未在京师新政第一期中施行,但其中查调之详实,论证之严谨,也算是上乘的经世之文。」
「只是,这两篇文章传抄甚少,远不如薛国观的《修路疏》那般人尽皆知罢了。」
「不过我兄长在翰林院中,侥幸有抄得一份,我也读过,下次聚会我带来与各位共赏。」
听到这里,张采已是窘迫之极。
他站起身,对着众人,郑重地拱了拱手。
「是我浅薄了。竟以此片面之言,妄论他人,此乃我之过也。」
他认错极快,神态坦然,众人见状,非但没有笑他,反而更添了几分敬重。
一场小小的争论,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众人又闲聊了几句,交换着各自零碎的情报,将新君登基以来的种种举措,互相盘了一遍。
从第一次日讲的「孔子为何取仁」,到第二次日讲的「大明之问题为何」,再到这一次的「华夏两千年治乱循环」,一条清晰的脉络,渐渐浮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这位年少的君王,哪里心中有惑方才发问?
分明一开始心中便藏着一幅宏伟的蓝图。
如今的每一步,不过是将他胸中的丘壑,一步步引导丶展现给天下人看罢了。
蒋灿是刚刚入京,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完整的脉络,忍不住发出一声感叹:
「圣人谋国,如善弈者,落子无声,然则风雷已动。」
诸人听得此言,纷纷点头,乾脆将会议章程抛之脑后,纷纷拿起酒杯,又共同浮了一白。
张溥始终不动声色地听着,举着酒杯相应,目光却在每个人的脸上流转。
差不多了,再聊就偏了。
他轻轻咳嗽一声,将话题拉回了正轨。
「诸位,闲谈暂止,我们还是按章程来吧。」
「按陛下所言,欲答时代之问,必先澄清时代之问。对于这『人地之问』,诸位可有见解?」
此言一出,亭中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激动丶思索丶跃跃欲试。
片刻之后,史可法当先站起,对着众人一拱手。
「这第一杯酒,便由我来领下吧!」
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展示给众人。
书页已有些卷边,封面上写着五个大字——《皇明贡举考》。
众人顿时一阵疑惑。
这本书,在场的举子们来说,几乎是人手一册。
可它和「人地之问」又有什麽关系?
书中记载的,不过是科举的制度源流丶历代进士的名录,以及历届会试的参考人数……
等等?!
会试人数?!
几个反应快的人,瞳孔猛地一缩,几乎是瞬间就意识到了什麽。
只有张名振和李若链这两位武举出身的,对此书不熟,还是一脸茫然。
史可法见状,哈哈一笑。
他展开书本,从夹页中抽出一张迭得方方正正的宣纸,而后「哗」地一下,在石桌上展开。
「诸君,请过来一看!」
那是一副这几日之中,诸生之间互相传抄的「折线图」。
此图虽然新奇,但原理简单,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