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富春山居 > 正文 第252节

正文 第252节(第2页/共5页)

;   让军事委员会诧异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北洋怎么敢主动挑起战争?毕竟就北洋的工业水平,一旦外购的军火用完了,也就只能束手投降了,而北洋军就想靠着莽一波打下武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全国唯一一个重炮师就在武汉。日本海军、克虏伯公司和军事委员会合作,完成了钨钢火炮的设计,武汉已经有能力自行生产150-20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

    按照德国人的要求,该新型火炮不得向其他国家出口,包括日本陆军在内,德国人掌握配方,中国人生产钨钢,日本海军则保证德国资本在战时的安全。按照林信义的看法,除非把海军战列舰开进长江,用战列舰的300毫米主炮压制,否则当前陆军的主流重炮都难以压制这种合金加农炮,这是战略炮兵而非战术炮兵。

    当然,军事委员会并不打算把这种新型大炮暴露出来,毕竟这将会极大的削弱德国的战争优势,从而引发欧洲战争的变局。而红军也不可能容忍北洋军逼近武汉,毕竟河南现在已经成为了武汉工农业经济体系的核心区域,不仅是粮食产地,也是煤铁原料的主要供应地。

    于是,林信义的全面动员提议获得了军事委员会的全力支持,此外林信义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是,主张让年轻党员在战争中经受锻炼,不能仅仅把这场战争当成是军事任务来处理,这同时也是一场解放战争,必须要让年轻党员承担起解放民众的宣传任务,让民众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所在。

    这一建议获得了田均一的认同,党的组织规模虽然不断在扩大,但过于平静的建设时期,正使得党失去革命性和先锋队属性,许多年轻人加入党组织并不是认同了党的理念,而是把入党当成了提干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理论正变成新的四书五经,有的人可以背出共产、党宣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觉得自己是党的干部,而不是人民的代表。

    田均一也认为,党内这种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正在制造一批党内的士大夫,他们在文字上遥遥领先于普通群众,但是却拒绝实践党的理念,听党的话可以,听群众的意见,不行。所以田均一认为林信义说的对,应当让这些年轻党员去经历一下解放战争的硝烟,对于那些不能和群众发生共鸣的年轻党员,就没法留在党内了。

    劳工党的中央会议得出解放战争时机出现时,9月17日龙济光的济军终于无视了广东新军的警告,越过了广东新军的防线向广州进军了。广东新军虽然倾向于共和,但就战力来说确实不如老兵居多的广西济军,战争开始后就出现了节节败退的现象,孙文领导的广东省政府不得不向北京提出控诉和向武汉求援,认为广西军队挑起了内战。

    本章完

    第790章

    俄罗斯人对于引发中国内战的积极性还要高于英国和日本,虽然俄国在远东的力量因为远东战争而几乎荡然无存,但俄罗斯的外交官试图通过列强一致的原则在给北洋贷款的同时,收回俄国在远东失去的利益。

    俄罗斯驻华外交官虽然承认,北洋和劳工党合作建立的新国家正在让中国恢复大国地位,但是中国的财政制度是混乱的,北洋向各国银行团借款6000万英镑,无疑说明了北洋实际上并无能力单独统治这个国家。

    为了照顾中国人的感情,过去各国银行应当从统治中国的地位转为控制中国财政的工具,帮助北洋整顿财政制度,好使其击败武汉的劳工党,而北洋也该交出一部分权利给各国银行作为抵押,为了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各国政府应当在中国问题上保持一致原则。

    俄罗斯外交官试图通过英国和法国来完成自己在远东的外交布局,一如当年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满清身上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在俄罗斯驻华外交官的积极推动下,英日法三国对对华贷款一事进行的非常顺利。

    不过国会对这笔贷款提出了异议,国会议长秦力山和副议长王正廷于签字之前拜会了国务主席袁世凯,袁世凯却拒绝接见两人,表示国家正需要贷款不能拖延,而后两人又正告银行团,表示该借款违法,国会不会接受。

    在这个时候,又爆发了广东倒岑风潮,袁世凯于是下令任命张鸣岐接任广东省长,调孙文为西藏宣慰使,并任命李纯担任江苏督军。在广西广东两军爆发冲突后,袁世凯不仅不认同广西军挑起内战说法,还指责国会偏袒中华革命党,宣布解散国会重新大选。

    说是解散国会重新大选,实际上袁世凯是想要接着国会的空位期间实施独裁,他在解散国会后就下令调田均一前往北京担任国务会议副主席,并令北洋军做好了南下和进攻北满的准备。

    在英国海军的支持下,9月25日三营北军在上海登陆,并开始不断运输兵力至上海,显然北洋已经做好了全取江苏的准备工作。面对北洋蓄意挑起战争的势头,武汉方面一边下令秦力山等北方要员撤离北京,一方面开始在舆论上对北洋制造内战的事实进行了揭露。

    九月二十八日,面对广西济军已经攻下佛山的情况下,武汉方面终于下令驻湖南的红军第五师进入广东维持秩序,并要求济军停战,对其劫掠平民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龙济光立刻发电北京,要求袁主席阻止武汉的行动,否则他就不得不撤回广西。龙济光是识时务的,他打广东新军心理上没啥负担,因为他知道广东新军没啥作战经验,且军备人数都不如自己,在英法的支持下,他自然是不会担心自己打不过广东新军。

    但是他也知道济军和武汉红军之间的差距,湖北新军当年就是在广西镇压反清武装的主力,也就是因为忠诚于朝廷的湖北新军被调到了广西,所以后来湖北新军造反时朝廷在湖北才找不到镇压新军的武力,那些在广西的湖北新军除了一部分自行返回湖北外,还有一部分则留在了广西成为了济军的重要本钱。

    虽说这些留下的湖北新军并不认同劳工党,但是龙济光也知道他们不会愿意和湖北红军拼命的,一方面是大清已经完蛋了,这些湖北人在济军只是为了钱作战,所以不大可能和老乡拼命;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认为能拼的过红军,毕竟济军中抽鸦片的很多,可是红军却已经禁绝了鸦片,光是纪律上红军就比广西军队强了。

    而新军和旧军最大的区别,就是纪律问题,广东新军确实不如广西济军能打,但是广东新军失败后不会溃散,光是这一点就不是旧军能比的,旧军打败一场就跑光了,只能等主将重新招募编练军队。龙济光很清楚,自己的济军看起来能打,但只要失败一次,他就变成光杆司令了,不能指望那些败兵会败而不溃。

    袁世凯当然不能让龙济光退回广西,否则岂不是白白让武汉又多了一个省,英国人也不同意让武汉接管广东,那么对香港来说就危险了,毕竟中华革命党或之前的岑春煊,都只能仰赖英国人的支持才能维持广东的统治,他们想要威胁香港就是做梦了。但是武汉不同,武汉并不会受制于对外贸易,英国人封锁广东出海口,不会让武汉屈服,只能让英国商业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因此袁世凯一边用电报命令湖南驻军严禁进入广东,一边任命了安徽、江西两地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