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茶渐浓 > 正文 第335章 茶凉了

正文 第335章 茶凉了(第2页/共2页)

;他倏然想去考校下齐王曹芳、秦王曹询的学业。因为只要魏国的后继之君明识善断、知人善任,什么鹰扬之臣、鸠占鹊巢都是无稽之谈!

    只不过,他才来到太极正殿,便瞧见一侍宦正轻手轻脚走去御几前,将捧着的上疏搁置在案台之上。

    “何处此时呈表?”

    他出声问道,语气有些不善。

    也惊得那侍宦连忙伏地,细声作答,“回陛下,乃尚书台转呈,是为散骑常侍刘劭之表。”

    刘孔才?

    他今早犹在东堂,何故现今有表自尚书台来?

    闻言,曹叡眉毛轻蹙,待片刻后才想起是什么事情,“出去罢。”

    “唯。”

    “慢着!”

    倏然叫住侍宦的曹叡似是想到了什么,神情几经犹豫后,方挥手道,“先将此表送去中书监,让彼等过目、抄录。”

    “唯!”

    令支侯府,前庭花圃。

    得悉因为高堂隆的病故,让天子曹叡罢了封禅泰山之念的夏侯惠,慢饮着清茶,看是悠哉游哉好不惬意,心中却纷乱如麻。

    他今日之所以没有当值,是打算去高堂府邸上吊唁。

    结果车驾才出门数里便又折返归来。

    因为高堂琛遵照亡父遗嘱,当依文帝曹丕倡导的薄葬之风,丧事一切从简。简单到连在洛阳府邸内都不设灵堂,直接敛以时服薄棺、以牛车载着归葬泰山郡桑梓去了。

    忠直之臣,就连死后都不会与人有私交。

    夏侯惠心绪杂乱的缘由之一,就是倏然发现,在此数年间,真正实心实意忠于魏室的老臣都相继离世了;但曹丕与曹叡所培养出来忠臣,却是寥寥无几。

    曹丕在位时间不长不提也罢,而即位了十数年的曹叡,才培养出来了几个?

    夏侯惠自己就是被曹叡擢拔起来的,但他知道自己至多算是忠臣,并非纯臣诚臣。

    其余者,也就唯有远在幽州的毌丘俭才算是吧。

    一代新人换旧人。

    但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也难怪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上,晋室篡魏的过程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这算不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是的,夏侯惠心绪烦乱的另一个缘由,则是他开始怀疑是否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了。

    在他先前的臆想中、已然尘封的记忆里,觉得曹叡只要能多活十年八年,那么,历史上就不会出现两晋这个无比恶心的王朝。但他现在突然觉得,即使曹叡不再英年早逝了、将晋室篡魏给杜绝了,也改变不了魏国国祚很短的命运。

    缘由源自曹叡想去封禅。

    对,没错,现今他是下诏不去了。

    但封禅之事本就是近十年前蒋济上疏提出来的,他现今犹记得!且还打算将之付诸以行!

    试问,十年之后,他会不会再次想起来?

    到时候还有出现第二个高堂隆吗?

    大兴土木、连年修筑宫宇,劳师动众耗费国库犹历历在目;去岁广天下采集数千秀女、仅是宫禁的耗费就与举国军费相当,今岁竟然又想着去封禅了!

    那翌年、后年呢?

    他是不是又能想起什么来?

    强盛如前汉王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都不免被汉武帝的欲壑难平折腾得几近崩溃!尚未大一统的魏国,且在魏武魏文几无恩惠于民的前提下,曹叡如此变着花样的折腾下,国祚能持续多久?

    历史没有如果,万事也皆有可能,没有发生的事情不会有答案。

    但在夏侯惠心中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隋炀帝杨广、唐玄宗李隆基等人的事迹。

    另一个让他觉得隐隐有天命的根据,则是高堂隆的上疏内容。

    高堂隆的临终上疏,并非是秘奏。虽然天子曹叡并没有召集诸公卿共议,但奏疏的内容在数日后还是渐渐为朝野所知。

    公卿百官们在意与讨论的是,授予封国之君自典兵之权是否可取。

    而夏侯惠则是被“臣观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口爪胸赤,此魏室之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於萧墙之内”这句给震撼到了。

    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上,所谓的“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可不就是对应着曹爽吗!

    曹爽自从将司马懿尊为太傅架空、独揽大权之后,先是谋划骆谷之役丧师辱国、大失人望;又纵容台中三狗等党羽爪牙逆行倒施、祸乱朝纲;自身则是饮食车服皆如天子威仪、穷奢极欲将国库当成自家仓邸,并淫略曹叡的才人,以致许多心怀魏室的臣子都倒向了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随着司马懿拨乱反正、为国除奸!

    从王朝开创的角度上来看,曹爽与董卓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

    篡汉者曹操,乱汉者董卓。

    没有董卓及其党羽李傕郭汜等将汉室威严践踏入尘埃,让天下士庶有了汉室气数已尽之感,魏室篡汉可没那么容易。

    同样的道理。

    若非曹爽这位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司马家哪来的名义与机会?司马家篡魏,厥功至伟者,“为王前驱”的曹爽当仁不让啊!

    当然了,这些都是夏侯惠的私自思量。

    以天子曹叡对他器重,即使托孤时犹有曹爽在列,也必然会位在他后了,也没有机会成为鹰扬之臣了。所以,如今他心中的疑惑与烦躁是,黄初年间征兆预警中的“鹰扬之臣”,将会是谁呢?

    该不会是自己吧.

    他自己觉得不可能。

    但他也左右不了他人的想法,比如天子曹叡的。

    故而,自出仕以来,他第一次有了危机感。很强烈的危机感,哪怕早年在淮南领斥候营,被吴兵追杀上百里时,都没有如此强烈。

    毕竟天家无情。

    且魏室三代君主的刻薄寡恩如出一辙、毋庸多言。

    唯一能侥幸的,是天子曹叡会不会被高堂隆的临终上疏所打动呢?

    子虚乌有的征兆、尚未发生的事情,再加上这些年自己为求裨益社稷不吝命,彼不会莫须有吧?

    拿起茶盏往嘴边送的夏侯惠,在心中悄然的问自己。

    旋即耷拉下了眼帘。

    茶凉了。(本章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