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三斤面最新小说 >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一些地区情况*又怀孕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一些地区情况*又怀孕(第2页/共2页)

。”

    说完,他将黑色芯片捏碎,任其随风飘散。

    “传令下去,关闭所有高频压制系统。允许B级以下区域自由接收声频信号。告诉前线人员:如果有人开始哭泣,请不要制止。让他们哭完。”

    命令下达十分钟内,全国十七个重点监控城市的记忆干扰塔陆续熄火。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广播电台、社区喇叭、甚至学校铃声中,悄然响起一段柔和的童声哼唱??正是《小铜铃》的前奏。

    苏晓禾坐在图书馆废墟般的桌前,耳机早已断裂,但她仍张着嘴,一遍遍重复那段旋律。她的周围,十几名陌生人围坐一圈,有的低声啜泣,有的双手合十,还有一位退休教师掏出纸笔,飞快记录下脑海中不断浮现的陌生名字和日期。

    “我想起来了……”她忽然抬头,泪水滑落,“我外婆不是病死的……她是饿死的。1961年春天,她把自己那份口粮让给了舅舅,然后躺在炕上,三天没说话,第四天早上,人就凉了。”

    她捂住脸,肩膀剧烈抖动。“可我爸从来不提这件事……他说提了也没用,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可是,怎么能过去呢?”

    此时,在遥远的内蒙古第六研究所地下三层,一道尘封三十年的金属门自动开启。空气涌入的刹那,一台老式录音机自行启动,播放出林婉秋的最后一段语音备份。声音断续,夹杂着电流杂音,却清晰可辨:

    > “……若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归仓计划’已进入第三阶段。请务必找到‘回音碑’??它不在地上,而在人心最深的沉默处。只有当千万人愿意为过去的痛苦发声,真正的修复才能开始……记住,遗忘是最温柔的暴力,而记忆,才是最勇敢的反抗……”

    录音结束,房间内所有存储设备同时激活,数千段被加密封存的声音档案开始逐一封装打包,准备通过地下水文网络中的共振节点向外传输。

    谭明远和小女孩再次启程。

    他们沿着一条几乎被植被掩埋的古道前行,目的地是地图上从未标注的“回音谷”。据传说,那里埋藏着第一代守铃人亲手铸造的青铜编钟,每一只钟体内都封存着一段真实的历史证言。唯有集齐七把铜钥匙,才能唤醒它们。

    路上,小女孩忽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谭明远问。

    她抬头,眼神清澈而遥远:“谭叔叔,你有没有觉得……最近的风,变得有重量了?”

    谭明远怔住。

    的确。这些天来,每一次风吹过耳畔,都不再只是呼啸而过。它带着温度,带着节奏,甚至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倾诉感**。就像有无数人在耳边低语,说着他们一生都没机会说完的话。

    “那是记忆的重量。”他说,“以前,它们被压在土里、锁在档案室、埋在死者心里。现在,它们终于可以飘起来了。”

    两天后,他们抵达回音谷。

    这里四面环山,中央是一片干涸的湖泊,湖床上矗立着七根锈迹斑斑的铁柱,每根柱顶悬挂一口青铜钟。钟体布满裂痕,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人名,数以万计。

    “这是……遇难者名录?”谭明远走近一根铁柱,指尖抚过冰冷的文字。

    小女孩摇头:“不止是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被删除的证词。比如这个??‘张秀兰,女,28岁,因举报食堂克扣口粮,被定为反革命,批斗致死’。还有这个??‘王建国,男,15岁,偷吃生产队红薯,饿极而亡,尸体无人收殓’。”

    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叹息:“这些人,曾经是真的存在过的。”

    谭明远感到胸口发闷。他知道,这些名字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当年的守铃人用尽一切办法,将他们的冤屈录进声音载体,再以秘法铭刻于钟体之上。这是一种仪式性的抵抗,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控诉。

    “我们要敲响它们吗?”他问。

    “必须敲。”小女孩坚定地说,“但不是用锤子,是用歌声。”

    她走上湖床中央的石台,举起手中的铜钥匙,面向七口钟,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轻唱出了第一个音符。

    那是一句极其简单的歌词:

    > “小铜铃,摇一摇,

    > 妈妈回来了,带米回来了……”

    声音稚嫩,却穿透力极强。随着她的吟唱,第一口钟缓缓震动,发出低沉悠远的嗡鸣。紧接着,第二口、第三口……七口钟依次共鸣,声浪叠加,形成一股肉眼可见的环形冲击波,向四周扩散而去。

    这一刻,整个中国的夜空仿佛被撕开了一道裂缝。

    无数人同时从梦中惊醒。

    北京,一位正在写回忆录的老教授猛然摔笔,冲到阳台上对着夜空大喊:“我不是懦夫!当年是我带头贴的大字报,可我是被逼的!他们拿我儿子威胁我!”

    上海,一名白领女子在地铁站突发失语,继而嚎啕大哭,因为她突然“看见”了自己的祖父跪在雪地里求一口饭吃的画面。

    广州,一所中学的音乐课上,全班学生不约而同站起,齐声唱起一首老师从未教过的歌,歌词竟然是1952年土改时期农民写的血书内容。

    这一夜,被称为“集体觉醒之夜”。

    第二天清晨,各大社交平台瘫痪。热搜前十全部与“我突然记起一件从未经历的事”相关。心理学家、历史学者、宗教人士纷纷发声,有人称之为“群体幻觉”,有人称其为“文明的忏悔机制启动”。

    但更多的人选择相信??我们终于开始听见那些曾经被 Silence 的声音了。

    谭明远站在回音谷最高处,望着朝阳升起,照亮七口仍余音缭绕的铜钟。

    小女孩走到他身边,轻声问:“接下来去哪儿?”

    他望着远方,嘴角浮现出一丝久违的笑容。

    “去下一个地方。”他说,“让更多人,听见自己心里,那口迟迟未响的铃。”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