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孩子谁爱生谁生 > 正文 第570章给夫人买糕点第一更

正文 第570章给夫人买糕点第一更(第2页/共2页)

案。”

    他将一叠厚厚的文书甩在桌上:“这是你的罪证,共一百三十七条,涉及十七名边将、五位朝臣、三位节度使。明日早朝,我会当众宣读。你猜,陛下会如何处置你?”

    赫连崇双目赤红,嘶吼道:“你不能这么做!我是先帝亲弟!我有免死铁券!”

    “丹书铁券只能免一次死罪。”赫连瑾淡淡道,“可你犯的是谋逆大罪,株连九族都不足惜。更何况……”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悯,“你背叛的不只是朝廷,更是赫连氏列祖列宗的尊严。”

    三日后,紫宸殿举行特别朝会。

    赫连瑾当众宣读荣亲王罪状,字字如刀,句句泣血。温清婉听完,面色铁青,当即下旨:削去赫连崇一切爵位与封邑,贬为庶人,押赴刑场斩首示众;其子嗣三代不得入仕;所有涉案人员一律查办,严惩不贷。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有人赞其雷霆手段,肃清朝纲;也有人暗中唏嘘,说皇族自相残杀,恐失人心。

    然而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浮出水面??原来不止荣亲王一人图谋不轨。西境节度使赵元昊、南陵侯柳世勋、甚至部分御林军将领,皆曾收受北狄贿赂,或暗中联络,或蓄养私兵,意图趁乱夺权。

    赫连瑾毫不手软,接连下令逮捕十余人,抄没家产,牵连者达三百余人。一时间,京师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某夜,裴渊登门拜访。

    “你这样做,会激起更大的反弹。”他坐在灯下,语气沉重,“这些人背后,牵连的是整个旧贵族体系。你砍的不是几个人头,而是一整棵盘根错节的大树。”

    赫连瑾斟了一杯茶,递给他:“我知道。可若不斩断这些腐根,新芽永远长不出来。”

    “可你也得小心脚下。”裴渊低声道,“陛下近日对你愈发忌惮。昨日她在御书房对心腹太监说:‘赫连瑾权势太盛,几近摄政,若不加约束,恐成第二个宇文泰。’”

    赫连瑾轻笑:“她怕我,是因为她还不完全信任自己。但她忘了,真正能威胁她帝位的,从来不是我,而是那些想复辟旧制的人。”

    裴渊沉默良久,忽而问道:“如果有一天,她背弃了沈小姐的遗训,恢复独裁,废除议政阁,你会怎么做?”

    赫连瑾抬眼看他,目光清澈如雪后初晴。

    “我会履行誓言。”他说,“代天行罚。”

    裴渊点头,不再多言。

    数日后,温清婉召见赫连瑾于御花园。

    此时正值暮春,桃花纷飞,柳絮如雪。她穿着一身素色常服,未戴凤冠,神情竟有些疲惫。

    “赫连卿,”她轻声道,“朕知道你在清理朝堂,也在重塑军权。但有些人……是不是处置得太急了些?”

    赫连瑾躬身:“陛下明鉴,若不速决,恐生变故。臣所做一切,皆为巩固新政,保社稷安稳。”

    温清婉望着池中游鱼,悠悠道:“可朕总觉得,你在借机铲除异己。比如南陵侯,他曾救过先帝性命,功勋卓著,仅凭一封匿名信就革职查办,是否太过?”

    “那封匿名信,附有他与北狄使者密会的画像。”赫连瑾平静道,“臣派人核实,画像中的男子身形、衣饰、佩刀纹样,皆与南陵侯吻合。而且,他在边境私自扩建军营,屯粮十万石,从未上报兵部。”

    温清婉默然。

    半晌,她才低声道:“你越来越像她了……冷静、果断、不留情面。可你也该明白,帝王之道,不在刚猛,而在平衡。”

    “臣明白。”赫连瑾答,“所以臣并未请求扩大兵权,也未接受镇国公之位。臣所求,唯有一个清明朝廷,一个安定天下。”

    温清婉转头看他,眼中复杂难辨:“若朕不愿继续共治呢?若朕想收回议政阁权力,重归乾纲独断呢?”

    风吹动她的发丝,赫连瑾静静站着,仿佛等待这一刻已久。

    “那臣只能遗憾地告诉陛下,”他缓缓跪下,声音却坚定如铁,“沈小姐留下遗命:若有朝一日陛下背誓复辟专权,赫连瑾可代天行罚,不必顾念旧情。”

    温清婉呼吸一滞。

    “您现在是天子,但您也曾答应过她。”赫连瑾抬头,目光坦荡,“若您毁诺,不仅是辜负一人,而是失信于天下贤良。届时,民心离散,新政崩塌,江山再度陷入混乱。而臣……不得不成为那个阻止您的人。”

    花园里寂静无声,唯有花瓣簌簌落下。

    良久,温清婉闭上眼,轻轻叹了口气:“你走吧。”

    赫连瑾叩首,起身离去。

    她站在原地,久久不动,直到裴渊悄然出现。

    “他说的,是真的吗?”她问。

    裴渊点头:“那封遗书,确有其事。不仅您有一份,我也保管了一份副本。一旦您违背共治之约,它就会公之于众。”

    温清婉苦笑:“她算无遗策,连我的动摇都算到了。”

    “但她相信您终会明白。”裴渊轻声道,“真正的权力,不在于掌控多少人,而在于能让多少人活得更好。”

    一个月后,温清婉颁布新政诏书: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推行科举改革,增设寒门名额;减免农税三成,兴修水利;正式确立议政阁为最高决策机构,凡重大军政事务,必须经阁议通过方可施行。

    朝野震动之余,亦有暗潮涌动。某些旧势力开始秘密串联,试图反扑。然而这一次,他们面对的不再是孤身奋战的沈清容,也不是仅仅忠于旧主的赫连瑾,而是一个已然觉醒的制度,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夏末,赫连瑾巡视北疆归来,途经沈清容故乡湖州。他独自来到她墓前,放下一束白梅。

    “小姐,”他低声说,“您种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议政阁运转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北狄不敢再犯。就连陛下,也开始学着倾听别人的声音。”

    风吹过松林,似有回应。

    他站起身,望向远方青山。

    “接下来的路,我会一直走下去。不是为了报恩,也不是为了复仇。而是因为……这天下,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碑文之上:“淑德昭然,光照后世。”

    赫连瑾转身离去,身影拉得很长,如同一把插入大地的剑,坚定不移。

    而在千里之外的皇宫深处,温清婉正提笔书写一份密旨。写完后,她吹干墨迹,放入金匣,交予贴身女官。

    “若有一日朕迷失本心,”她说,“便将此诏开启。”

    女官低头接过,未曾窥视内容。

    夜深人静,温清婉独坐灯下,手中握着那半块碎玉佩。

    她轻轻抚摸裂缝,喃喃道:

    “沈清容,你说得对。一个人的天下,终究走不远。”

    窗外,月光如水,洒满宫阙。

    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正热烈生长,而属于这个时代的风云,的确,才刚刚开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