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56节(第3页/共5页)

赔光了,就算列强肯下场支持大帅,击退了南军之后,大帅也还是坐不住这个位置的,最终不过是白白担了个卖国贼的骂名。此时宣布下野,至少还能拿到清帝退位的待遇,不用承担北洋团体对外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责任,等南军打倒北京城下就不好说了。”

    袁世凯发觉自己居然没法反驳赵秉钧,毕竟他现在已经调不动南满地区的北洋军了,那些北洋将领现在正打算割据关外以观望局势,显然是不肯和北洋团体一起陪葬了。袁世凯接受了赵秉钧带回的条件,但没有立刻向北洋诸将公布,他令曹锟带了一支可靠的部队直接来北京城先接管了城防,然后才召集北洋诸将表示自己决定下野,以还天下太平。

    段祺瑞对于袁世凯的下野通知还是感到了震惊,他在徐树铮的劝说下,有意向袁世凯建言推往关外,等待日军出兵干涉,但是袁世凯既然已经做出了决断,他也就顺势接受了。

    段祺瑞事后对小徐这样说道:“日本人插手我国内战本就没安什么好心,我只是觉得不能对不起大帅,总要想个办法维持北洋的局面,才不得不和日本人联系。可既然大帅已经不想坚持下去了,那么我还和日本人虚以委蛇做什么,总不能真的去当汉奸吧。”

    徐树铮固然不甘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了北洋这个团体,应该说是帮助段祺瑞爬上北洋团体的最高位置,但是现在连北洋团体都完蛋了,他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只是徐树铮自己也清楚,日本人之所以重视他,其实是重视他身后的段祺瑞,毕竟他小徐在北洋属于半路出家,压根就没有什么号召力,只有段祺瑞还能号召北洋在关外战斗下去。

    武汉之所以愿意和北洋以协商方式解决,是因为日本在滨海地区推动的公投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在滨海区被宣布为中日俄共管地区后,迁移该地区第一位的外来人口其实是朝鲜人,其次是中国和俄国,最后才是日本人。

    为什么朝鲜人是移民最多的,因为日本虽然没有正式吞并朝鲜,但是其在朝鲜半岛成立的拓殖公司夺取了大量的朝鲜土地,于是许多朝鲜农民被迫迁移到了北方、中国境内和滨海地区。相比之下,中国移民主要在满洲地区进行开垦和进行工矿作业,而彼得堡因为赤塔共和国的关系,不肯往远东迁移什么人口,不少俄国移民是从中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自行跑过来的,所以移民规模不大。

    日本虽然控制了海参崴和乌苏里江铁路,但是日本农民压根不适应滨海地区的气候,事实上日本农民习惯的种植气候和长江流域差不多,滨海区差不多就是北海道了,而日本对于北海道的开发,一直都是比较落后的。

    所以,日本陆军虽然鼓励本国农民向滨海地区、库页岛移民,但实际上不少日本农民去了之后就逃回本土了,因为他们没法在这种气候下生产生活。因此日本在滨海地区的移民,其实以商人居多,他们虽然支持日本陆军占领滨海地区,但主要是为了垄断当地的商业,而不是真的对开发本地资源有什么兴趣。

    日本政府推动的公投,很快就出现了问题,虽然日本人已经尽量作弊,但反对把滨海区纳入日本的票数还是占据了多数。特别是陆军从北洋手中拿到了原本划归中国的图们江和中东铁路之间的地区,然后把这一地区的人口纳入了公投,很自然的这一地区的居民都是主张并入中国的,哪怕该地区有着大量的朝鲜移民。

    日本人在计算票数上发觉问题后,干脆的中断了计票,然后直接宣布了结果,表示公投结果就是滨海区的居民同意并入大日本帝国。这就引发了当地居民和驻满洲的红军的不满,只不过之前关内战争还没有决出胜负,红军一直保持理智和日方进行交涉。

    随着北洋团体的执政开始落下帷幕,红军对滨海地区的公投结果不再交涉,而是直接宣布该公投结果非法,赤塔共和国也发表了同样的公告,并对日本军警在伯力和海参崴驱逐俄罗斯商人的行为表示了愤慨。1915年2月17日,武汉和赤塔发表了共同公告,认为日方在滨海地区的驻军和代表破坏了三方协议,因此他们将会支持该地居民将日方人员驱逐出滨海,恢复滨海地区的自治。

    2月18日,袁世凯宣布下野,并命令各地北洋军队不得擅自行动,等候新政府的命令,并提议劳工党组建新政府恢复国内和平。武汉方面对袁世凯的通电表示认可,宣布2月18日晚12时停火,12时以后继续向红军开枪的,视为叛乱行为。

    2月19日孙文发电呼吁重建国会,由国会来决定新政府的组建。不过一些社会人士表示,旧国会体制不能解决军阀问题,应当建立一个更加有权力的中央政府,以避免此类内部战争的爆发,并对广西、甘肃等地方势力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些地方势力甚至都不是共和制度的支持者,而是前清的势力在掌握,他们怎么可以继续把持地方军政权力?

    总之,随着袁世凯的通电下野,中国内战已经宣告结束,这就使得中国和列强之间的矛盾开始上升。中日之间关于滨海地区、南满地区、北朝鲜地区的争端,中英、中法之间则是租界、治外法权和关税问题,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上海地位的问题。

    英法外交官对武汉表示,其他问题都可以讨论,但上海例外,也就是说上海地位不许讨论。武汉方面对于英法的威胁虽然颇为重视,但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中日外交问题上,田均一认为林信义说的很对,中日之间的矛盾能够解决,那么中国和欧洲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是建立在中日矛盾上的。

    田均一对党内如此表示道:“要么和日本政府达成和平共处,要么就得先打垮日本内部的帝国主义者,否则我们就腾不出手来解决同其他列强的外交问题。”

    于是劳工党对于中日之间的争端问题并没有随着劳工党即将执政而变得缓和下来,反而更加强硬,颇有不惜用战争接近中日争端的意思。

    劳工党的这种态度令日本国内的政治斗争也更加激烈,陆军越来越倾向于开战,而海军则坚持反对,山本权兵卫对记者这样公然表示道:“中日之间的争端虽然难以分清曲直,但陆军的一系列行为恶化了中日关系确实是事实。

    陆军压根不是在解决中日之间的争端,而是通过扩大争端来达成自己的大陆扩张主义,这是把帝国压上了赌台,赌输了就等于40余年的维新成果毁于一旦。海军绝不认同日中开战的理由,这不符合日本的利益。”

    山本权兵卫的发言获得了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和一部分工商业者的支持,日俄战争结束还不到七年,日本人对于日俄战争中大量的人员伤亡还记忆犹新,这是和日清战争完全不同的作战方式。和中国人在大陆上开战,意味着又是一场以陆上战争为主的全面战争,中国人在对俄作战中的表现可远远超过了日清战争的表现,更何况这一次中国的内战中,南军对于北洋的那种摧枯拉朽式的胜利,也让日本人很难相信陆军说的中国人战力低下,不是皇军对手的大话。

    上一次陆军表示俄军不能打,结果要不是俄军后勤出现问题,陆军自己就差点崩溃了,那些被征召的预备役士兵,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