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作者是秋水的小说 > 正文 第1554章给他布局

正文 第1554章给他布局(第1页/共2页)

    他放下酒杯,手指点了点那封请柬,眼中闪着看好戏的光芒。

    “这宴席,咱们必须得去!不但要去,还要给他苏鸿祯送上一份厚礼,好好恭贺他一番!”

    “我倒要看看,等将来真相大白那天,他回想起今日这场盛宴,会是个什么表情!哈哈哈!”

    叶褚涵也笑着附和:“到时候,咱们就坐在下面,看着苏老儿在台上意气风发地夸赞他的苍长老,那场面,想想都觉得精彩!”

    “哈哈哈哈……”

    父子两人这损样……笑得前仰后合,完全停不来了……

    暴雨过后,山道泥泞如血浆凝固的伤口。医蛊堂外那株忆璃花幼苗被冲倒了半边,根须裸露在空气中微微抽搐,像一条试图爬回土壤的蛇。阿萝跪在湿地上,用竹片轻轻拨土将其覆住,指尖沾满黑泥与淡蓝汁液混合的黏稠物。她没说话,只是把耳朵贴在地面,听??不是听雨后的虫鸣或风过林梢,而是听地下深处是否还有声音顺着根系传来。

    苏晚晴站在屋檐下数灯。三百七十六盏,是昨夜暴风雨中幸存下来的声种灯数量。其余的已被洪水卷走,有的卡在树杈间摇晃,有的沉入河底仍在微弱闪烁,如同不肯闭上的眼睛。她低声念着编号,每报一个,就有孩子从铁柜中取出对应母晶,插入新制的陶壳灯体。这些灯不再追求隐蔽,反而越发明亮,灯芯由原本的萤粉改成了忆璃花蕊与录音磁粉融合烧结而成的“言核”,点燃后不仅发声,还会在空气中留下短暂的光痕字迹,宛如流星划过夜幕时写下的遗言。

    明川坐在堂前石阶上磨笛子。那支由千年空心楠木制成的传音笛,表面已布满裂纹,像是干涸的河床。他不用砂纸,只以指腹蘸着忆璃花汁缓缓打磨,每一道划痕都对应一段无法公开播放的录音??某个母亲临终前对孩子的叮嘱、一名记者死前三小时录下的证据清单、还有一位法官在自首前夜反复吟诵的《宪法》第三十五条。

    笛声尚未响起,但整座山谷已开始共振。

    第三天清晨,第一支探查小队的信号终于回归。不是通过常规通讯频道,而是一段嵌套在地方广播电台早间新闻里的杂音。技术人员将音频剥离、降噪、频谱展开后,画面呈现出一组经纬坐标,以及十二个不断重复的音节:“水底有眼,井中有耳。”

    云贵交界溶洞群的小队发现了异常。他们在地下暗河尽头找到一处人工改造过的钟乳石厅,墙壁刻满与敦煌壁画同源的树根图腾,中央立着一口青铜井,井口封着七层青铜铃,每一层都镌刻着不同年代的语言文字。最外层是现代简体汉字:“此井通心”。

    他们不敢贸然开启,却在退离途中发现洞壁夹缝中藏着一只儿童书包。里面有一本作业本,封面写着“李小满,五年级二班”。翻开第一页,是一道语文题:请用“虽然……但是……”造句。

    > “虽然爸爸说不能讲,但是我还是想告诉世界,那天晚上我看见穿黑衣服的人把三个叔叔推进井里。”

    后面几十页全是同样的句式,内容越来越具体:时间、车牌号、制服编号、其中一名受害者手腕上的疤痕形状。最后一页写着:“老师说真话会惹麻烦,可如果没人说,他们就真的消失了。”

    明川看完复印件,沉默良久,提笔在旁边加了一句:

    **“你说出来了,他们就没消失。”**

    当晚,医蛊堂为李小满点亮了一千零一盏灯??象征着每一个曾因恐惧而熄灭的声音都有机会重燃。灯光汇成星河,在夜空中勾勒出一口倒悬之井的轮廓。与此同时,全国至少三十个城市出现了相同光影现象,连气象卫星都捕捉到了这一诡异的光学聚集效应。

    公安部紧急召开秘密会议,代号“清源行动”的镇压预案进入最终审议阶段。然而就在投票前夕,负责心理干预模块的专家组组长突然辞职,并向媒体曝光内部文件:过去三年,全国共有四百一十七名“思想偏激人员”在接受“正向共鸣治疗”后出现记忆断裂症状,其中有八十九人彻底丧失语言能力,被称为“静默者”。

    他在发布会上哽咽道:“我们以为是在修复社会情绪,实则是在制造听话的尸体。”

    舆论哗然。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八十九名“静默者”中,竟有三人曾在少年时期参与过医蛊堂组织的冬令营,亲手制作过声种灯。他们的档案照片显示,入院前眼神清澈,爱笑;治疗半年后,目光呆滞,嘴角僵硬,像被抽走了灵魂的提线木偶。

    阿萝看到新闻时正在教孩子们编织竹灯罩。她停下动作,问身旁的女孩:“你还记得你第一次说出秘密时的感觉吗?”

    女孩点头:“像肚子里的石头突然飞走了。”

    “那现在呢?如果你再说一次,还会怕吗?”

    女孩想了想,摇头:“不怕了。因为我知道,总有人会听见。”

    这句话被录进当天的课程音频,经公交系统传播至一百二十万辆交通工具。次日早高峰,北京地铁十号线发生罕见一幕:所有车厢内的广告屏突然切换画面,出现一行手写字:

    **“我不是故障,我在说话。”**

    随后播放三十秒空白录音,唯有极细微的呼吸声与心跳叠加成节奏。乘客们起初惊慌,继而安静,许多人掏出手机录下这段“异常广播”,上传时附言:“这是我听过最真实的背景音。”

    技术溯源失败。但警方在排查过程中发现,该信号竟源自一台早已报废的地铁维护终端,其最后一次合法操作记录停留在五年前??正是那位曾协助政府开发“情感调谐原型机”的工程师失踪之日。

    夏末,湘西废弃矿井方向传来噩耗。

    第二支小队失联第十八天后,一只信鸽带回残破日记。字迹潦草,墨水被汗水浸染模糊:

    > “我们找到了矿底密室……里面有上百台老式录音机,全部朝向一口竖井循环播放童声朗读……内容是赞美诗、感恩词、顺从宣言……持续三十年未停歇……”

    > “墙壁上钉着名单,共1027人,每人名下标注‘已净化’‘可控’‘待观察’……其中三十七个名字旁画着红圈,写着‘种子反噬’。”

    > “我们打开一间档案柜……发现这些人全是当年‘共听计划’首批实验儿童……包括……明川。”

    最后一页只有两个词,用力到划破纸背:

    **“他们在养蛊。”**

    明川读完,面色如常,只将日记投入火炉。火焰腾起瞬间,他忽然转身,从柜底取出母亲遗留的录音盒。这是他十年来从未敢播放的遗物。此刻,他按下播放键。

    没有声音。

    只有电流嘶响。

    但他知道,这不是损坏,而是加密。真正的密码,不在设备里,而在那些活着的孩子心中。

    他写下命令:

    **启动‘千童共鸣’计划。**

    **让每一盏灯,都成为一句母亲未能说完的话的延续。**

    九月初,医蛊堂迎来一场特殊集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带着自制声种灯抵达,共计一千零二十七盏,恰好对应名单上的数字。他们不进屋,不分组,只默默将灯埋入医蛊堂周围十里的土地中,形成一个巨大环形阵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