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理振 > 正文 第36章 继续迈向近代化军队

正文 第36章 继续迈向近代化军队(第1页/共2页)

    “此战暴露出不少问题。”

    朱由榔看完手中战报

    下面坐着的李过言道

    中秋以后,终于搬回了南京紫禁城的朱由榔,于武英殿内,一场军事会议正在召开。

    “无论如何,军队还要继续改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军队永远不能放弃进步,永远不能固步自封!”

    朱由榔强调道

    “这次战斗就凸显了问题,北伐打赢了,天下平定了,咱们许多将领未免陷入固步自封之态,若是长此以往,早晚有被人后来居上的一天。”

    “今天,我们面对的,不过是人家在自己疆域万里之外,投入的一支雇佣兵,尚且打得这般艰难,日后若真正面相遇,又当如何?”

    会议后,枢密院开始部署新一轮的军制改革,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一轮改革,不仅仅意味这编制变动,还有未来新的明军高层的更新迭代。

    朱由榔平时非常重视下面官员普及世界地理常识

    甚至专门让理藩院、礼部合作,参考许多市舶司获得的新信息,修订了世界地图,并让启明书院刻了一个大雕版,印刷上千份新的《坤舆万国全图》,挂在每一个中枢衙门,地方布政使司的大厅内。

    就连考核官员,或是殿试问对之时,都要考考对方一些地理知识

    比如什么“大不列颠国在何处?法兰西国首都在哪?”

    光烈九年科举,地理正式成为科举必考科目,同时下一科光烈十二年新学进士的科目也正式公布

    “文言,策论,地理,历史,格物,数学”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只要你考,别说考什么地理、数学,就是考他妈《圣经》,那也会趋之若鹜。

    谁特么和升官发财过不去?什么理学大道,你在放什么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天子喜欢世界地理,那自然人人都把《坤舆万国全图》和《万国概述》背得滚瓜烂熟。

    从此之后,一个颇为别致的景象,各级官府衙门,官老爷背后挂着的壁画,不再是什么“旭日出海”、“麒麟下山”。

    而是一整面完整的世界地图

    -------------------------------------

    李过今年已经五十八了,最多还有三四年就要退居二线,故而现在都很少外出主持具体工作,而是更多的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了。

    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军中,还是朝中,高层都要迎来换届了

    首辅瞿式耜已经六十八了,好在身体素质还不错,但最多也就是这一两年内功夫就得致仕。

    年前,原肇庆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吕大器逝世,朱由榔亲自下旨缅怀,并赐谥号“文忠”,追赐太师,辍朝七日以示哀悼。

    下面人猜测,瞿式耜之所以留到现在,大概是要等明年五年规划决算通过以后,才正式退休。

    不过有意思的是,姜曰广年纪还比瞿式耜大些,已经七十出头了,但这位主不知是心态好还是怎地,身体居然还能活泼乱跳。

    同样的,文官尚且如此,本就出身寒微,历经百战,伤痕累累的李过,身体状况更为糟糕些。

    年初朱由榔还专门派太医给几个老臣检查身体

    而现在的李过虽然还在领导岗位上,但也是近半时间都在休养

    退居二线,亦是一两年内的事情。

    军中朝中,一大批骨干大臣,都要迎来退休

    新老换季,正是风起云涌之时

    对于朝中壮年大臣而言,正是削尖脑袋想办法表现,往上钻的时候。

    而对于军中青壮将帅,也正需要立下军功,向上面证明自己的能力。

    所有人都在猜测,瞿式耜、李过退休后,接替这军政领袖位置的人选。

    李定国的地位本就超然,估计是不会再加枢密使衔的,而瞿式耜的位置,许多人猜测是陈子壮或者堵胤锡其中之一,这二人刚好都比瞿式耜小半轮,五十多的年纪,正是一个文臣的菁华之年,反倒是张同敞不太可能,毕竟过于年轻,入阁亦是极限,总不能当几十年首相吧?

    这种情况下,作为天子的朱由榔一举一动,都被朝野上下死死盯着

    所有人都不会放过任何机会

    这次军事会议,主要是关于对荷兰战略,以及台湾战役问题

    郑成功的战报,在枢密院以及明军高层,都产生了不少反响

    大家第一次重新正视了西洋人的军事威胁,事实证明,按照枢密院的总结,如果在兵力悬殊不大的情况下,荷兰雇佣兵和明军的战力,大约基本相当。

    其中野战状况下,对方不如明军,但攻防战中,荷兰人的堡垒以及火炮都很是棘手。

    枢密院一方面接受了郑成功的意见,派出工程师和测绘人员,前往刚刚收复不久的热兰遮城,哦,现在被陛下赐名安平城,进行测绘工作,总结经验。

    同时,也针对战斗过程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议定改良方案。

    是的,明军又要军改了

    这一次军改,其实和荷兰人的关系不算大,真正原因,还是燧发枪技术的成熟。

    明廷工部武备局,其实早在光烈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燧发枪的设计和改良工作。

    燧发枪虽然早在几十年前,东西方的工匠人员都有设计草案,但一直没有推广。

    因为早期燧发枪的点火率实在感人,基本不具备实战价值

    而东征、北伐,一系列战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