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是无畏舰竞争的时代,各国都在新的强大军舰技术上进行竞赛,英国过去一百年中所积累的海上力量,随着无畏舰的出现正迅速被淘汰掉。虽然英国人还保持着无畏舰制造技术及数量的领先优势,但英国皇家海军和各国海军之间的差距正迅速缩小,特别是德国的公海舰队已经真正具有了威胁英国海上优势的力量。
在这样的局面下,英国人已经不能依赖武力压制全球的竞争者,他们只能把自己的主要力量用来对付距离自己最接近的对手,而试图和次要的对手建立和平关系。
巴厘岛事件的意义就在于,打破了英国皇家海军在南洋地区的威慑力,让各国意识到这个地方已经不是皇家海军说了算的地区,相关国家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而在大家的同意下重建地区秩序,否则该地区就不会有和平可言。
英国人显然也是读懂了林信义释放出的信号,所以在无法威慑日本海军放弃对于巴厘岛的保护后,也不得不同意让荷兰人同巴厘岛土著王国在联盟和自己的见证下进行和平谈判。这一行动其实就是表示,英国人在南洋秩序上做出了妥协,承认各国在南洋的利益应当得到承认。
这样一来,原本在大英帝国保卫下垄断了东印度群岛利益的荷兰人,现在就变成了各国眼中的新猎物,荷兰人可以继续统治东印度群岛,但是东印度群岛的利益不能由荷兰人决定。如此日本海军在南洋的局面就被打开了,海军对于南洋的野心自然也就从纸面变成了现实。
堀悌吉澄清自己没有和林信义竞争的意识,也是因为这一事件极大的提升了林信义在舰队官兵中的威望,过去舰队军官们只是觉得林信义是个有才能的参谋,但终究没有上过舰,因此并不能将之视为真正的海军领袖,但是此次事件令林信义的决断力在舰队中传播了开来,于是林信义也从参谋的形象转向了舰队指挥者。
东乡平八郎之所以能够得到舰队上下的认可,就是因为东乡指挥了对俄作战,在东乡之前还没有一位日本海军将领认为日本海军可以击败一支白人海军。而林信义今次则是打破了海军对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恐惧心理,对于这位老师,海军上下都是诚惶诚恐,压根不认为自己能够挑战对方。
如果林信义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拟定计划,估计大家还没多大感觉,但是林信义站在了第一线并亲自承担起了下达命令的责任,这就使得他的声誉迅速的在舰队中上升了。堀悌吉要做出澄清,也是知道林信义因为巴厘岛事件在海军中的威望将不断上升,他并不愿意成为对方的陪衬和小丑,才会这么做。
高野的猜测其实大差不差,返回东京后的林信义只是被单独关押了几天,责令其就巴厘岛事件的原委写一份详细的报告,然后就被放了个年假,让他回去休息了。
虽然海军方面似乎对林信义的胆大妄为做出了处置,不过这种处置并没有伤及林信义在海军中的影响力,革新社在巴厘岛事件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在海军中的影响力,并因此获得了对于亚洲联合海军建立的更多的建议权。
河原在元老重臣会议上为林信义的行动做出了辩护,反对山县和陆军对于林信义行为的指责,认为这就是一起突发事件,林信义做出的决定虽然有些草率,但都还是符合规范的,海军没有理由对其进行追究责任,河原还进一步嘲讽道:“如果林信义中佐的行为是大逆不道,那么陆军冲进朝鲜王宫侵犯并处死朝鲜王后的举动算什么?相比之下,海军至少维护了日本的荣誉。”
海军拿明成王后事件当挡箭牌,确实让山县和陆军受到了挫败,而包括伊藤在内的其他元老,也不愿意追究海军的责任,毕竟海军主导的亚洲联盟的建立,极大了扩张了日本在亚洲事务上的发言权,这个时候追究海军的责任,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初日本政府包庇陆军在朝鲜半岛上发动的政变,而且还失败了,就是因为征服朝鲜半岛是日本的国家意志,自然不会去惩罚作为直接行动者的陆军。现在的局面也和当初类似,海军的南下政策实际上已经获得了政界和财界的支持,不要说海军在这次事件中获得了成功,就算是失败了也不应当受到惩罚,否则政界在陆海军之间就没法平衡了。
而且新登基的英王乔治五世显然无意在远东搞出什么争端,因此英国在巴厘岛事件之后所表现出的妥协立场,也让日本政界更加倾向于海军的南下路线,因此对于海军在巴厘岛事件中的追责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海军虽然没有背负责任,山本领导的内阁却遭到了山县猛烈的批评,认为山本领导的内阁纵容了海军的妄为,要求其负其责任来。
山县对于山本内阁的反难倒是获得了伊藤等元老的支持,无他,海军这几年在政治上势力发展太快,已经引发了陆海军势力的失衡,政界大佬们虽然支持山本内阁的政治路线,但也不能忍受海军继续扩大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否则日本就真的变成海军的一言堂了。
山本权兵卫面对这个局面也是始料未及,他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还能让自己承担起责任,他虽然不想承担这个责任,因为实在是有些荒唐,连英国人都已经开始妥协了,没人追究的情况下,他负啥责任?
但是山县、伊藤等元老认为他对海军管理不严,才会导致海军出现越矩的行为,因此他还是应当承担起责任,以严肃海军的军纪。松方正义比山本权兵卫清醒,在私下里他劝说山本首相,“并不是真的要你承担什么责任,而是亚洲联盟的建立和千叶县土地改革、工业中心的建立,都在海军手上完成了,要是你现在不下台,等到成绩出来之后,海军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就没法控制了。所以,你现在下台,可以让政界的力量恢复平衡,这是应有之意…”
山本权兵卫是很难理解这个政治平衡的应有之意的,但是他现在确实没法对抗的了陆军和伊藤系的压力,特别是因为担心千叶县土地改革会扩散到其他地区,国会形成了一个反山本内阁联合的团体,正借着巴厘岛事件将会引发日英同盟破裂为借口,要求山本内阁总辞。
新萨摩一系的政治和财阀势力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和其他派系开战,因此也劝说山本权兵卫体面下台,然后等待时机再卷土重来。
立宪政友会的原敬看到了机会,第一任西园寺内阁的失利使得原敬认为必须要实现彻底的政党内阁,否则就没法改变藩阀政治,因此在西园寺内阁下台后,他就开始致力于统一政友会内部各派系,为政党内阁的建立做好准备工作。
不过原敬还是明白日本政治的实质的,如果没有军部的认同和财界的支持,那么光凭民主的口号是没法让政党政治变为现实的,所以他一直对古河财阀加以影响,并交好三井、三菱财阀。
当意识到山本内阁的政治基础已经动摇后,原敬立刻联合三井、三菱这些大财阀,表示要考虑在日本的工业计划中加大财阀的作用,从而赢得了这些大财阀对政友会组阁的支持,接着他又推动西园寺公望和桂太郎结盟,以赢得陆军的支持。
桂太郎和长州派都清楚,山本权兵卫即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