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发展机会,于是北洋水师瓦解,满清的海军变成了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两个互不干涉的独立单位。
巡洋舰队的海军军官大多为福建人,主要以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的学员为主,而长江舰队倒还保留了不少北洋水师的残余,比如黎元洪就是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他聘用的长江舰队军官也大多为其同窗或后辈,并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建立了武汉海军工程学院。
虽然黎元洪和袁世凯有着淮系的共同背景,但是黎元洪却并不肯接受袁世凯的拉拢,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人情压根没意义。黎元洪虽然觉得自己在武汉体系内没有得到重视,毕竟他好歹也是武汉新军的创建者,但是依托武汉新军和武汉工人纠察队建立起来的工农红军中,他只能是地方军事主官,没法进入到军事委员会的核心决策层。
可即便是如此,黎元洪也拒绝了袁世凯的拉拢,因为他觉得袁世凯让自己割据江苏的建议简直就是在说梦话,虽然他被武汉军事委员会调派到南京,掌握了江苏地区最强大的武力,但工农红军的体制和前清的新军体制完全不是一回事,前清新军中的军官任命受主官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新军一镇的统领可以通过自己任命的军官完全掌握部队,这也是袁世凯能够控制北洋各镇的关键。
但是在工农红军的体制里,军事指挥人员的培训和任命是由军事委员会决定的,而士兵的日常生活及军队的后勤又受到政工干部的监管,在军事委员会的授权下,他可以非常轻松的指挥下面的部队,比当初指挥自己建立的武汉新军第二镇还容易,因为在他身后有着军事委员会的意志,下面的军官压根不能反抗。
可要是他想要越过军事委员会的授权行事,那么政委就能轻易的解除他的指挥权,并将他关押起来,军队压根不会产生什么动乱。工农红军是党领导下的武装部队,不是他黎元洪的私军。袁世凯觉得他只要投向北洋就能把队伍从武汉拉出来,然后割据江苏,这显然是还沉浸于前清时的新军印象中。
就凭袁世凯这种对于工农红军的不了解,黎元洪也不看好北洋团体有什么前途,更何况江苏这种财赋之地,北洋上下能够容忍自己占据这里?要不是武汉出兵维持了江苏的秩序,北洋军早就南下江苏了,因此袁世凯不过是拿着不可能交给自己的江苏地盘,忽悠自己造武汉的反而已。
对于军事委员会确实有着不满的黎元洪,也不会这么白痴的听从袁世凯的欺骗,为了一时的意气把自己变成一个笑话。所以不管袁世凯怎么拉拢,黎元洪还是对袁世凯敬而远之。
而在争夺中国海军的控制权上,黎元洪领导的旧北洋水师派系和那帮福建人也是斗的不可开交,黎元洪一直试图把长江舰队和巡洋舰队合并,恢复统一的海军指挥体系,不过袁世凯显然不愿意让长江舰队吞并巡洋舰队,巡洋舰队中的福建人也不太同意。
巡洋舰队倒是觉得,武汉领导下的长江舰队应当服从于北京海军部的领导,这个北京海军部实际上在巡洋舰队的控制之下,对于长江舰队具有的后勤支援体系,巡洋舰队还是相当羡慕的。
因为在大清灭亡后,福建船政已经停办,巡洋舰队的人才培养体系被中断了,而长江舰队却通过武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建起了武汉海军工程学院,其前三期学员人数就超过了一千,这可比船政学堂几十年培养出来的六百多毕业生可多多了。
所以北京海军部一方面想办法恢复福州船政学堂的教学,一方面就想要染指武汉海军工程学院,从而将其变为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
这一次和日本的合作,北京海军部也想把长江舰队排除在外,毕竟是海上的军事演习,长江舰队跑来凑什么热闹。实际上,巡洋舰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日本赠予的两艘俄国破损战舰,以增强巡洋舰队的实力。
不过武汉方面不肯让步,加上北洋陆军不愿意花钱给海军维修这两艘日本赠送的俄舰,段、冯都认为,中日不交恶,这两艘大舰无用武之地,若是交恶则又没啥作用,日本人击沉的俄舰,日本人维修的俄舰,打起来,日本人还能不了解这两艘军舰的战斗力?于是海军部还是和武汉妥协,决定双方一起派人参加。
第743章
作者:富春山居 数字:5075 吐槽:0 更新日期:2023-09-21 12:36:50
作为大韩帝国派出的海军代表,安明根站在会议室的窗前往外望去,刚好能够看到在大树遮蔽下的奉献节教堂,一座带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东正教教堂,毕竟这座教堂是雍正时期完成的,距今已经差不多快两百年了。
在义和团事件后的辛丑条约中,俄罗斯人极大的扩张了在北京的公使馆地盘,面积达到了100亩。只是俄国人大笔投入建设的北京公使馆还没用上几天,就因为战争的爆发被中国人夺回了这里。
原本在辛丑条约后,整个东交民巷地区都被列强切割出来,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公使馆区,这里变成了事实上的公共租界,公使团不仅掌握了这一地区的治安权力,还强行获得了征税权。
不过随着俄中战争的爆发,这一建立在北京的国中之国的局面被武汉以武力强行打破了,除俄罗斯公使馆被武汉军队没收,美国公使馆也不得不交出靠近西侧的兵营,而英国公使馆虽然保住了战争中侵占的西部地区,但是也不得不撤出了西北改建兵营内的大部分军队,并把该处租借给了北洋军。
于是到了1909年时,东交民巷这个使馆区就变的格局复杂,公使团真正能够掌握的地盘只剩下了御河以东,以西地区实际上已经为中国方面收回,并且公使团同意撤出北京驻军,只保留少数警卫保护使馆内部安全,不准本国军人携带武器出馆。
在安明根看来,如果不是北洋集团过于无能,实际上御河西面的公使馆区域也一样能够被中国政府接管,但是在勇气上,北洋上下确实不及武汉。
公使团之所以愿意同意撤出驻扎北京的军队,就是在武汉军队进攻俄馆时表现出的强大攻坚能力,这让公使团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凭借少量部队抵抗中国军队的进攻,而期待天津部队过来援助自己也是笑话,与其让这些军人在北京变成中国人的人质,倒不如把他们疏散了,毕竟军队不是外交人员,不能享受外交法权的保护。
作为一名朝鲜人,看着中国人拿回失去的国权,安明根自然是感到激动的,因为他也希望朝鲜能够拿回失去的国权。作为跟随林信义走过西藏、印度的少数朝鲜人,安明根和安重根一样,在思想上对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比如过去他和安重根都认为,保卫国家是每个国人应尽的义务,毕竟没有国家的话,哪里还有朝鲜人?但是在看过了西藏和印度底层民众的生活和麻木心态后,假如不能让处在最底层的民众意识到国家的存亡关系着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他们对于国家就不会有任何概念,只会认为这是统治者的更换,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日本人和朝鲜两班贵族的统治真的有区别吗?
虽然林信义是一个日本人,但是安明根却真正的意识到,他和林信义之间其实没啥矛盾,真正有矛盾的是朝鲜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