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近代历史上,唯一一个远离欧洲而铁路发展迅速的只有美国,但美国人是通过自身钢铁产业的发展来完成的铁路大建设,而东亚的地区的全部钢产量加起来都不到美国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厂的年产量,所以东亚的铁路事业,等于是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的建设,自然也就没啥速度可言。
对于列强来说,只要拿到了东亚地区的筑路权,机会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所以日本才会积极往铁路事业投资,这不仅仅是为了建设国内的交通干线,也是为了图谋东亚大陆上的铁路建设权力。由于满清政府的虚弱,所以日本企业家们认为这种生意是没有什么风险的,至少比和英国、德国在航运业务上竞争安全,这就是他们对于铁路事业投资不断增加的一种习惯养成。
不过林信义认为,随着中国的政治体制向现代社会过渡,经济上以工业化为目标,那么东亚大陆上的铁路建设迟早会形成封闭市场,日本不可能以对待殖民地的方式要求中国交出筑路权,所以日本的铁路事业发展余地其实不大。
相比较而言,完善公路系统,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才是日本工业未来最具有上升空间的龙头工业。现在的美国也正从铁路经济转向公路经济,至少在二十年内,日本的汽车工业不会遇到什么竞争对手,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大家压根就碰不到各自的领地范围。
能够让日本工业稳定发展二十年,这个国家就不会有人想打仗,只有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没饭吃的无产阶级和农民才会想要革命,而那些占据了大部分社会财富的统治阶级才会鼓吹对外战争。这是解决日本军国主义最稳妥的路线,也是林信义不得不实行的路线,不走这条路,他就没法把那些利益集团拉上反军国主义的道路。
对于跟随林信义的堂本来说,他可不清楚林信义对于自动车事业的关注,但他确实感受到了自动车的魅力,有了自动车之后,对他这种经常跑外勤的人员来说,这可比马车要快捷方便多了,而且照料马匹可比保养机器麻烦多了,所以使用了自动车没多久,他就彻底的放弃了马匹和马车的出行。
对于林信义在新事物上的洞察力,堂本一直都是钦佩的,这让他感觉跟随着林信义似乎就没有失败的可能,因为林信义始终都能选择正确。比如这个自动车的引进,事实上海军高层并不在意,据说陆军对于中国军队大规模使用自动车提供后勤补给非常重视,但是陆军的重视就是购买几部卡车回来拆解仿造,对于自动车投入后勤运输的实用计划,压根就没有人提出。
但是在林信义的坚持下,军令部牵头开始组建了一支小型车队,主要为横须贺基地提供后勤服务,取代了一部分人力和马车运输。并且军令部还在积极的推动军民两用计划,即在未来海军在陆上的短途运输应当全部转为自动车,而为了应对战争爆发需要增加运输力量的应对方案,就是推动民间自动车事业的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海军要培养一部分司机和自动车的维修人员,当这些海军士兵退役后,就立刻能够被自动车运输业所吸纳,即解决了海军退役士兵的就业,也算是向社会提供了技术工人。
一开始,不少人都觉得这个计划对于海军看起来好处不大,反而占据了不少海军的资源,因为这等于是拿海军的资源培养了一批社会需要的技术工人,而不是海军需要的战士。但是海军引入的自动车队,很快就在横须贺海军基地附近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潮。
相比起人力和马车运输,自动车的快捷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水产来说,通过自动车运输的水产新鲜度和存活率都不是马车和人力可以比的,而东京湾地区本就是日本最大的渔业捕捞产地,所以横须贺附近的渔民和餐厅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种运输方式的好处,由于海军运输车队提供一些民间服务,特别是愿意代民间订购自动车和提供维修服务,因此民间团体很快就开始从海军订购自动车跑起了私人运输。
海军的代购自动车业务,其实是存在着偷税的嫌疑,因为海军从中国购买的自动车运回国不是商品而是海军的海外资产,而出售给民间则是海军多余的物资,因此这样一转手,海军的后勤部门实际上就等于变成了走私。
不过此前日本也没有大规模进口自动车的商业项目,因此也不会有人来找海军的麻烦。但是对于民间运输人士来说,从海军订购自动车等于是配备了全套的售后服务,比直接向洋行订购汽车要方便多了,从洋行订购汽车,坏了可得运回国外去维修,小毛病也得运到洋行驻地,所以及其的麻烦。
因此,虽然海军出售的二手卡车高达3000日元,但在1908年末时订单也突破了100辆。事实上超过了100辆之后,海军后勤工厂已经考虑军令部的建议,建立一个小型的汽车组装车间,直接从中国和德国进口零件,然后自己组装生产了。
和陆军不同的是,林信义重视自动汽车,但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从社会需求方面来考虑的,陆军过于重视战争的需求,所以对自动汽车的毛病多加挑剔,认为自动汽车想要取代骡马还不够成熟,毕竟战争爆发的地方可没有那么多平坦的地形。
但林信义从社会需要出发,为民间自动汽车运输业打开了方便之门,看起来海军一开始是在贴钱给了民间运输人士,但随着民间车辆订购数量的增长,海军却发觉自己似乎可以从中获得利益回馈了,之前补贴给维修技术培训和司机培训的钱,现在都从出售自动汽车的业务中慢慢收回了,事实上一些民间人士都开始找门路,试图自己出钱找海军教授开车和维修自动车的技术,因为自动车运输确实能够让他们赚到钱。
这样一来,原本海军中对军令部提出的发展自动车运输事业的质疑声就消失了,海军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花钱不能提升海军的战斗力上,但如果这项业务能够自我维持,那么质疑也就失去了意义。更何况,自动车司机和维修人员的工资已经达到了40-50元每月,这几乎是公务员的水准,比平常的技术工人高了近一倍,因此军令部的计划得到了将要退役的海军士兵们的热烈支持。
在日俄战争后,海军还没有找到下一个敌人之前,海军内部对于提高战斗力的讨论渐渐下滑,对如何安排退役后的生活的讨论,则逐渐成为了海军将士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和军令部对抗下去,只会让这些人被海军内部边缘化,所以加强训练和纪律的将领正逐渐失去海军基层官兵的支持。
河原就任大臣后,山本一系在海军中的亲信试图通过整顿军纪来把握住派系对于海军基层的控制,东乡平八郎和伊集院五郎都是重整军纪的主要支持者,只不过东乡只是口头上告诫军官,伊集院五郎调任舰队司令官后直接制定了休日返上的训练计划,也就是取消了休息日的“月月水火木金金”训练大纲。
在河原调任海军大臣,大批舰队军官进入军令部后,军令部对于这一重整军纪的训练纲要也是呈普遍支持的,反对的只有林信义领导的文化课,因为文化课是唯一一个舰队军官不占主流的科室,科室主要骨干来自于印度归国人员。
和主张时刻准备战争的舰队军官升上来的参谋们不同,跟随林信义的参谋们更主张战争的主观能动性,即需要让士兵了解为什么而战,而这也是文化课的基本工作职能,如果把士兵训练成麻木不仁的机器,那么要文化课何用?
只是,光靠口头上的反对,压根改变了不了重整军纪的大势,毕竟当中层骨干倾向于这个大势的时候,河原要一和东乡正路都很难违背海军主流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