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3节(第1页/共5页)

    这就意味着,三国煤铁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煤铁海运事业的大发展。把印度的优质铁矿运到中国、日本,把中国或其他地区的优质焦煤运到印度和日本,这部分的航运市场都是属于新增加的。而日中印三国加在一起,人口差不多就达到世界的近半,但是三国的煤铁产量连世界的百分之一都没有。

    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十年,为三国煤铁事业的发展带来的煤铁海上运输事业将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新市场。而三国中,日本在造船业和海上运输业占据着优势,只要我们能够把其他先进工业国挤出这个市场,那么日本的航运业将会出现大爆发。

    那么依托三国市场和其他地区展开的合作都有哪些?更多的优质煤矿,比如澳洲煤矿;更多的优质铁矿,比如智利铁矿;为了发展钢铁事业需要的电力事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铜和铝的需求需要将会提升,而美洲是全球铜产量最大的地区,但是相比起美国,智利的铜冶炼因为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不足,所以产能较为低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向南美提供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换取他们向三国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原物料,这就是一系列国际合作的开端…”

    第715章

    作者:富春山居 数字:4947 吐槽:0 更新日期:2023-08-24 12:07:41

    松方幸次郎听完了林信义提出的新经济理论,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之前他和林信义之间还可以说是合作关系,毕竟他还能依靠松方家作为自己的退路,但是现在他要和兄长争大臣的位置,松方家已经不可能成为他的退路,且林信义的新经济理论和自己父亲的金本位制度是背道而驰的,当他站在新经济理论的立场上后,父亲估计都很难再接受他了。

    因此只要接受了林信义提出的新经济理论,并为其摇旗呐喊,他实际上就从林信义的合作者变成了其同党,说的好听一些是同党,直白一些其实就是附庸,今后若是和林信义意见相左,那么林信义一旦撤回对他的支持,他可就真的成为孤魂野鬼了。

    虽然松方幸次郎作为次子不能接触家中的大事,因此对于政治上的事务了解不多,但作为松方正义的儿子他从小就看着父亲是如何在政治圈子里经营周旋,他其实明白政治和经济圈子并不是一回事,在经济界你只要能赚到钱,那么敌人也会变成朋友,但是在政治圈子,一旦立场确定了,那么一般来说就很难握手言和了,因为政治圈子里更讲究赢者通吃。

    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就因为在掌握权力时没有及时清理竞争者,所以当两人去世之后,潜伏的木户孝允立刻就带着长州势力控制了政权,并迅速的对非长州势力进行了清洗。萨摩阀虽然因为根基深厚没有被长州派一撸到底,但肥前藩、土佐藩在政治上的势力则被长州派给摧毁了。

    西南四强藩,实际上应当算是两派,长州派是最先挑起倒幕旗帜的,而其他三藩则选择了在暗中支持长州军,直到幕府征伐长州失利,不得不把关西政权交给地方大名自理,其他三藩才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

    直白一些讲,西南四强藩一开始只是个空头口号,因为长州藩在第二次幕府讨伐时已经完全被维新派掌握,藩主已经失去了对于藩政的控制,而其他三藩则依然保持着领主主政的地位,所以其他三藩对于长州军是不大信任的,因为主导长州派的是一群下克上的武士,而不是领主一系。

    三家之所以要联合长州,就是因为第二次征伐长州的幕府军败的太惨,大家需要长州军作为倒幕联军的旗帜来威吓朝廷及中立派而已。当然,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因为反对公武合体和倾向于开国,最终夺取了萨摩阀的大权,这是另外一个意外事件。

    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松方幸次郎自然有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现在控制着政权的长州派,实际上在维新政府成立之初,是被警惕和打压的对象,因为长州派和其他三强藩不同,在倒幕联军组建之前已经清理掉了藩内的旧上层势力,而其他三强藩则大多保留着旧上层,因此三强藩主政时并不信任长州派。

    只是大久保发动政变把主家势力排除在新政府核心之外,为了获得支持把和旧上层武士阶层敌对的长州派拉拢了过来,这就是最初的萨长体制的由来。木户孝允在大久保在世时一直保持着对其的尊敬,从而稳住了长州派在新政府中的地位,于是在西南战争之后,木户领导的长州派才能趁势而起夺取政权。

    由此可见,各个政治派系或者会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做出联合,但只要政治立场是确定的,那么试图独揽大权就是各政治派系争斗不止的根源,这可比商业竞争要残酷多了。林信义实际上就是要他表明自己的立场,从而决定是否支持他竞争大臣的位置。

    松方幸次郎没怎么犹豫就顺着林信义的意思表示了对新经济理论的支持,并愿意为该理论进行宣扬,顺势就向林信义询问了该如何宣扬新经济理论。

    对于松方幸次郎的表现,林信义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和对方接触的时间也不短了,如果是一年前他提出这样的建议,对方估计会不加考虑的拒绝自己,但现在的松方幸次郎已经没法和一年前那样去思考了,因为他为大臣这个目标付出了太多努力,也让兄长看到了他的野心,如果他现在放弃并不会得到兄长的认可,只会在今后遭到兄长更加严厉的关注,这就是松方幸次郎不得不下定决心和松方家进行切割的原因。

    既然松方幸次郎能够主动的踏出这一步,林信义自然会帮他跨出去,因此他略一思索就对其说道:“其实之前我和涩泽子爵就日中合作的前景探讨过,我们探讨的结论是,必须要让日本的政治和经济界人士真正的关注这个问题,才能让国民对日中和平抱有热情。

    假如没有国民的支持,那么光是经济上的合作并不能保持住日中和平,因为政治上一旦出现风波,经济上就会遭到寒流,而反对日中和平对于一些政治人士来说是大有利益的,比如陆军天然就不支持日中和平,这样他们的大陆政策就完蛋了。

    所以,要想让日中之间的经济合作长期维持下去,日中两国国民对于两国之间的和平支持就必不可少。而想要获得国民的支持,一方面就要让国民分享到日中经济合作带来的好处,比如工业扩大之后工人的福利待遇提升等;另一方面则是要在社会舆论上形成东亚一体的氛围,日本和中国的敌人不是彼此,而是西方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而想要在舆论上形成这样的亚洲意识,那么对于日中经济合作的大讨论就是必要的,所以我和涩泽子爵讨论后,打算在年后由文化基金会主持召开一个日中经济合作的座谈会,邀请一些有分量的政治、经济人士进行座谈,然后通过报纸进行系列报道,从而引起国民的关注。

    我认为松方先生您可以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表新经济理论,对战争景气提出一些批评意见,从而把国民的关注吸引到您身上来。只要国民认可了您的发言,那么接下来农商省分离之后的新任工商大臣,内阁就可以通过任命您来表明内阁的施政方向了…”

    松方幸次郎理解了林信义这套操作手法的意义,其实就和兄长松方严禁止自己代表松方家拜访政经人士的想法差不多,松方严通过这种手段向政治和经济人士表明了他不能代表松方家,也就是不能获得松方元老的支持,对于那些政治和经济人士来说,支持他的目的是为了和松方家联手,而不是真的认为他有着大臣的才能,所以一旦他不能代表松方家,大家自然就会重新思考是否支持他。

    而山本内阁能够任命他担任大臣,自然是因为他的新经济理论得到了国民的认同,通过任命他的方式去获得国民对于经济改革政策的支持,这其实也不是看上他的才能,而是为了稳固政府的支持率,对于一上台就和陆军因为军缩案发生争执的山本内阁来说,能够用来对抗长州派的最好武器就是民众支持率,至于改革是否能够成功反倒是其次,毕竟要是政府都不存在了,再好的改革方案也没法实施下去。

    林信义精准的算计到了各方的需求,从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