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20节(第4页/共5页)

要从属于政治,这实际上是符合了秋山在美国学习到的军事思想的。所以林信义认为应当对军部进行改造,使真正的爱国人士而不是让醉心功名的个人利益者掌握军部,才能获得秋山的认同。

    和林信义进行对海军及国家改造上的思想交流时,秋山觉得这要比研读宗教经典更能让他安心,因为宗教经典不能改变环境,只是让自己忘却了现实,从而寻找心灵上的一时安宁,但是和林信义一起做的这些事,却能真正看到环境的改变,从而让自己的心灵逐渐放松下来,这当然就让他忘却了宗教。

    从某个角度来看,林信义成为了秋山真之在精神上的信仰,秋山认为林信义可以改变这个让他感觉到充满了矛盾的世界,这是秋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也正因为如此,秋山真之倒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海军革新的事务上,从而远离了宗教信仰,这也算是他人生之路上的一个小小拐点。

    不过秋山真之还是对于林信义的激进变革想法有所担心,在两人单独午餐的时候,秋山也忍不住向林信义询问道:“反对日本本位主义,我觉得是正确的,但是这种主张真的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吗?海军内部已经是质疑一片了,海军以外恐怕更难认同这样的想法了,毕竟日本不为日本的利益考虑,反而为亚洲的利益考虑,这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啊。”

    面对秋山真之的焦虑,林信义依然表现的很是镇静,他思考了片刻就回道:“是的,今天的日本人是很难理解这一点的,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天皇本位和日本本位,压根就没有为自己和其他人的利益考虑过。

    如果我们要使日本人放弃日本本位主义,那么就得先让日本人了解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是什么。所以,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不是政策问题。我提出反对日本本位主义,不是试图说服日本人,而是为革新日本人的教育制度建立一个引子。

    如果我们不能培养一批具有亚洲意识的日本人和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出来,那么亚洲联盟终究还是一句空话。日本人有日本本位主义,中国人和朝鲜人难道会没有本国至上的想法吗?所以,人人都把本国至上放在第一位,那么亚洲和平及联合就是一场幻梦而已。

    只有亚洲人才能建立亚洲联盟,靠日本人、朝鲜人、中国人去建立亚洲联盟是行不通的。正确的来说,亚洲利益必须要高于国家利益,亚洲联盟才能真正建立起亚洲内部的和平,从而成为世界和平有力的支点。没有亚洲意识作为基础的亚洲联盟,不过是一团散沙罢了。”

    秋山真之有些不解的问道:“你说要革新教育问题,反对日本本位主义,这该怎么革新日本的教育?”

    林信义看着他说道:“你忘记了吗?我们之前已经请求河原大臣以海军的名义在千叶建立一所新的大学,为千叶重工业中心及海军培养必要的人才。

    而千叶县作为土地改革的试点,我打算借助这个机会对千叶县的中小学教育也展开一定的变革,以教育民众土地改革必要性为理由,扩大中小学教育中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内容,从而把千叶县变成海军所掌握的,能够接受现代化思想的地区。

    只要我们从经济和教育上对千叶县施以现代化的改造,那么迟早千叶县会变成自由和民主的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依赖千叶县这个据点启动对全日本的改造。当藩阀思想保存下来的那些封建理念被打倒之后,维新事业才能更进一步。

    日本当前所面临的城乡矛盾、有产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官员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才能逐一获得解决。假如我们不这么做,那么日本要么就会迎来下一场倒幕战争,要么就是和我们邻国一样出现一场平民革命,我认为,至少主动的变革,比被动的革命要对日本更好一些。”

    秋山真之知道林信义说的不错,虽然日本打赢了这场战争,但是日本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日比谷烧打事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桂太郎内阁和西园寺内阁才会相继倒台,不是他们不够威望,而是没法安抚民众的不满,山本权兵卫坚持军缩案,实质上就是为了安抚民众,以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他终究还是选择相信了林信义的选择是正确的。

    709章

    作者:富春山居 数字:5001 吐槽:0 更新日期:2023-08-18 14:32:31

    当田村和河原两位大臣以军部的名义请求内阁设立退伍军人事务局以安排裁军及退伍官兵的安置工作时,山本权兵卫及其亲信都放下了心来,因为这其实已经标志着军缩案最终以内阁的方案作为定案了,陆军选择了妥协。

    这大约是西南战争之后军部做出的第二次重大妥协,第一次是陆海军的分离,严格来说陆海军分离并不能算是军部对政府的妥协,而是长州派对萨摩派的妥协。事实上在西南战争之后,军部虽然放弃了干涉政治的权力,但实际上也截断了政府干涉军队事务的渠道,严格来说军队并不能算是吃亏。

    但是这一次的妥协,确实是军部的单方面让步,政府方面不仅开了裁剪军费的先例,还掌握了对于退伍军人管理的一部分权力,在这之前军队是拒绝政府管理任何军人事务的,虽然军队对于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也无能为力,但也绝不赞成政府插手此事。

    说起来也挺有趣,当山本权兵卫在海军大臣的位置上时,他也是反对政府干涉军队事务的支持者,但是在他当上了首相之后,反而对于无法插手军队事务表示了不满,他认为政府负责军队的开支却不能对军费的使用加以监管,这岂不是让军队成为了国中之国,那么他这个首相等于是被军队牵着鼻子走了。

    山本权兵卫有这样的愤慨也是理所当然,政府开支近三分之一的支出流入了一个名为军部的黑洞,政府必须按时的把钱拨过去,却没法了解这笔钱该怎么用,而且一旦战争爆发还得另外拨出临时开支,可以说政府的财政支出计划完全是在围绕军队在运转,假如不能对军队的支出加以约束,那么政府的财政计划就是不确定的。

    作为首相的山本权兵卫虽然保留着海军大将的军职,但是他可不是一个愿意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傀儡,山本权兵卫觉得自己作为海军大将履行首相职务,因此自然是有权力了解军队事务及军队经费的去向的,否则他还怎么领导政府?

    于是当上了首相的山本权兵卫,几乎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不受控制的军部对于政府工作带来的重大隐患,也让他从海军大臣的立场迅速转换到了内阁首相的立场。

    山本权兵卫对于军部不受政府约束的质疑,实际上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感觉,这是明治十年体制建立以来,政府官员普遍感受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只不过日清战争之前,国内社会矛盾的激烈需要军队去镇压,国外又需要一场战争来开拓日本的生存空间,所以政府上下认为优先军队是国家生存下去的第一要务,这才忍受住了军部的独立地位。

    但是在日清战争之后,马关条约获得的大量赔款,使得日本获得了充足的资本以发展工业,从而减轻了对于民众的掠夺程度,国内的社会矛盾开始有所缓和,国内经济建设开始和军队建设居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政府官员就认为,军队应当稍作忍耐,先让国内民众缓一口气,过两天正常日子。

    这些认为军队应当稍加忍耐的政府官员,实质上就是以伊藤为首的工业发展派,他们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日本走向西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