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16节(第1页/共5页)

    而有了和田村的交涉,并成功的让陆军做出在军缩问题上的妥协,那么他也就有了真正可以压制其他人对自己能力怀疑的言论,毕竟能够让陆军向海军低头,在海军来看就是能力的体现。

    他原本以为和田村的交流不会那么的顺利,毕竟陆主海从可不是口号,而是维新政府成立以来的现实,一向不把海军放在眼中的陆军能够向海军做出退让,这就是了不起的胜利。

    因此在回去的路上,东乡的兴致显然就高了许多,他对林信义说道:“这样一来,军缩问题总算是处理好了,接下来海军就能够真正的掌握住国策的方向了吧。”

    对于林信义来说,东乡正路的乐观显然有些太早了,海军即便能够暂时的掌握住国策方向,可只要亚洲合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海军的地位就不能保证,甚至有可能重新跌落下来。

    毕竟在新的亚洲秩序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日本政治圈子里的各方未必会始终如一的和海军站在一起,就连海军自己,如果亚洲合作机制不能给日本带来真正的利益,也未必能够坚持下去。

    当然,东乡的乐观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只有各方势力都对亚洲合作的前景表示乐观,这一方向才有可能坚持下去。因此他也不会给东乡泼什么冷水,只是顺着他的意思迎合了几句。

    和东乡正路放松下来的状态不同,离开了料亭的田村可谓是脑子全负荷的运转了起来,当他抵达了浅田信兴宅邸时,他已经非常坚定的确信,自己对于海军野心的猜测不会有错了。他把自己的猜测如实的告诉给了浅田,这让浅田也是大吃一惊,虽然他试图把长州派掀下马来,但并不打算看到陆军的落寞。

    “那么你打算怎么做?海军具有如此大的野心,我们还要和海军合作下去吗?”浅田内心有些慌乱的向田村询问道。

    这就是田村一直和浅田保持紧密联系,而和月曜会另一要员长冈外史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因。浅田信兴全身心的信任他,而长冈则更信任老师儿玉。

    田村在来到的路上已经理清了思路,因此对于浅田的问题,他倒是胸有成竹的说道:“我参考了海军的野心,反而看清楚了如何修改大陆政策,就是和海军争夺对于亚洲安全组织的领导权,而不是继续之前的征服大陆的武力解决方案…”

    ?第700章

    第700章

    1908年11月13日陆军参谋总长田村转任陆军大臣,田村上任时发表的演讲并不是下决心守住陆军的编制,而是提出了勿忘陆军创立时的初心,并以极大的篇幅称赞了高杉和大村两人对陆军创立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这两人的功绩,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陆军。

    田村的上任演讲引发了陆军内部的争论,一开始陆军上下并不在意由谁来接任大臣,而是在意于新任大臣在裁军问题上的立场,但是田村的讲话打破了这种一致性,引发了现在的陆军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创建者的讨论。

    对于现在的长州派主流来说,田村对于高杉和大村两人的吹捧,实在是一种莫名其妙之举,因为陆军制度都是在山县元老手中完成的,高杉和大村对于今天的陆军来说,其实关系真心不大,甚至连田村自己都比这两位前辈更有资格称之为陆军的创立者,因为普鲁士军制就是田村负责翻译过来的。

    但是碍于时局,长州派主流只能在私下里对田村的上任演讲加以批评,认为其有些不务正业了,毕竟田村当这个大臣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军缩问题,而不是确定陆军的源流。

    但是田村的的演讲却得到了不少泛长州派和反长州派军人的支持。

    泛长州派在儿玉大将去世之后就陷入了混乱的局面,虽然秋山好古、长冈外史和田村三人勉强维持住了局面,可是秋山好古的资历终究难以服众,而长冈又缺乏领导才能,田村则是难以获得长州出身人士的认同,所以泛长州派实际上在政治理念上已经破产,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儿玉成为统合长州人士和非长州人士的团体领袖。

    在这人心动摇之际,田村发表的关于陆军源流的上任演讲,算是给泛长洲派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即陆军是秉持了吉田松阴的草莽崛起论发展而来的平民军队,和过去的武士军队并不是一回事,泛长州派应当团结在这面旗帜下继续改造陆军。

    而对于那些反长州派的军人来说,田村提出的平民军队的历史源流,实质上就是对山县元老所主张的天皇制军队的否定。

    什么是天皇制军队,本质上就是武士制度的变种而已,军官向天皇效忠,然后获得天皇的信任而获得重用,军官效忠天皇而非国家,这就是武士对主君的忠诚。

    虽然在军制变革中,一部分反对天皇制军队的军官被赶出了军队,但是幕末走过来的军官们毕竟还没有死完,他们并不是全然认同对于天皇的无条件效忠,他们一部分人认为国家的地位应当比天皇更高,或者只有天皇和国家利益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军队才可以无条件的效忠天皇。

    这种思想正是倒幕联军时代维新诸杰思想的残存,倒幕联军不管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还是把幕府视为了国家最大的敌人,事实上就是,倒幕联军对于天皇并没有多少尊重的想法,他们打倒幕府的目的是为了改造日本,使日本不至于沦落为印度的下场。

    明治最初十年,政治上的混乱状态就在于天皇在政治上并不占据重要作用,各政治派系为了推动自己的政治理念,靠的是自己手里的实力,而不是天皇的支持。

    西南战争之后,维新政府因为内乱势力大损,伊藤和山县等长州派才抬出了天皇收拾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