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14节(第4页/共5页)

是正确的,就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太大,这种差距让日本在美国面前几乎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能力。假如山本权兵卫主张的东亚和平论,其目的是为了联合中国和印度削弱美国的工业力量,那么山本的强硬立场就解释得通了。

    也就是说,山本权兵卫此时对陆军的步步进逼,不是因为什么陆海军之间的旧怨,而是陆海军在国防政策的分歧,海军主张日本未来的首要敌人是美国,为了对抗这一大敌,海军要求日中和解,并对美国的国力进行削弱,海军还把这种设想推动到了具体政策上,这个时候山本权兵卫代表着就不是自己乃至本派系的意志,而是海军整体的意志了。

    哪怕井上作为长州派的领袖,并不希望长州派的势力因此而遭到打击,此时也不愿意和山本对抗下去了。就如井上试图让山本给山县留几分面子一样,井上自己也是不愿意和海军进行正面冲突的,因为这相当于是在陆海军的国防方针上站队了,这个下注就太大了,井上在没有看明白其他人的动向之前,是不肯轻易表明自己的立场的。

    伊藤博文也感到了震惊,他下意识的看向了松方正义问道:“川崎造船所的松方总裁,那不是松方侯的次子,松方侯你也知道这件事吗?我是指联合中印接受美国钢铁产能一事。”

    松方正义其实不清楚的,他只知道儿子前往中国和武汉洽谈关于中国提供煤铁、铁矿和市场的问题,关于这个承接美国钢铁产能一事,他也是刚刚听说。但是在伊藤博文的追问下,他却不敢加以否定,因为这相当于他表明自己立场和海军并不一致,而这显然是有违萨摩阀合流的大方向的。

    松方正义只能含糊的表示自己是知情的,只是之前并无多少把握,所以才没有向外透露。伊藤博文于是向山本权兵卫追问道:“那么这一次三国合作能够削弱美国多少钢铁产能?”

    山本权兵卫想了想说道:“根据中国人和印度人和美国钢铁业已经签订的意向书,大约在200万吨到230万吨之间,也就是美国钢铁产能的十分之一…”

    ?第697章

    第697章

    当山本权兵卫抛出了三国合作承接美国拆除的钢铁产能一案,伊藤博文算是明白了山本正面对决陆军的底气在什么地方。

    虽然当前日本上层的开国论者占了绝对多数,不过开国论者的目的也并非完全一致。有的人秉持的是事大主义,抱着日本不可能成为大国的思想,只要维持日本的安全就足够了,而这种安全必须和外部最强大的文明搞好关系,这就是事大主义者的开国论;

    有的人是真的倾慕西方文明的先进性,试图把日本变成一个西方式的国家,这其实很接近事大主义的想法;最后一种则是保守主义者迫于无奈的开国,认为日本的传统是好的,只是科技不如西方,所以开国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科技以捍卫日本传统文化。

    以上这三种开国论者的立场,至少有两种是把日本和西方对立起来的,至于剩下的少部分人虽然认为西方文明会接纳一个全盘西化的日本,但这种天真的说辞并不能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同。

    这一次对俄宣战,其实就表明了日本上层所主张的脱亚入欧,并不是完全的向西方文明屈服,而是主张日本要按照西方文明的方式行事,而战争是西方文明用来解决国家冲突最常用的方式。所以,山本权兵卫表明海军的国防方针是防备美国时,其实要比山县所主张的大陆上的敌人中俄要更有说服力。

    不过选择中俄或是美国作为日本的下一个敌人,并不完全取决于中俄和美国自身的实力和对日本的威胁,这也需要考虑日本国内各方的利益所在。

    陆军主张中俄是日本下一阶段的敌人,支持陆军的人大多在朝鲜半岛有着利益,并希望把这种利益扩张到整个东亚大陆范围,而海军在南洋的利益论虽然有支持者,但其实并不多。

    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就在于朝鲜半岛距离日本本土很近,这给那些在朝鲜投资发展的日本人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日本虽然占据了棉兰老岛,可即便在西班牙人手中棉兰老岛也没怎么开发,这也是美国人愿意把这片岛屿交给日本的原因,美国人认为抛弃这片岛屿反而降低了菲律宾土著的叛乱事件,对外人充满警惕的土著加上占据南洋各岛的欧洲国家,使得原因前往南洋投资的日本人很少。

    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日本人自然认为日本首要的扩张目标应当是邻近本土的大陆,等到这片大陆被日本占据后,日本才有实力在未来和列强争夺南洋诸岛。

    特别是在这场大战之后,相比起那些上层所掌握的大量情报,普通民众几乎得不到较为全面的消息,所以普通人普遍认为击败了俄国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东亚头等列强,这样一来大陆扩张政策的阻碍就更小了。

    可是日本的上层都很明白,中国的情况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原本以为不断衰退的中国,正呈现出了逆转的势头,所以大陆扩张政策所要面对的障碍并没有减弱,反而有所增强了。这也是东亚和平论在上层能够获得众多支持的原因。

    但如果仅仅只是这样的比较,基于陆军在日本政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大家也不会正面和陆军冲突,毕竟不管是大陆扩张方针或是海洋扩张方针,日本都没有真正行得通的明确路线图,现在大家都只是在做好准备,以待时机的出现罢了,为了不确定的未来和陆军碰个头破血流,这也未免太不明智了。

    但是,山本权兵卫今天在御前会议上抛出了三国合作以承接美国拆除的钢铁产能一案,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和美国展开竞争并推动海洋扩张方针的具体路线。相比起陆军只会高喊增加军备,以待时机实施大陆扩张计划的口号,海军至少大大的向前跨出了一步。

    伊藤博文作为日本上层中最为重视工业发展的精英,他很清楚一次性削减美国十分之一的钢铁产能意味着什么,他是主张日美友好的,但这种友好是建立在美国远超日本的国力基础上的,并不是日本想要获得美国的友谊,而是日本想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获得美国的友谊。

    日英同盟的针对对象是美国人,伊藤博文一度对该同盟持反对意见,就是认为日本压根没有实力介入英美之间的冲突,毕竟日本的粗钢产能还不到美国产能的百分之一。

    这个同盟必然会把美国的注意力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因为相比起英国,日本实在太虚弱了,打破日英同盟的封锁,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溃日本。

    即便是伊藤博文,此时也很钦佩海军的想象力,他此时也有所反应过来,林信义其实对他还是隐瞒了一部分想法,至少这个三国合作承接美国钢铁产能的方案,林信义就没有和他提过。

    伊藤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