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11节(第3页/共5页)

上代表海军对内阁大臣施加影响力,这显然是得到了海军的默认的,而海军通过林信义来施加影响力,我觉得未必不是在推卸责任,毕竟林信义只是一个中佐,真的因此被人攻击,海军也可以把责任推给他,而不会牵涉到海军的高层。

    因此我们应当和林信义撇清关系,但未必不能和通过其和海军达成妥协,毕竟陆军现在的行动已经威胁到政府的正常运转了,就算大陆政策是符合日本利益的,现在我们也要对陆军进行压制,以防止军部动辄绑架政府的政治举动。”

    坐在榻榻米上的伊藤博文没有对两位心腹的话语加以评价,他把视线转向了还没有发言的金子坚太郎,陷入思考的金子坚太郎见状终于开口说道:“东亚和平论,我是支持的,我认为日本想要和欧美各国展开经济上的竞争而不是军事上的对抗,因为日本的国力支撑不起和欧美先进工业国的军事对抗。

    一亿人口的美国,全国陆军加起来还不到十万,而我国在战前陆军已经超过十五万人。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不到一亿美元,大约是美国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我们在军事上的投入比例却比美国人高,这种高额的军事投入,怎么能够长期维持下去?

    所以,和欧美主导的全球殖民体系对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也就能和欧洲二三流列强相比较,连一流列强都算不上,更别提和所有列强所支持的全球体系对抗了。不过,东亚和平论还是值得一试的,如果能够建立起东亚和平机制,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减少军事支出,而增加民生方面的投资,从而平息国民的不满…”

    听过了三位心腹大将的发言,伊藤博文心里其实是不满意的,因为他今天开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评价林信义的立场,而是希望能够看到这些心腹能够提出一个和林信义相比较的完整逻辑。

    之所以他不断的容忍林信义在政治上的出轨言论,就是因为林信义在政治上是有着一套自洽逻辑的,过去在学校时,林信义的这套政治逻辑还不是很完善,但是等待东亚和平论、对抗欧美全球殖民体系,建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新秩序等主张出台后,林信义的内政、外交和国防上的主张就完成了统一。

    末松谦澄否定了东亚和平论,但又拿不出能够统合东亚民族的新理论,只是想要照着欧洲列强的殖民体系在东亚复制,这就意味着日本不仅要和东亚邻居对抗,还要和欧洲列强展开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这种山县主张的大陆扩张主义只会让日本陷入举世皆敌的处境。

    伊藤博文在朝鲜半岛已经尝试过了,哪怕是在日本长期渗透的朝鲜半岛,日本一旦表现出了吞并朝鲜的念头,这还不是西方式的消灭原住民方式,而是利用日朝同文同种的文化优势进行合并,都遭到了朝鲜人的激烈反抗。

    他在朝鲜推动的合并政策几乎最终都变成了强硬的武力征服手段,这其实都是违背了他的本意,因为仅仅是依赖武力征服的话,那么压根就不需要他来担任朝鲜总督,让一个军人担任这一职位显然更加合适,他担任朝鲜总督的目的,就是为了以怀柔手段消除朝鲜人对日韩合并的抵抗情绪。

    一个小小的朝鲜,都让日本难以使用和平手段吞并,那么相比起朝鲜更具有大一统思想的中华,显然就更加不能指望怀柔手段能够征服了。而如果动用武力的话,八国联军尚且不能征服中国,以日本区区一国之力,难道还能成功吗?更何况其他列强也不会坐视日本强行吞并中国。

    所以,山县的大陆政策其实已经被伊藤博文抛弃了,末松谦澄认为东亚和平实现不了,但试图用一个更加难以实施的计划去取代东亚和平主张,这简直是脑子被固化了。

    至于金子坚太郎,把希望寄托在列强之间的和平经济竞争上,仅此而言就远不及林信义的对抗论了,甚至连山县的扩张主义都比不上。因为林信义和山县有朋至少有一个基本认知是相同的,就是列强之间不可能有和平竞争这种东西存在,弱肉强食才是列强之间的相处之道。

    所以,日本和列强之间的军事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山县认为可以一边对外扩张增强日本的国力,一边单独和欧洲某一列强对抗,反对和多个列强对抗,而林信义认为山县只是一厢情愿,日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列强也不会容许日本一个个的挑战下去,最终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至于伊东巳代治则是过于傲慢了,就连伊藤博文现在都不得不正视林信义在政治上的观点,而伊东巳代治却还试图把林信义约束在伊藤阀的圈子里,试图用政治圈子的潜规则来教训他。这种政治潜规则用来教育那些靠着派系力量起家的政治新秀当然是有效的,因为失去了派系的支持,这些新秀也就迅速的跌回了起点,但是对于那些靠着自己的力量站在政治舞台上的人物而言,这除了造成双方的全面对立外,压根破坏不了对方的根基。

    不过伊藤博文也不会当众指责伊东巳代治,毕竟他现在只是想要维持自己的地位,而不是想要什么发展,维持现状就不能对这些伊藤阀的骨干们太过刻薄,否则只会让这些骨干对自己离心离德,政友会一事让他意识到,想要接受新的政治游戏规则,对于他这样的老人来说已经是相当困难了。

    只有林信义这种年轻人,才会不顾一切的打破旧规则,因为他们没什么可失去的,倒是可以从旧规则的破灭中赢得大量的政治资源。比如昨天的会面中,林信义能够毫无隐瞒的向他坦诚自己的政治立场,就是建立在海军已经形成了一个新政治派系的实力上,并不需要过于看伊藤一系的脸色了。

    如果在一二十年之前,伊藤博文当然不会开这种会议,那个时候他还有着政治上的强烈变革欲望,因此会直接接受林信义的主张,然后和林信义一起联手对伊藤阀进行革新,建立起海军-伊藤阀的新政治势力,然后推进林信义提出的东亚新秩序。

    但是现在的伊藤博文只想保住现有的政治秩序,他很难下决心放弃目前这个已经成型的政治秩序,然后再谋求建立一个理论上更好的新政治秩序,要是建立不起来,这几十年的维新岂不是白干了?所以他才会召开今天这个会议,想要从三大心腹干将那里获得一些有益的建议。

    不过很显然,三位心腹干将不仅提不出什么有益的建议,还隐隐分成了两个半派。明面上伊东巳代治和末松谦澄一派,金子坚太郎是另一派,但是在讨论中末松谦澄并不完全支持伊东巳代治,他似乎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所以,这场会议不仅没有让伊藤博文获得什么有益的思路,反而让他更加感到混乱了。不过在这场会议的收尾时,三位干将倒是向伊藤博文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意见,就是伊藤应该尽快辞去朝鲜总督的职位,避免为朝鲜半岛的问题承担起责任,伊东巳代治和金子坚太郎都认为,当前国内政治的斗争比吞并朝鲜半岛的事情要重要,伊藤不在国内,让伊藤阀在政治上的发言权大大的减弱了。

    伊藤博文也认同了三位心腹的看法,他之所以要去朝鲜,原本是打算把朝鲜打造成日本的模范殖民地的,在击败了俄国之后,日本终于在东亚取得了较为重要的话语权,因此日本需要在对外扩张的统治中树立一个典范,好为后续的扩张打下一个基础。但是从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来看,伊藤博文认为自己是很难完成这个任务了,反倒是国内政局因为陆海军的对抗,正在动摇日本明治十年以来的体制,不得不加以重视了。

    ?第690章

    第690章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