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24节(第5页/共5页)

了味来,找来田文烈问道:“武汉伤亡之数量并不在少数,他们是个什么情况?”

    田文烈对袁世凯回道:“武汉军队的伤兵和尸体已经开始向南方转运,虽然军中将士对阵亡者多有哀悼之情,但并未听闻有什么厌战之情绪。另外,武汉的后备部队,昨日已经抵达天津…以职观之,前线的武汉军队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

    袁世凯听了田文烈的话沉默了好一阵才开口说道:“为什么武汉那边可以这么快补充兵力,你也是主管营务的,你说说,咱们怎么打完了就补不上兵员了?”

    田文烈犹豫了一下后说道:“武汉是义务兵制度,我们北洋是募兵制,他们可以强征,我们不行。”

    袁世凯听了顿时不满的问道:“为什么人家强征行,我们强征就不行?”

    田文烈道:“他们虽然强征,但是给农民分了田地,所以征的兵员不敢逃亡,怕家中土地被没收。我们强征,当运输民夫用可以,真的拉上战场,一下就逃光了。”

    袁世凯终于不说话了,分不分地主的地,这正是各地士绅和武汉对抗而支持自己的根本原因,他要是和武汉一样去分地主的地,那么也就没什么人会支持他了,那么就算打赢了这场国战,他也一样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到了此时,袁世凯也终于认清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锦州大约就是北洋军在这场战争中最后的成果了,接下来的战事应当是和北洋无关了,因为北洋的本钱太少,根本玩不起。

    这场大战不仅让北洋伤亡惨重,光是投入的军事费用就超过了1500万元,现在他还欠着汉阳兵工厂300多万的弹药账目没有支付呢。虽然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厂都能制造枪械弹药,但这些工厂的产量就比较汗颜了。

    日本人虽然支援了北洋一批军火,但是随着日本在战争中不断的扩大战场,他们也已经顾不上给北洋提供什么弹药的保证了。因此北洋的弹药补给,一部分来自于海外采购,主要是对德国的采购,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汉阳兵工厂的供应,后者实际上才是北洋弹药补给的稳定来源,因为海外采购不仅延时且容易出现意外。

    锦州之战打消了袁世凯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凭借自己精心训练出来的北洋军,足以在质量上碾压住武汉军队,但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告诉了他,在这样的大战中,军队的质量是和持续的战斗力紧密相连的,训练一支军队出来就能横行数十年的历史已经结束了,大家现在在战场上消耗的是钢铁和意志,而不是什么战斗技巧。

    第443章 战争红利

    不过锦州之战虽然让袁世凯和北洋将领觉得有些得不偿失,但是对于列强对中国的看法及中国内部的政治局势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是日本方面不再把中国当成作为牵制俄国的被动的消耗力量,虽然日本人极力鼓动袁世凯发动锦州战役,但并不认为中国人能够获得什么真正的战果,他们需要的只是中国人的进攻能够吸引住俄军的西满集群,使这一只八九万人的武装力量不能被用于其他地方。

    而中国方面抽调的兵力总共也就十一二万,双方的兵力差距并不足以让中国人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日本人认为中国军队的野战能力是远不及自己的,因此中国人自然是不能以这样的兵力把俄军从锦州驱逐出去的。

    但是现在的战果告诉了日本人,中国军队在野战中并非一无是处,这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实际上是可以成为日军兵力不足的补充的。作为南满日军总司令的大山岩,战前一直都想对俄军打出一场色当战役的决定性大胜,只不过在海军的提醒下,日军参谋部提出了北击方案,分散了南满日军的兵力,让其计划有胎死腹中之意。

    可是现在日军拿下了海参崴,迫使俄军分兵于哈尔滨等地,辽阳会战以日军的胜利而告结束,中国人又打出了锦州战役,再一次削弱了俄军的力量,大山岩此时觉得,以奉天会战为目标,复制一场色当战役又变得可行了起来,只要中国军队能够继续保持向奉天、铁岭方向的压力,那么奉天俄军就陷入了被三面攻击的势态。

    在彼得堡的努力下,虽然远东俄军接受了接二连三的挫败,但是在孤注一掷的向远东增兵的运输下,满洲地区的俄军总数依然是压倒了中日正规军的数量的,大致是40万对30万,但是远东地区的俄军被分割包围在了各个区域内,形势反而看起来不妙。

    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岩也好,满洲军参谋总长儿玉源太郎也好,两人都认为俄军虽然在战场上落于下风,但是俄国的国力却压倒了日中两国,在俄国这种不顾一切的增兵模式下,首先感到力量已经不足的反而是日本了。

    按照计划,随着北方作战的第二军拿下了海参崴后,就应该积极的展开对哈尔滨地区的进攻,以谋求切断南满俄军的后勤路线。但是俄军运输兵力的速度超过了战前日本计算的两倍,以至于第二军虽然拿下了海参崴,可却也失去了夺取哈尔滨的机会。

    在日军夺取海参崴期间,俄军从欧洲不断增援哈尔滨,使得此地不足2万的军队迅速的提升到了三倍数量以上,虽然这些紧急运抵远东的俄军在战斗力上存在不少问题,可让他们挖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因此在汇总了从各处传递来的情报之后,大山岩再一次提出了南满决战的想法,只不过对计划稍稍加以修改,把中国军队的力量也计算了进去。

    儿玉其实并不想利用中国军队完成和俄国的最终决战,他对于这一计划提出了两个疑问,“假使我们依赖中国人的力量赢得了对俄作战的胜利,那么满洲地位在战后应该如何处理?

    北洋虽然对我国颇具好感,但武汉对于我国向来警惕,在军事装备及军事训练上,并不愿意和我国进行过多的交流。我们向中国人请求联合作战,就意味着皇军其实没有能力独立的战败俄军,那么中国人还会在战后向我国做出让步吗?”

    儿玉的立场代表了一部分大陆扩张主义军人的想法,他们认为这场大战虽然有三个参战国,但这场战争所决定其实是日本和俄国对远东地区的支配权力,中国尚无资格坐在战后分配利益的桌子上。

    儿玉的立场其实要比山县激进的多,山县虽然高喊着生命线、利益线什么的,但在对俄开战时制定的战前目标还是以控制朝鲜半岛为战争目标,一度对进攻俄国领土的计划犹豫不决,唯恐引发俄国和日本的长期对抗,他认为日本是难以忍受和这样一个大国进行长期对峙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