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中国人还是有着顽强的抵抗意志的。
假如在张家口打成和山海关一样的阵地战,那么俄军显然会处于相当不利的局面,因为他们的补给后方比中国人远的太多了。这样一来,他提出的作战意见就成了一个笑话,米辛科相信,总督大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把失败的责任丢在自己头上。
和中国人的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实际上已经推翻了某些人在战前夸下的海口,比如“只要用数千人就可以让中国人屈服,然后把满洲和外蒙纳入帝国的治下”这种言论。
虽然因为英国在印度的失败,使得一些俄国将领可以稍稍推卸一点自己的责任,说,“既然英国人在印度都没法打败几百中国人,那么我们能够占领了整个满洲地区和小半个外蒙古地区,已经表现的相当不错了。”
但这些言论都回避了这样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该如何结束这场战争?到了这个时候,俄国显然不能指望就此停战,然后和中国恢复战前的势态,即继续让俄国占领满洲和库伦地区。就算北京的清政府肯干,下面的军队显然也是不肯的。
俄军当然不可能做出主动撤军的姿态,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撤军,国内的民众估计要先发起一场革命了。那么必须要有人为这场战争负责,承受人民的怒火,不过应该没有人会愿意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只能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直到一方垮掉为止。
米辛科思考再三后这样对部下们说道:“施塔克尔贝格将军已经抵达承德,他距离张家口最多也就8天的路程,我派人和将军约定,十天后准时向张家口发起进攻,我们只要和南边的中国人周旋一周,然后就可以全力的向东面的张家口突袭了。那些中国人都是步兵,一定追不上我们的。如果我们现在照着原路返回,那么我们就等于是一无所获…”
米辛科的主张最终得到了部下们的认同,想要击溃南边那些中国人也许是困难的,但是牵制他们却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本就是哥萨克最拿手的战术,虽然这里不是他们熟悉的大草原,但是本地区平坦的地形,还是对骑兵有利的。
而米辛科也把所有的机动兵力都抽调了出来,在怀仁地区西面的大山和东面的河流之间,布下了一条骑兵游击线,长度约有30公里。除了前方用来牵制中国军队的骑兵小部队,米辛科还集结起了8个骑兵连,假如中国人敢冒险向大同发动进攻的话,那么他是打算对中国军队后方发起一次袭击,以摧毁进攻的中国部队的。
在这样的地形里,步兵的后勤要是被打掉,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了,假如再露出什么破绽来,那么就可以让米辛科再立下一个功绩了。
只是,让米辛科意外的是,当哥萨克骑兵张开了羽翼后,南面的中国军队突然变得安静了下来,不再积极的向大同城进军了。这一度让他觉得,也许北上的中国军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这么多,之前这些中国人做出气势汹汹的样子,估计是想让他知难而退,他没有下令跑路,倒是让这些中国人无计可施了。
这让米辛科有些遗憾了起来,早知道中国军队数量不多,那么他就不会把部队这么早撒出去,引诱这些中国军队北上,然后在大同附近击败他们,岂不是更加的安全。不过很快他就不用遗憾了,因为大同县的守军跑了回来,中国人绕道去进攻了那里。
这个消息让米辛科大吃一惊,大同县对于俄军来说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城市,因为大同城和阳高县都比大同县要紧的多,后者正是俄军这次进入长城的入口,而前者则扼住了中国内地通往内蒙地区的通道,假如库伦的俄军能够南下,那么大同就是进入中国内地的必经之路。
所以米辛科在大同县放置的兵力不多,而为了抵抗中国军队的北上,他又把大同县的兵力抽调了一部分,使得大同县内的兵力只剩下了半个多连队。米辛科认为,大同县距离大同城不过20几俄里,假如中国人要进攻这里的话,他从大同城出兵也来得及。
但是当中国人占据了这里之后,他才发现一件事,要是让中国人占据了大同县,等于是切断了他们同阳高县之间的联系,虽然他们还可以找其他通道退出长城,但是突袭张家口的计划却等于是破产了。这显然是没法忍受的事情。
米辛科当即决定带着已经集结起来的军队突袭大同县,把这座县城给夺回来。原本用于袭击中国军队部队,这下倒是可以立刻用上了。
进攻大同县的是工农红军一师的赵长林团,赵长林原是汉阳铁厂的保安队队长,兵变之后就被编入了正规军。按照蔡锷的命令,他带领本团三营和另外加强的营及山西新军带路的一连,走应县、浑源,然后向北翻过大山和桑干河,接着穿过大同县东面的火山遗迹接近了大同县城。
这些火山遗迹都如一个凸出地面的大碗,碗和碗之间则是平坦的河谷平原,依托这些火山对视野的遮蔽,赵长林团很容易就接近了县城,并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指点,知道了县城内的格局和俄军的驻扎点。在县城东北的一处火山口休息到天黑后,即向城内发起了进攻。俄军只有一个连驻守,自然是难以抵挡住这种优势兵力的突袭的。
第354章 雁北四
从大同城往大同县的大道就在大同县东北的昊天山下,这座距离县城约1.5公里的死火山居高临下俯视下方的大道和南面的大同县城,实为大同县不得不守的制高点。
这座死火山的火山口上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着一座明朝时期修建的寺庙,至今还是有着香火的。昊天山以西1公里外则是坊城河,这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北面采凉山南麓,多条溪流汇聚成河绕大同县西汇入桑干河。
大同县城之所以会建立在这里,也正因为这里是河流交汇之所在,不仅有着大片的平坦谷地,还有着丰富的水源用于浇灌,雁北这地方雨水不丰,所以有河流的地方就成了最适合人居住的所在。
虽然今年春天几乎没有雨水,但是去年的积雪却已经化开,因此现在的坊城河是有水的,并不适合骑兵直接穿过,米辛科少将只是派了三个骑兵连顺坊城河西面南下,绕道攻击大同县西,自己则带着近8个骑兵连过坊城河直接扑向了昊天山和大同县北。
米辛科打的主意就是,哪怕不能拿下大同县,也一定要控制住昊天山,这样依然可以阻止中国人控制采凉山,从而保证了大同城和阳高县之间的交通。
只是,当初俄军之所以没有驻守昊天山,就是因为这座火山过于陡峭,不适合骑兵出行,因此他们只是在山下的贺店村驻扎了一个小队,于是很快就被中国人给夺取了这里。否则的话,米辛科压根不需要这么紧张,因为中国军队不能控制昊天山,也就意味着没法直接进入采凉山。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