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00节(第1页/共5页)

    在接下来的军事会议上,蔡锷向众人主张道:“大同城在西,大同县在中,阳高县在东。大同俄军想要袭击张家口就必然要过阳高,因此俄军在阳高的防御必然不弱。

    假如大同俄军没有袭击张家口的计划,那么这支俄军就等于是一只孤军,也就失去了其战略意义。所以,大同俄军必然是要袭击张家口的,只是承德方向的俄军还没有抵达位置,因此他们还不能发动罢了。

    大同城和大同县之间是一马平川之地,适合骑兵驰骋。但是大同城、大同县和阳高县之间却有西寺梁山和采凉山相隔,虽然两山之间有一处低矮的丘陵通道,可已经不利于骑兵快速奔袭了。

    对于俄军来说,其实大同县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既不是交通要道,也不是商业中心,在没有打下张家口之前,俄军占领这一城市,只是为了防范我们截断大同和阳高之间的通道。只有当俄军的主力拿下了张家口,大同县才是其南下太原或东进阳原的有力支点。

    但是当这一城市落到我们手中就不同了,大同俄军和阳高俄军的联系不仅被切断,大同俄军想要支援进攻张家口的俄军的通道也被我们堵上了。所以,只要我们占领了大同县,雁北的局势就彻底扭转了过来,大同俄军最大的战略意义被消除,反而成为了一支孤军。

    因此,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夺取大同县城,然后在大同县城做好对俄军的进攻,必要时,要在大同县和俄军这支骑兵部队展开决战…”

    姚鸿法听的非常的震惊,他没有想到,这些湖北新军才进入山西这么几日,就已经要准备和俄军进行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了。在他北上之前,巡抚大人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就是要催促这些湖北新军尽快和俄军一战,不能让他们畏缩不前。

    因巡抚大人所见过的军队,就没有一个愿意在战场上拼命的,但是他们祸害起地方来却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因此,巡抚大人担心,要是湖北新军畏缩不前,自顾在地方上鱼肉百姓,那么山西就不是等来了救兵,而是多了一群虎狼了。

    当然,巡抚大人也没想过湖北新军能够打赢俄国人,能够把俄国人从山西逼退,他觉得这些湖北人就已经比朝廷的军队强了,毕竟朝廷的军队大多会在俄军没到之前先抢上一把再撤,逼退俄军这种事是不用想了。

    所以巡抚让山西新军守住雁门关和朔州,本质上就是不相信这些士兵敢离开城墙的保护去同俄军野战,当然他的怀疑也不能算是错误,山西新军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和俄军在野外对战。而巡抚的安排至少还是稳定住了雁门关和朔州一线,没让俄军出现引发的恐慌蔓延到全省。

    姚鸿法跟着湖北新军北上时,心里想的也不过是,能够收复失地就算是大功一件,至于歼灭俄军这种事,他是不敢去想的。但是他现在陡然发觉,湖北新军的求战欲望要比他们山西人还强烈一些,好像俄军现在进攻的不是山西而是湖北一般。

    第353章 雁北三

    一个月前帕维尔·伊万诺维奇·米辛科少将有多少意气风发,那么现在他就有多少焦头烂额。随着南下的列别捷夫支队被消灭,逃回的哥萨克们带回的消息,已经足以说明一支中国军队正向着大同发起反击,而那些中国人显然消息要更灵通一些,原本对俄军俯首帖耳的中国人,现在都一个个开始远离他们了。

    当他们占领大同时,不仅仅这座城市内的中国人向他们表示了服从,就连周边的村镇都主动向他们派出了使者表示了臣服,这让米辛科和其部下错误的认为,这里的人民是软弱而容易统治的,因此他们不是孤军深入了敌国的内部,而是如哈巴罗夫一样征服了这里。

    但实际上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自从光绪登基以来,北方就陷入了一波又一波的天灾中,其中光绪三年-四年的大旱灾最为严重,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又被称之为丁戊奇荒,直到光绪九年才渐渐平息下来,这场大旱灾北方至少饿死了一千多万人,而山西人口减少了600万。

    但是对于雁北地区来说,最沉重的灾难时刻还没过去,光绪十八年冬及前一年的春天,大同地区几乎无雨雪,土地极端干燥,到了夏季不要说禾苗,连青草都看不到几根,于是当年秋天就爆发了更加惨烈的饥荒,大同城市人口从6万多减少到了一半。

    正是在这种天灾的威胁下,走西口到内蒙河套地区谋生也就成为了山西人的活路。而通往内蒙的商道,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同地区民众的生命线。俄军占领了大同,对于本地的民众来说,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沙皇和光绪帝难道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得要他们交皇粮的么。

    因此,只要俄军表现出愿意维持秩序的姿态,那么本地民众自然是能够接受俄军的统治的,因为俄军的统治并没有扰乱他们的生活。但是当哥萨克们开始四处劫掠,切断了内蒙和山西的商道后,俄军的存在就对本地的民众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特别是今年春天又是无雨水,看起来又是一个旱灾之年,这个时候大同商路就变得格外的重要了起来,大同的百姓需要从内蒙运入粮食,并向草原输出各种生活物资,才能渡过今年的旱灾,否则大家就只有饿死。

    在湖北新军没有北上之前,雁北地区的民众已经出现了村镇级别的抵抗,随着湖北新军在雁门关外发起了反击后,大同附近的村镇顿时就开始对俄军采取了敌对行动,他们开始联系朝廷的军队,把这些俄国人赶走,好恢复商路。

    于是,米辛科少将陡然发觉,原本柔弱顺从的中国人,突然就变得桀骜不驯起来了,落单俄军受到袭击的事件开始不断出现,就算俄军采取了报复行动,把受到袭击地区的村子放火烧成灰烬,也不过是遭到了更加猛烈的反击。

    而此时南方的中国军队,行动上也越来越谨慎和具有灵活性,哥萨克越来越难以用少量的兵力牵制这些中国人了。从中国人的行动来看,他们对于哥萨克的行踪越来越明了,显然有本地的民众正在为这些中国军队传递情报。

    虽然部下们认为,他们不应该在这里和中国人纠缠下去,不如就此向张家口发起攻击,或者退出长城去,一群骑兵被步兵困在城市里,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米辛科少将拒绝了部下们的提议,现在向张家口发起进攻,只会给张家口的中国人集中力量消灭自己,因为施塔克尔贝格将军的部队还没有抵达预定的位置。

    而退出长城之外,就等于是承认这场战争已经失去意义,因为从长城外向张家口发起攻击,等于是和中国人打攻防战,压根不能起到夹击并动摇中国人意志的作用。在经过了山海关数次攻防作战后,哪怕是不愿意承认中国军队能力的米辛科,也认为在一个设置完备的阵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